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947569
大小:336.99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9-27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说课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二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说课教案)丰县实验中学赵仁俊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第一节《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提出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基础上,对物质构成奥秘进行更深入的学习。故它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巩固学生已学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性质,使他们理解物质的可分性,即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等构成,而分子可再分为原子,原子可再分为质子、中子、电子。另一方面通过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学习,为学生后续学习化学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二、化学课程标准和中考说明的要求:1、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2、知道
2、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3、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相互转化,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4、发展科学探究能力(考试要求均为B)课时安排:三、课时分子原子一课时:原子结构、离子一课时:相对原子质量一课时:1、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⑴知道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⑵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原子和离子通过得失电子可以相互转化⑶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⑷能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求算相对分子质量过程与方法(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表等资料,借助模型,
3、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化抽象为直观,初步学会运用类比、想像、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2)通过讨论与交流,启发学生的思维,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探究欲和学习化学的兴趣;(2)对学生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唯物主义科学发展观的教育。2、教学重点:(1)知道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2)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3)能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求算相对分子质量。3、教学难点: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求算相对分子质量4、课时安排12总共三课时:分子原
4、子一课时:原子结构、离子一课时:相对原子质量一课时:三、教法与教学手段通过图片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利用化学史实、多媒体动画、类比、想象等手段帮助学生建立微观模型;通过设置问题,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出本节课的重要概念,体会获取知识的过程和乐趣。四、学法通过①创设情境——引入新课②合作探究——获取新知③归纳小结——板书定位④即时训练——巩固新知⑤课后思考——承上启下五个层次的学法,层层深入,从而顺利完成教学目标。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分子和原子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一)二氧化碳金刚石氯化钠合作探究获取新知(二)不同物质是由
5、不同的微粒构成的,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让我们先来认识分子、原子这两种微粒。水分子氧分子氢分子HHOOOHH12分解重新组合分子分解原子重新组合新分子归纳小结板书定位(三)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没有改变,化学性质没有改变。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变成了别的物质的分子(新物质),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板书设计n第三章第2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n1.分子(1)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2)性质:①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②分子处于不断的运动中。③分
6、子之间有间隔。12n2.原子(1)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2)性质:与分子的性质相似,体积、质量小;运动;有间隔。n用分子、原子的观点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分子原子区别化学变化中可分,构成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化学变化中不可分,化学反应前后并没有变成其他原子相似点1.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2.质量体积都很小,彼此间有间隔,处于不停的运动中;3.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不同即时训练巩固新知(四)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1)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7、所以原子一定比分子小。(2)电解水时产生氢气和氧气,所以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2(10泰州)下列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A.金刚石B.氧气C.氯化钠晶体D.铜课后思考承上启下(五)小组交流:学完本课你知道哪些知识?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启下:原子是不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的微粒?第二课时原子的构成、离子①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问题引入】分子和原子有何本质不同?【学生】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12【设疑】原子是不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的微粒?1.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可分的,原子是不可分的,究竟原子能不能再分?2.原子是
8、不是简单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3.若能分,原子能分成什么?4.原子有没有质量?它的质量有多大?有关未知世界的问题,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和求知欲。学生带着问题认真阅读课本内容,在此期间老师巡视课堂,了解学生阅读情况并适时帮助学生解决疑惑问题,以达到师生互动的效果。在这里通过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