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中国工程院

附件-中国工程院

ID:18927526

大小:4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9-22

附件-中国工程院_第1页
附件-中国工程院_第2页
附件-中国工程院_第3页
附件-中国工程院_第4页
资源描述:

《附件-中国工程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附件3“第五届中美工程前沿研讨会”议题中文摘要一、“储能”议题议题召集人:李相俊,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CandaceK.Chan,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摘要:中美两国都是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因此,化石燃料发电和输电的替代方案将变得日益重要。电化学储能将在未来的输电、电网规模储能和家庭储能应用中发挥巨大作用。此外,制造、安全、成本与耐用性之间的平衡也将愈发重要。随着电化学储能装置变得更加普及,也会对经济和环境产生重大影响,故也必须考虑处置问题。本次会议将概述储能方面的几个核心议题。美方报告人YiCui将阐述纳米材料如何推动锂离子电池技术取得前所未有的进步,Cal

2、lieW.Babbitt将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讨论与储能装置有关的处置和回收问题。中方两位报告人将讨论用于解决电网规模储能问题的新战略和新材料,以及从工业视角讨论电池制造、控制及安全问题。二、“智能交通”议题议题召集人:杨殿阁,清华大学AlexandreBayen,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摘要:到2050年,全球70%的人口将生活在城市,其中许多人将生活在人口超过10004万的特大城市中,复杂的交通出行需求及严重的交通拥堵将是中美共同面临的重大难题。如果依据当前的汽车增长速度预测,到2050年,全世界汽车保有量将从当前的8亿辆增长到25亿辆,从交通和能源两个

3、角度来看,这种增长都是不可持续的,这种发展态势非常令人担忧。车辆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以及共享经济的出现正在改变这一切,在汽车行业及交通行业引起一场几十年未遇的颠覆性技术革命。在车辆的电动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车辆的智能化及网联化,并与共享经济相结合,一种新型的无人驾驶交通工具也许会出现,未来的交通出行模式将彻底被改变。但这些技术创新会带来什么?是继续不断扩张的城市、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的不断增加,人居环境日益恶化;还是使我们交通更加方便、更加高效,我们生活的城市环境更加清洁?本次会议将探索如何让我们走上后一条道路,聚焦关键技术、政策和战略,关注车

4、辆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及车辆共享之间的协同效应及其所带来的社会公共效益。本次会议将为与会者提供一个平台,了解中国和美国关于智能网联汽车、无人驾驶及车辆共享技术领域的一些最新的技术进展和动态,并探讨未来在产品及产业生态领域潜在的合作。美国方面将重点关注车辆智能化技术,综合城市规划和政策考虑其发展,并与车辆电动化技术相结合综合考虑,特别是对像加州这样电动汽车技术得到很好推广的州。最后我们还将探讨类似UBER,LYFT这样的MaaS出行服务公司对城市交通模式的影响。4中国方面将重点关注未来交通技术,聚焦车辆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还将讨论无人驾驶、车辆共

5、享技术及交通出行服务等。三、“促进人与机器人的互动”议题议题召集人:王党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WaleedFarahat,RethinkRobotics公司摘要:撇开科幻小说不谈,人类与机器人在很大程度上是彼此分离的,仅有最小限度的接触或互动。过去,机器人太危险了,不能安全地与人类共存。此外,普通人也很难接近机器人:机器人需要特定的指令来执行任务,它们缺乏人类具有的常识,并且只能在已知的结构化环境中工作。近年来的技术进步使机器人越来越无处不在,能在工作环境下与人类近距离接触,成为常见的家居用品。在极端情况下,借助更深层次的互动,人类甚至能使用机器人假肢

6、。本次会议的发言人将在物理和信息层面探索人机交互的工程挑战、进展和新模式。美国方面,RossKnepper将描述一些相关技术,它们让我们可以重新思考工厂自动化发挥作用的方式,其中包括机器人自编程,无需来自人类的指导和提示。Ross借鉴来自计算机科学、运动规划、社会学、心理学和语言学的深刻见解,让机器人通过自然手势实现交互。TimBretl的研究使人机交互达到极限:设计可增强和恢复诸如运动等大多数基本功能的假肢器官,以及设计用于指挥和控制的非侵入式脑机接口。Tim的方法依赖于控制理论、机器人和神经科学。中国方面(待定)4四、“合成生物学”议题议题召集人

7、:李炳志,天津大学WarrenC.Ruder,匹兹堡大学摘要:合成生物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可结合科学和工程方法有效控制生物网络,同时彻底改革了细胞工程和基于细胞的材料科学领域的方法。合成生物学现已应用于包括生物医学和生物工程、自动化科学和工程在内的许多方面,也应用于代谢工程领域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研究。特别是在生物医学和生化工程领域,合成生物学已有较多的应用案例,推动了传染病和癌症新疗法开发、疫苗和再生医学发展。此外,由于可以控制材料合成以创造新颖的粒子和材料的生物机制的大量存在,合成生物学在材料科学和纳米材料领域也有巨大潜力。总之,合成生物学为科学家和

8、工程师提供了应用导向的生物系统设计和功能实现的精确控制工具。合成生物学作为一门学科仍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学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