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满足病人的生活需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护理基本技能综合--病例讨论第一章满足出入院病人的需要11级护甲A组第5组组员:3110601017黄晓芳(组长)3110601011苏华妹(设计封面)3110601044陶欣慧(收集资料)3100601058沈婉红(收集资料)3110601052郭月婷(整理文献)3110601002吴丽枫(整理文献)3110601047谢楠熙(心得体会)3110601089谢胜兰(校对文档)2014/2/24locatedintheTomb,DongShenJiabang,deferthenextdayfocusedontheassassination.Linping,Zhejian
2、g,1ofwhichliquorwinemasters(WuzhensaidinformationisCarpenter),whogotAfewbayonets,duetomissedfatal,whennightcame病例:顾某,男性,63岁,退休工程师。右侧肢体乏力伴口齿不清8h,于2013年1月21下午2时入院。现病史:病人上午9时起床解手时摔倒,被家属扶起。家属发现当时病人神志模糊,口齿不清,右侧肢体无力,站立不稳即送医院急诊。病人发病至入院时未进饮食,无呕吐和大小便失禁。既往有高血压病20余年,规则服用降压药,血压维持在20/13Kpa左右;两年前有TIA(
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一次。其母18年前死于高血压脑出血。生活习惯与自理程度:吸烟史40余年,已戒烟两年。能控制大小便。心理社会评估:退休工程师,与妻子同住,生活规律,关系和睦,儿女均在国外定居。夫妇两有固定收入,医疗费用按医保规定交付。曾向妻子提及母亲死于脑出血,担心自己步其后尘。身体评估:T36.8℃,P:68次/min,R:22次/min,Bp158/98mmHg。精神萎靡,表情淡漠,嗜睡。查体尚合作。运动性失语。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射存在。右侧肢体肌力上肢2级,下肢3级,肌张力++,巴彬斯基征+,针刺觉减退(三偏综合征)。左侧肢体肌力、肌张力和感觉正常,病理征未引出
4、。诊断:(1)左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脑血栓形成(2)高血压病III期。目前治疗:甘露醇脱水、右旋糖酐40血液稀释和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问题:如何指导病人进行康复锻炼?方案如下:一、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训练(一)软瘫期的康复训练1、体位摆放可取健侧(左侧)卧位、患侧(右侧)卧位和仰卧位,三种体位结合应用,但要尽量减少仰卧位,以患侧(右侧)卧位为主,健侧(左侧)卧位次之。保持患侧肢体正确的体位和姿势,并指导和协助患者定时更换体位,预防褥疮的发生,还可以强化肌群[1]。2、运动疗法重点进行肩关节外展、外旋和屈曲,肘关节伸展,腕和手指伸展,髋关节外展和伸展等,膝关节伸展,足背屈和外
5、翻。一般每天2-3次,每次5分钟以上。此外,还可进行桥式运动。3、针灸疗法头针取穴风池、太阳、四神聪、百会,体针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太阳、少阳经穴为辅。气虚加用膻中、气海、脾俞、足三里;1次/天,每次30min。有研究表明,在患者卒中后软瘫期,应用针刺治疗对改善神经功能、提高肌力等方面有良好疗效[2]。(二)痉挛期的康复训练1、抗痉挛训练在卧床阶段,及时变换体位,保持良肢位,脑卒中痉挛期保持良肢位有利于提高ADL能力,良肢位的保持是脑卒中早期和软瘫期的重要治疗手段[3]。经常采用Bobath式握手上举上肢,使患侧肩胛骨向前,患肘伸直。仰卧位时双腿屈曲,Bobath式握手
6、抱住双膝,将头抬起,前后摆动使下肢更加屈曲。此外,还可以进行桥式运动,也有利于下肢伸肌痉挛的减弱。2、坐位训练先从半坐位(约30°)开始,如患者能坚持30分钟并且无明显体位性低血压,则可逐渐增大角度(45°,60°,90°)、延长时间和增加次数。如患者能在90°坐位坐30分钟,则可进行从床边坐起训练。 locatedintheTomb,DongShenJiabang,deferthenextdayfocusedontheassassination.Linping,Zhejiang,1ofwhichliquorwinemasters(Wuzhensaidinformati
7、onisCarpenter),whogotAfewbayonets,duetomissedfatal,whennightcame3、运动疗法 随着病情的控制,患肢开始出现运动,但这种运动是伴随着痉挛的刻板运动[4]。此期病人一般都可以离床去运动疗法室进行康复训练,因此痉挛期的护理要点主要是指导病人翻身、起坐、移乘及自我功能锻炼。(三)恢复期的康复训练1、床上训练嘱咐患者经常翻身,变换体位,多做运动。2、平衡训练患侧肢体和躯干肌力尚弱,还没有足够的平衡能力,因此需训练平衡能力。包括坐位平衡能力、站位平衡能力、坐位-站位的转移训练等。3、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