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仲奇内经临床发微

王仲奇内经临床发微

ID:18891242

大小:5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9-25

王仲奇内经临床发微_第1页
王仲奇内经临床发微_第2页
王仲奇内经临床发微_第3页
王仲奇内经临床发微_第4页
王仲奇内经临床发微_第5页
资源描述:

《王仲奇内经临床发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金项目:上海中医药大学预算内科研项目(2014YSN88)作者简介:于业礼(1990-),男,博士研究生通信作者:熊俊,xinyi2008998@126.com王仲奇《内经》临床发微于业礼,熊俊(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1203)[摘要]《王仲奇医案》是研究王仲奇学术思想的重要资料。其中“喉痹”“类中”“咯血”“湿温”等四则医案,体现了王仲奇对《黄帝内经》经文的发挥,其将《黄帝内经》医学经典运用于具体疾病治疗中,寻其根本,探究其源,进而遣方用药,事半功倍。[关键词]王仲奇;黄帝内经;喉痹;咯血[中图分类号]R221;R276.1

2、[DOI]10.3969/j.issn.2095-7246.2017.00.000王仲奇是新安王氏内科第四世传人,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驰名沪上,临证设诊,医术精湛。其幼承家学,后对《素问》《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更是有较深入的研究和发挥,又旁通程杏轩、叶天士等辈,长于内科,尤其擅长湿温病证的治疗。20世纪80年代末,《王仲奇医案》整理出版,其中收载王仲奇收录或其门人弟子抄录的709则医案[1]。该医案被余瀛鳌誉为“建国后属于高水平的个人医案著作”[2]。现从《王仲奇医案》入手,分析其在临床上对《黄帝内经》的运用与发挥,对

3、其学术渊源进行梳理。1“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语出《素问·阴阳别论》,历代医家对“一阴”“一阳”多认为是指厥阴、少阳,如王冰注:“一阴谓心主之脉,一阳谓三焦之脉也。三焦心主脉并络喉,气热内结,故为喉痹”“一阳谓少阳胆及三焦之脉也”“一阴,谓厥阴心主及肝之脉也。”[3]宗其说者,有张介宾、高士宗等。而到了明清医家著作中,则认为是指君、相二火,如《罗氏会约医镜》称:“少阴,君火也;少阳,相火也。夫火何以动?以有内外之因,故火引痰上,而痰热蟠灼,塑塞咽喉之间。”《尤氏喉科》总论中曰:“盖少阴少阳君相二火,其脉并络

4、于咽喉,故往往为火症之所结聚。君火势缓,热结而为疼、为肿。相火势速,则肿甚不仁而为痹。痹甚不通则痰塞而死。故经云,一阳一阴结,谓之喉痹。”现代学者也对该条文进行发挥5,其共同的观点是认为“一阴”“一阳”并不是指具体经脉,可以是“三阴”“三阳”的统称[4],也可以是指阴阳气机的升降失常[5]。王仲奇认为,“一阴”“一阳”是指病因意义上的“湿热”或“火风”而言,如《王仲奇医案·咽喉门》前两则医案中就有“火风上郁,一阴一阳结而失宣,寒热,喉痹”“喉症有寒热者重,缘热度高则火风之势愈烈也”“湿热郁蒸,火风内沸……势怕喉痹,《内经》谓一阴一

5、阳结也”等语,认为喉痹的病机是“湿热郁蒸”“火风内沸”,治疗主张化风、清火、宣泄。除此之外,王仲奇还认为咽喉病在脏腑定位上,多与肺、胃、肾有关,如言曰:“喉咙燥痛,鼻干不润,舌苔黄燥,喉拗间色淡而不紫绛,此燥气时邪上干肺胃气分。”或曰:“肾亏肺燥,阴上上承,气难肃降。”“肾脏有亏,失血之后,喉痒不爽,声音窒咽弗扬,腰俞作酸;纳食胀闷难受,食下即泻,亦肾胃相关也。”在经络定位上,则多与少阴经有关,如认为:“少阴肾脉循喉咙,喉咙即肺之系,为声音之路。”“肾主五液,自入为唾,其脉循喉咙,喉咙者,呼吸之道,声音之路也。肾亏液燥,阴精未能上

6、举,阴中之火难戢,喉腔欠清,音哑失扬,日前咯痰见血少许,亦从喉腔中来,肺络并未损害,病在喉咙,患在无音腐烂,则称喉疳,萎缩即曰喉痹。仍从少阴肾治,音通则吉。”治疗上主张实则轻清宣泄,用玄参、黄芩、金银花、牡丹皮、栀子等;虚则金水相生,用生地黄、沙参、玄参、石斛、玉竹等。2“内夺而厥,则为喑痱”“内夺而厥,则为喑痱”语出《素问·脉解》。对于喑痱证,王冰注为:“肾气内夺而不顺,则舌喑足废,故云此肾虚也。”刘完素《宣明论方》宗其说,有较详细论述,曰:“内夺而厥,舌喑不能言,二足废不为用,肾脉虚弱,其气厥不至,舌不仁。《经》云喑痱,足不履

7、用,音声不出者,地黄饮子主之,治喑痱,肾虚弱厥逆,语声不出,足软不用。”从此后世医家秉刘完素之说,将“喑痱”一证认为是一种舌不能言,足不能用的疾病,用地黄饮子主治,鲜有发挥[6]。至张秉成《成方便读·卷二》将地黄饮子用于中风中阴虚之类中,“喑痱”一证,才与中风联系在一起,如张氏所说:“其神昏不语,击仆偏枯等证,与真中风似是而实非,学者不得不详审而施治也。”《王仲奇医案·中风》中有一案,云:“肝阳浮动化风,肾脉不荣舌络,初起头脑眩晕,右肢不举,语言难出,延经三月有余,眩晕较安,右肢举动亦渐恢复,惟声音低微,语言欲出忽蹇,胸宇微闷,脉

8、来弦滑。此类中之较轻者,然宜渐养,否则防喑痱之患。”王仲奇以镇肝养阴等药治之,两月之后,诸症稍缓,然舌謇、右臂不遂仍未解,且添“晨起阳根辄举”一症。先生以为此症正是阴火妄动之象,仍守原意,方中加牡蛎、龙骨、龟板5等镇静养阴诸药,后又再添熟地、山萸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