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研究模拟试题标准答案

中国古代史研究模拟试题标准答案

ID:18883737

大小:4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9-26

中国古代史研究模拟试题标准答案_第1页
中国古代史研究模拟试题标准答案_第2页
中国古代史研究模拟试题标准答案_第3页
中国古代史研究模拟试题标准答案_第4页
中国古代史研究模拟试题标准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史研究模拟试题标准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古代史研究模拟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1.卜辞 殷人占卜,常将占卜人姓名,占卜所问之事及占卜日期、结果等刻在所用龟甲或兽骨上,间或亦刻有少量与占卜有关的记事,这类纪录文字通称为卜辞。殷墟发现的甲骨文,是契刻在龟甲、兽骨上的占卜文字,故甲骨文又称甲骨卜辞。2.《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西汉司马迁撰写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皇帝,下迄汉武帝,以人物传记为主,辅之以编年和纪。全书分为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这种体例成为此后两千年正史编撰的规范。在这本史书中,司马迁既为各方面、各阶

2、层的代表人物立传,还对天文、历法、礼乐、经济、地理、少数民族有专章论述,生动的反映了中华民族发展的面貌。此外该书文辞优美,生动活泼,人物栩栩如生,事情跃然纸面,因而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地位。3.唐律疏议 又称“永徽律疏”,其渊源可上至隋代。唐高祖时,命裴寂等人以隋《开皇律》为基础,经过增补删减,于武德七年成《武德律》;太宗继位以后,命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对《武德律》加以修订,于贞观十一年修成《贞观律》,并颁行全国;至此,《唐律》基本上形成。高宗时,又命长孙无忌、李勋等人以《武德律》、《贞观律》为蓝本,修

3、成《永徽律》。于永徽二年,颁行全国。永徽三年,又对《永徽律》做了具体解释,撰成《疏议》30卷(总计12篇、502条)并将其附于律文之后正式颁行,形成流传至今的《唐律疏议》。《唐律疏议》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4.南北面官 4.辽朝在建立起对各地的有效统治之后,为了进一步理顺统治秩序,采取了“因俗而治”的治国方针,在中央设置了“以国制待契丹,以汉制待汉人”的北、南面官制。北面官“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是辽朝最高权力机关。在北面官中,最重要的职掌是北面朝官,这是辽朝政权的中枢。南面官制是辽朝为

4、了统治汉人而制定的特殊官制,其职掌是“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这种官制的设立,是辽朝因俗而治统治方针的集中体现。因俗而治方针的实施和北、南面官制的设置,既保护了契丹社会原有生产方式的进步发展,又防止了汉人、汉区先进生产方式的停滞,从而有效地维护和巩固了辽朝的统治。5.怯薛 蒙古语为“轮值”之意。是由贵族子弟充当的大汗身边的护卫亲军,其中宿卫值夜班、箭筒士和散班值日班,各分为4队,轮番入值,称为四“怯薛”,护卫军士称为“怯薛歹”。“怯薛”是一支装备精良的常备军,也是整个蒙古国军队的核心。同时,怯薛

5、作为大汗的近臣,不仅掌管王室的家事工作,还参与军政事务的策划、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承担了蒙古早期国家行政中枢的职能。在元代,充当“怯薛歹”也是蒙古贵族子弟进入仕途,选任要职的一条重要途径。6.靖难之役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死后不久爆发的一场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皇位的战争。朱元璋去世后,他的孙子朱允炆即位,是为建文帝。建文帝采用朝臣齐泰、黄子澄等人的建议,意欲改革朝政,削夺诸位藩王的势力,引起不满。1399年,燕王朱棣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南下,1402年攻入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史称“靖难之役”。之后,朱棣

6、称帝,是为明成祖。    二、简答题 1.概述秦汉中央政权官僚机构及其演变的内容。    (1)三公九卿制度。秦始皇把战国以来的官僚机构加以调整、完备,形成了新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行政机构。中央设“三公列卿”。“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为最高行政长官,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太尉是最高军事长官,协助皇帝处理全国军务;御史大夫相当于副丞相,掌管监察。“三公”互不统属,皆受制于皇帝。三公之下的列卿分管各方面事务,其中以“九卿”为贵,因此,历史上习惯称之为“三公九卿”5制度。    (2)内外朝

7、的形成。秦和西汉初年,中央实行丞相制度,由丞相总理万机,统辖百官,在这种条件下,皇权与相权之间必然发生矛盾。元朔五年(前124年),汉武帝起用“布衣”公孙弘为相,打破封君为相的惯例。从此以后,功臣列侯及其子嗣独占相位的局面宣告结束,丞相完全在皇帝的掌握之中居职“充位”而已。同时,汉武帝从贤良文学、上书言事的人及现任官员中,先后选拔一批亲信,在他们的本职之外,另授予侍中、给事中、中常侍等加官,让他们出入禁省,在皇帝左右参与政事。参与中枢决策。汉武帝还选用宦官为中书,掌尚书(少府属官)之职,出纳文书,这些

8、人侍奉皇帝左右,逐渐形成一个宫内的决策机构,称为“中朝”或“内朝”。而以丞相为首的政务机关则成为“外朝”。其他机构变化不大,只是名称不同或者职权范围有所增减。如太尉名义上还是掌管武事的最高官员,实际不常设。武帝后改为大司马,也不常设,多数年代没有正式机构,成为虚衔。御史大夫,成帝时改为大司空,分行丞相职权,与丞相、太尉并称“三公”。王莽时,又将三公改为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东汉光武帝时,进一步消弱三公权限。太尉主管军事,但无实权;大司空改称为司空,只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