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846178
大小:537.91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9-26
《学习心得已经布置,请各位老师抓紧时间完成,截止时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3年8月22日高中一班级学习简报第3期主编:王东没有发现,就没有教育工作的创造性要进行教育,首先得有活生生的、富于钻研精神的、好探求的思想。没有思想,就不能想象会有所发现——即令是微小的、初看不易觉察的发现也罢。而没有发现,就没有教育工作的创造性。——苏霍姆林斯基1.学习心得已经布置,请各位老师抓紧时间完成,截止时间8月28日。2.培训已经接近尾声,请各位老师考核方案,认真完成各项任务,特别是论坛讨论、学习时间等!截止2013年8月22日,我班学员人数已经达到51人,绝大多数学员已经熟悉了网络培训主种形式,以很高的热情投入学习中,上网学习时间达到18小时以上的有40位
2、老师,共发表了121篇《研修日志》,60篇《我的教学故事》,所有老师都按时完成了第一次作业,多位老师参加班级论坛讨论,发、回贴数共计958篇,希望各位老师及时关注自己的学习情况,对照考核方案按时完成各项任务。吴安春研究员在《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提出:在应试教育的压迫下,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小学教师缺乏幸福感,出现严重的职业倦息感校长们也感到十分困惑,学校的管理与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学生的学习压力日盖增大,厌学成风,身心疲惫不堪,更严重的是滋长了学生反社会的情绪。教师的职业倦息是指教师在长期的工作压力下所产生的持续的失望情绪和身心疲劳的状志或者由于与
3、他人相处中遇到各种矛盾冲突而引起的持续性的挫折感,最终导致在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精疲力竭、麻木不仁的精神疲劳和紧张状态职业倦息是种心理的内在需要与客观实际情况相冲突的产物,也是种对现实的消极反抗而求得心理平衡的心理反应从本质上讲,它是个人内外冲突矛盾运动的结果:即渴望自自与感受控制的矛盾、渴望成功与感受失败的矛盾。等简言之,教师职业倦息就是指教师不能够顺利应付职业压力而产生的各种不良心理反映,是教师在长期的工作压力下而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的衰竭状态。国内外研宄表明,职业倦息有三个核心特征:一是情绪衰竭即个体情绪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丧失二是去个性
4、化即个体出现消极、否定或者麻木不仁的态度;三是低个人成就感即指个体评价自我的意义与价值的倾向降低。一般而言,教师职业倦息有心理、生理和认知三个方面的症候群。心理万面表现为情绪波动大,抑郁、厌倦、焦虑和烦恼,丧失工作热情、兴趣、创造力,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精神疲惫,心理焦灼,萎靡不振,情感疏离和冷漠等状态。生理万面表现为体力明显透支,出现亚健康状态,失眠、内分沁功能紊乱,行动迟缓、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精神恍惚,经常产生疲劳感、工作效率降低。在认知万面,感到生活乏味,事业失望,工作满意度降低,无成就感,前途暗淡,缺乏进取心。宝应县教育局教科室周红梅本人在宝应县教育
5、局教科室工作,负责全县的教育科研管理和教科研培训等相关工作,其中,课题研究是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江苏省特级教师,我领衔了县幼教名师工作室的活动,经常担任县内教师培训班授课教师,根据本人的工作实际和条件,我准备结合本次网络研修的要求和情况,开展《宝应县骨干教师网络研修成效的研究》。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发挥网络研修优势的需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研修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平台。它是以网络为基础开展教研工作的新方式,它借助网络,不受时空和人员限制,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了内容丰富、理念新颖、技术先进、实用便捷的优秀课程资源,创设教师与教师、教师与专业人员及时交流、平等探讨的
6、活动平台和环境,促进课程改革实验的决策者、设计者、研究者与实施者的多元对话。通过网络培训能发挥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使城乡学校和教师能够平等获取信息资源和对话交流,弥补传统教研和培训模式的不足。开展基于网络的教学研究,是创新教研形式,拓宽教学研究途径,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异,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2、提升骨干教师综合素养的需要。扬州市组织了这次中小学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网络培训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为打造名师的重要举措,研修的内容丰富、全面,既有师德教育,又有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方面的教育,根据研修人员从教的学段,分为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等22个研修班,
7、并为每个班聘请了名师为指导老师,研修的形式多元,有专题讲座、论坛讨论、研修日志、教学故事、作业、撰写学习心得等,使教师通过自觉的学习,各方面素质一定能得到提升。3、优化我县骨干教师参培质量的需要。本次我县参培教师有200多人,人员分布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职校及教育局,涉及面较广,骨干称号也分为不同层次,每个人的从教经历、兴趣爱好、职业素养也不一样,参加这样的网络研修效果如何,有必要作一个调研,以便下次的网络研修中加以优化和改进。基于以上一些分析,我觉得开展此项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二、研究的目标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