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814238
大小:154.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9-25
《颜碧伟:《季氏将伐颛臾》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识“仁”读文解德政(6000字)——《季氏将伐颛臾》教学设计浙江省青田中学颜碧伟(2010.2《中学语文教学》)邮箱:wei0248@126.com教学设想:《季氏将伐颛臾》是《论语》中篇幅最长的语录之一。该语录记录了孔子对冉有和季路助季氏将伐颛臾的一场对话,反映了孔子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体现了孔子的核心思想“仁”。苏教版教材将《季氏将伐颛臾》和《寡人至于国也》作为一个板块编排在必修四第一专题“我有一个梦想”的第一板块“经世济民”中,它们的后面是第二板块“英名与事业”,由《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我有一个梦想》
2、《<黄花岗烈士事略>序》三篇文章组成。从编者意图看,其教学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经世济民的政治理想。学生在初中阶段曾学过《<论语>十则》,对于孔子的教育思想、仁爱思想等略有了解,但由于仁的内涵比较丰富繁杂,学生对何者为仁何为不仁,比较含糊。进入高二,将有一门《<论语>选读》选修课,学生是否会选修这一模块,这篇课文的教学显得比较关键。鉴于上述原因,我想用形象的甲骨文“仁”字导入,运用字源探析法较轻松地解释清楚“何者为‘仁’”,既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又通过“何为不‘仁’”“‘仁’在何处”“‘仁’归何处”等问题的研讨
3、,落实对孔子政治主张的理解和文言知识的教学,将“文”和“言”的教学很好地融为一体,使整个课堂学习变得既轻松又扎实。教学目标:1、掌握“是、过、与、以为、陈、就、列、持、扶、焉、相、疾、舍曰、患、寡、均、贫、安、和、倾、修、文德、守、谋”等常用文言字词和源自此文的成语“既来之,则安之”、“分崩离析”、“祸起萧墙”等的意思和用法,能正确翻译“虎兕出于柙”等状语后置句,能准确理解“无乃尔是过与?”等反问句的意思并准确把握其语气。2、疏通课文,理解文义;抓住关键词,理解文意。3、感受孔子为政以德的仁政思想,使学生初步
4、具有经世济民的政治理想。教学重点:通过关键字词语句的探究研习,感受孔子的政治思想,使学生初步具有经世济民的政治理想。教学难点:通过“言”的品味,理解“文”的内涵。课前准备:9上网了解孔子有关仁的思想和为政以德的思想,摘录论语名言。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识仁导入:何者为“仁”?1、出示甲骨文“仁”字,解说“仁”的含义。老师这里有一个甲骨文,谁认识?出示PPT“”。你怎么理解先民所造的这个字?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作如下补充解释。(1)“”即“仁”字,“仁者人也”,本义为“孕妇肚子中的胎儿”。“仁
5、”字是一个象形兼指示字,甲骨文作“”。“”象妇女怀孕之形,中间一点,乃指示之“、”。其所指示者,为妇女腹中包孕之胎儿。胎儿发育成长,分娩之后脱离母体就会长大成为新的生命体,一个“人”。子曰:“仁者人也。”《孟子·尽心下》云:“仁也者,人也。”所以“仁”的读音为“人”。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字形渐趋简明。左边遂写作“亻”,而像肚腹之形的“)”与指示之“、”则演变为“二”,于是“仁”字便“从人从二”了。(2)由“仁”字乃指母体包裹其胎儿引伸而言,则凡被包裹起来,能够孕育成长为新的生命体,犹如胎儿一般的种子,亦可称之
6、为“仁”。如杏仁、桃仁、果仁等都是。2、引《论语》“仁”言,梳理“仁”的含意。(1)因为母亲孕育保护着自己的胎儿,母子之间相亲相近,形同一人,“仁”字则有亲近、亲爱之义。《孟子·尽心上》云:“亲亲,仁也。”许慎《说文解字》云:“仁,亲也。”(2)因为母亲保护亲爱着自己的胎儿,所以“仁”有私爱,偏爱之义。“天地不仁”、“圣人不仁”之仁,即本于此义。而母亲孕育保护的胎儿,乃另外一个他,所以“仁”有慈爱、关爱他人之义。《孟子·离娄下》云:“仁者,爱人。”后世引申其义,遂有“仁爱”、“仁慈”、“仁德”等词组相继出现。
7、(3)孔子论“仁”:(PPT)樊迟问仁。子曰:“爱人。”(12.22)9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12.1)“克己复礼为仁”——要求人们按照周礼的规范行事为人;若对统治者而言,则要求统治者内部能够互相尊重,推己及人,对待人民能够“为政以德”。A.爱亲人:爱自己的亲人(父母、兄长)——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1.2)B.爱臣民:为政以德——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不是“道之以政,齐之以刑”(2.3)C.爱众人:
8、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相机板书如下: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克己复礼——仁——爱人(民)——为政以德︱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涵丰富繁杂,笔者于此化繁为简梳理“仁”的内涵,有利于学生对“仁”的认识,有利于学生把握孔子在此文体现的“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此环节内容也可于课前作为阅读资料下发给学生。)二、走进文本:何为不“仁”?(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