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803584
大小:1.41 MB
页数:60页
时间:2018-09-24
《中老年妇女养生保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老年妇女养生保健农二师库尔勒医院中医科王亚玲主任医师谈谈寿命问题自古以来,寿命就是一个非常神秘的问题。“莫待老来方学道,孤坟多是少年人。”中国从秦汉到清朝,历代皇帝的平均寿命才三十多岁。寿命与地位财富无关。养生问题《素问·上古天真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养生者须求助中医,让我轻轻地撩起中医的神秘的面纱。何谓中医中医(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指中国传统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
2、的一门学科。它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的医学理论体系。在研究方法上,以整体观相似观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依据,具有朴素的系统论、控制论,分形论和信息论内容。何谓中医中医一般指中国以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所以也称汉医。中国其他传统医学,如藏医,蒙医,苗医等等则被称为民族医学。日本的汉方医学,韩国的韩医学,朝鲜称的高丽医学、越南的东医学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在现今世界的
3、医疗体系中,中医被归类为替代医学中的一支。何谓中医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必、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工,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中医学理论的框架五行于中医则体现了具备这五种属性的人体五大系统的相互关系。木火土金水这五个符号分别代表肝心脾肺肾所统
4、领的五大系统。脏腑学说主要是研究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小肠、大肠、胃、膀胱、胆、三焦)和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与脏腑相互关系密切的学说。关于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一、整体观念整体是指人体的统一性和完整性。1、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2、人与自然的统一性。关于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辩证论治概念:所谓“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它比症状能更全面、更深刻、更准确地揭示出疾病的发展过程和本质。关于中医的整体观念
5、和辩证论治中医的望闻问切一、望诊。观察病人形体、面色、舌体、舌苔,根据形色变化确定病位、病性,称为望诊。二、闻诊。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方面。三、问诊。问诊是询问病人及其家属,了解现有证象及其病史,为辩证提供依据的一种方法。四、切诊。切脉又称诊脉,是医者用手指按其腕后挠动脉搏动处,借以观察脉象变化,辨别脏腑功能盛衰,气血津精虚滞的一种方法。中老年妇女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中老年时期是人生重要的转折点。在生理上,开始由生命活动的巅峰转向稳定和衰减,逐步向老化发展,脏腑生理功能衰减明显,心理也会出现相应的变化,如对生理老化缺乏应
6、有的认识和理解,常有不同程度的疑病倾向,同时还要承担来自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压力和重任,心理负担沉重。中老年妇女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景岳全书》强调:”人于中年左右,当大为修理一番,则再振根基,尚余强半。”说明中老年养生至关重要,如果调理得当,可以防止早衰,预防老年病,延缓老化的来临。而中老年人的养生关键,则在于保持健康的生命状态,减少疾病,延年益寿。养生中医养生的经典理论中医养生的三大法宝: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身心合一。上乙治未病。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
7、病。阴阳又各互为其根,阳根于阴,阴根于阳,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善补阴者阳中求阴,善补阳者阴中求阳。养生我认为中医有关养生的经典理论的核心是平衡。文武之道,一张一驰。所有养生之术都是在追求平衡。方法和目标都是平衡。健康就是一种平衡的状态。亚健康和疾病就是一种不平衡的状态。养生有关养生的一些理念重要的事情经常是一点都不紧急;紧急的事情,经常是一点都不重要。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是国际公认的三大健康标准。养生不妨中庸些过犹不及养
8、生要注意个性化养生也要辩证最简单养生方法:饮食有节,劳逸结合,坚持锻炼合理的养生方法内髓都是平衡。养生保持“谦和辞让,敬人持已”“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的心态,即处世要豁达宽宏、谦让和善,生活知足无嗜欲,做到人老心不老,热爱生活,保持自信,勤于用脑。宋代医家陈直在《寿亲养老新书》中载诗一首:“自身有病自身知,身病还将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