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因性精神障碍课件

心因性精神障碍课件

ID:18795359

大小:204.00 KB

页数:48页

时间:2018-09-24

心因性精神障碍课件_第1页
心因性精神障碍课件_第2页
心因性精神障碍课件_第3页
心因性精神障碍课件_第4页
心因性精神障碍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心因性精神障碍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心因性精神障碍武汉市优抚医院李宁概述心因性精神障碍是指一组心理社会因素所致的精神疾患。引起这类精神异常的发生,影响临床表现和疾病过程的有关因素,大致可归纳为三个方面:1、应激性生活事件或不愉快的处境;2、患者个体的易感性;3、文化传统、教育水平及生活信仰等。应激性生活事件常引起情绪反应或某些精神异常,但严重程度并未达到抑郁或焦虑症的诊断标准。急性应激反应概述又称急性心因性反应由于突然而来且异乎寻常的强烈应激性生活事件所引起的一过性精神障碍。本病发病急骤,经及时治疗,预后良好,精神状态可完全恢复正常。病因应激

2、源为多种多样,大体上分为下列几项:1、严重的生活事件2、重大的自然灾害3、战争场面发病机理Kaplan将应激的后果归纳为三期:第一期:为冲击期,当个体遭受到应激后,处于一种“茫然”休克状态。第二期:以明显的混乱,模棱两可及变化不定为特点,并伴有情绪障碍。第三期:为长期的重建和再度平衡,其结果是可出现两者之一:即一方面为功能的增强及改善水平,另一方面为心理的、躯体的或人际关系之间的障碍,并可能趋向慢性化。临床表现1、发病急,一般当遭受超强应激性生活事件的影响后几分钟出现症状,临床表现有较大的变异性。多数患者初

3、发症状表为:“茫然”状态或“麻木”;2、伴有一定程度的意识障碍;3、活动明显减少,呆坐,甚至卧床,缄默木僵。4、病程短暂,一般在几小时至一周内症状消失,恢复后对病情可有部分或大部分以往。病例男性,26岁,工人,未婚。年幼患佝偻病,躯体发育较迟。学习车工年纪中等,中学毕业后即参加工作,病前性格孤僻,为人老实,胆小怯弱。工作肯干,思维欠灵活,无特殊爱好。患者双亲年老多病,虽有兄妹三人照料,唯小妹聪明能干,为家中的主要成员。病例入院前5天,小妹意外车祸身亡。患者得知噩耗,顿时浑身发抖,号啕大哭。少倾,不认识亲人,

4、并喊“妹妹!你不能死------这是什么地方----”,言语不连贯。晚间服用镇静药后,方可入睡。次日表现安静,但表情茫然,双目直视,无任何情绪反应,生活需人协作。入院后表现精神不振,定向力障碍,尤以时间定向障碍明显。多卧床或呆坐,对检查欠合作,难以正常交谈,有的对答不切题,不知来院的目的。生活自理差,需人帮助,无任何要求。病例诊断急性应激性反应经对症治疗,四天后意识基本清晰,定向力恢复,接触较好。结合心理治疗,劝告如何对待妹妹的意外事件。住院两周,精神状态恢复正常,对住院前后过程大部分不能回忆。建议门诊复查

5、。诊断诊断标准可参考下列几项:1、发病前突然遭受异乎寻常的应激性生活事件,而无其他精神障碍的影响。2、症状的出现与应激源之间必须有事件上的明确关系。一般为几分钟至几小时内发病。3、临床相虽有较大的变异性,但可归纳为两大类状态:精神运动性抑制;精神运动性兴奋。4、病程短暂,一般持续几小时至一周,预后良好。鉴别诊断1、癔症:常可在应激事件后发病,若急性发作时要与应激反应相鉴别。2、情感性障碍:也可在应激源作用下发病,其主要症状以情感异常占优势,疾病过程以双相为多见,且病程较长,有循环发作趋势。3、急性器质性脑综

6、合症:在感染、中毒等因素导致的谵妄状态,可表现意识障碍、定向力障碍精神运动性兴奋等状态;此时要与应激反应相鉴别。常伴幻觉,波动性,夜晚加重。治疗一、心理治疗二、药物治疗虽是对症治疗,但在急性期也是采用的措施之一。特别是对那些表现激越性兴奋的患者,应用适当的精神药物治疗后,使症状较快的缓解,便于进行心理治疗。若患者有情绪障碍或睡眠困难,可分别投以抗抑郁药或抗焦虑药。剂量以中、小量为宜,疗程不宜过长。对于精神运动性抑制状态患者,若不能主动进食,可给予支持疗法及照顾。三、环境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

7、aticstressdisorder)PTSD概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对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事件的延迟和持久的反应,ICD-10举出了若干这类事件的例子,如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战争,严重事故,目睹他人惨死,身受酷刑等等。创伤性事件是PTSD诊断的必要条件,但不是PTSD发生的充分条件,研究表明只有部分人最终成为PTSD患者。流行病学PTSD的早期研究主要以退伍军人,战俘及集中营的幸存者等为对象,后逐渐在各种人为和自然灾害的受害者中展开。在美国越战退伍军人及其他高危群体中报告的PTSD患病率多在3

8、%~58%的范围内,少数报告患病率在90%以上。临床特征PTSD表现为在重大创伤事件后出现一系列特征。患者以各种形式重新体验创伤性事件,有驱之不去的闯入性回忆,频频出现的痛苦梦境,有时可见患者处于意识分离状态,持续时间可以数秒到几天不等,称为“闪回”,此时患者仿佛又完全身临创伤性事件发生时的情境,重新表现出事件发生时所伴发的各种情感。临床特征对创伤性事件的某些重要方面失去记忆也被视为回避的表现之一。回避的同时,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