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经济的空间结构

城市经济的空间结构

ID:18794453

大小:313.31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8-09-22

城市经济的空间结构_第1页
城市经济的空间结构_第2页
城市经济的空间结构_第3页
城市经济的空间结构_第4页
城市经济的空间结构_第5页
资源描述:

《城市经济的空间结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城市经济的空间结构:居住、就业及衍生问题郑思齐孙聪2012-2-211:00:59  来源:《南方经济》2011年第8期  摘要:居住与就业的空间关系是企业和家庭空间选址和竞争的结果,决定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形态。本文从城市土地利用要素的空间分布出发,回顾了城市空间结构的经典理论,探讨了居住与就业空间关系的外在表现和内在经济机制,特别是集聚经济和通勤成本这两个相反经济力量是如何相互作用以决定城市空间结构基本特征的。在此基础上,对当前备受关注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弱势群体就业障碍及住房问题等“城市病”的缘由和改善途径加以讨

2、论。城市政策应对土地利用、交通和环境进行统筹考虑,并设计恰当的制度激励机制,使个体行为的外部性进行正确的“内部化”,这可以提高城市效率和居民生活质量,改善环境影响并促进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  关键词:城市空间结构,居住,就业,交通  一、引言  无序城市扩张和交通拥堵所导致的经济效率损失和环境问题正日益成为世界众多大都市中突出的城市病。《2010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中显示,中国已经有17个城市的上下班单程时间超过半小时,其中北京最长,为52分钟,广州、上海和深圳也都在45分钟以上(中国社科院,2010)。越来越多的人已经

3、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交通部门的问题,而是整个城市空间应该如何进行有效组织和协调的问题。这意味着,需要去理解和把握城市空间结构自身的规律性,也就是市场微观主体(企业和居民)的选址行为规律,这样才能够更有效地制定规划和政策来改变他们的选址动机和行为,使之满足社会收益最大化的目标。  城市空间结构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城市经济学、城市规划、城市地理学和区域学等学科都试图从不同角度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和演变进行描述和分析(Anasetal.,1998)。本文将主要从城市经济学的研究角度,探讨在就业集中和分散的不同情况下,居民家庭

4、的居住选址和通勤行为的决定因素、空间反映(房价/地价/建筑密度/居住与就业空间关系)、内在5.1-9,,services,andmakethecitymoreattractive,strengtheningpublictransportinvestment,establishedasthebackboneoftheurbanrailtransitmulti-level,multi-functionalpublictransportsystem,thusprotectingtheregionalpositionandach

5、ieve的经济机制,以及由此衍生的住房、交通和环境等公共政策问题。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本文并非一个原创性研究,而更多的是对这个领域主要研究成果的综述和评论,当然也包括笔者自己的研究和观点。  二、城市空间结构理论和分析方法  (一)单中心城市模型及人口分布  现代城市空间结构理论的发展可以追溯至20世纪60年代,三位城市经济学家Alonso,Muth和Mills提出了单中心城市模型(Alonso,1964;Muth,1969;Mills,1972)。在其后的四十多年,尽管目前许多城市已经不能被简单的看作是单中心城市,但这个

6、高度抽象的理论模型所建立的研究范式一直被沿用,并且能够对城市空间结构做出有力的解释。它的主要贡献在于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理论框架,可以研究居民在通勤成本和住房成本之间的权衡行为,从而得到城市空间一般均衡状态及其调整,并能够很容易地被扩展。单中心的城市模型研究重点是就业高度集中下的居住选址行为,得出居民愿意为每个区位支付的意愿租金,在空间上形成“竞租曲线”,或“竞租函数”(bid-rentcurve,bid-rentfunction)。模型可推导出,通勤成本与住房成本具有此消彼长的关系,随着与CBD距离的增加,竞租函数及建筑密

7、度具有空间负梯度,人均住房消费量具有正梯度。  基于这样一个严格假设的抽象模型,不少学者进行了适当的扩展,使其更加贴近于现实。Alonso(1964)和Muth(1969)提出了不同收入人群的居住群分(incomesorting)理论,认为伴随收入的增加,家庭通勤成本收入弹性和住房需求收入弹性会发生变化,进而导致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的竞租曲线斜率不同。而Wheaton(1977)结合对美国城市的实证研究结果对此提出质疑,认为郊区住房较新而市中心治安环境较差等的会对收入分布和竞租曲线产生不同的影响。此外,如果考虑购物、就学等

8、非通勤需求以及市中心的污染,竞租曲线也会发生变化,在不同方向上、不同区域内空间梯度会存在差异。Zhengetal.(2006)发现在中国城市中,周边环境对不同偏好家庭具有不同的吸引作用。  受到住房消费量和建筑密度的共同作用,城市人口在单中心城市内部也会呈现具有规律性的空间分布特征——人口密度随着与CBD距离的增加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