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防治知识讲座

鼠疫防治知识讲座

ID:18752045

大小:6.34 MB

页数:165页

时间:2018-09-22

鼠疫防治知识讲座_第1页
鼠疫防治知识讲座_第2页
鼠疫防治知识讲座_第3页
鼠疫防治知识讲座_第4页
鼠疫防治知识讲座_第5页
资源描述:

《鼠疫防治知识讲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鼠疫防治乐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陈昆鼠疫(Pestis)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烈性传染病。《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列为甲类传染病。本病远在2000年前即有记载。世界上曾发生三次大流行,第一次发生在公元6世纪,从地中海地区传入欧洲,死亡近1亿人;第二次发生在14世纪,波及欧、亚、非;第三次是18世纪,传播32个国家。14世纪大流行时波及我国。1793年云南师道南所著“《死鼠行》”中描述当时“鼠死不几日,人死如圻堵”。充分说明那时在我国流行十分猖獗。解放后,我国国内人间鼠疫已基本消灭,但自然疫源地依然存在。一、鼠疫的自然疫源性

2、二、鼠疫临床三、鼠疫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四、鼠疫治疗五、鼠疫流行病学调查及疫情处理六、国家鼠疫疫情控制应急预案一、鼠疫的自然疫源性自然疫源性其定义是:虫媒性传染病的自然疫源性,是在自然条件下不依赖于人类,而病原体、媒介及宿主三者在其种族延续过程中长期存在的生物学现象,称自然疫源性。而病原体、媒介、宿主是一定地理景观、一定生境中生物群落的共生物。这样就把自然疫源性这一现象非常自然的引进了生物学领域,并且用医学生物学的观点解释了自然疫源性这一生物学现象。自然疫源性包括两层含意:即自然性和疫源性。自然性强调了不依赖于人类,在自然界发生或存在的

3、生物学现象;而疫源性则强调了病原体、媒介、宿主是一定地理景观、一定生境中生物群落的共生物。自然疫源性疾病由自然疫源性这一生物学现象引起的疾病,(包括野生动物病、家畜及人的流行病)为自然疫源性疾病。目前,世界上被确认为自然疫源性疾病的主要有:病毒性疾病:病毒性脑炎、流行性出血热、乙型脑炎、狂犬病等。立克次体病:恙虫病、Q热。细菌性疾病:鼠疫、土拉伦菌病、布氏杆菌病、类丹毒。螺旋体病:钩端螺旋体、脾性回归热。原虫病:利什曼原虫病(黑热病)。蠕虫病:血吸虫病。自然疫源地:凡是存在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地区为自然疫源地。病原体:作为自然疫源性疾病

4、的病原体可包括各种微生物。一般来说,病原对宿主可以引起各种疾病,可以说是有害的。但对宿主整个种群来说,病原体并不能消灭宿主整个种群,其传播也是有限的。就某种意义说病原体作为生物群落的共生物,和宿主、媒介之间是保持着相对的生态平衡,起着调节数量的作用。病原体作为一个物种,由于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生物或非生物条件)和地理条件的限制,通常可以划分为许多种下类型(亚种及亚种下生物型)。不同类型的病原,对不同宿主的致病性、免疫原性及其对实验动物的毒力、对宿主动物的感受性、敏感性等都会有相当的差异。宿主鼠疫病原体的宿主,是鼠疫疫源地的稳定因素和

5、基本条件。宿主既是鼠疫病原体的宿主,也是传播媒介的寄主,对鼠疫菌来说又是它的生活环境。各种动物,特别是各种啮齿动物,其所以能够成为鼠疫菌的宿主,取决于宿主的生态—生理学特征。例如宿主分布特点、数量变动,以及对鼠疫菌的感受性、敏感性、菌血症的形成等。目前已发现200余种啮齿目和兔形目在自然界感染鼠疫,偶然发现食肉动物、食草动物及鸟类染疫。作为鼠疫病原体宿主的各种啮齿动物,在鼠疫自然疫源地中的作用并非完全一致。通常根据宿主在保存鼠疫菌的作用,而将宿主分为主要宿主、次要宿主和偶然宿主。主要宿主所谓主要宿主是指在长期保存鼠疫菌起决定性作用的

6、宿主。作为主要宿主应具备以下条件:①对鼠疫菌有感受性、敏感性,即可以感染鼠疫,也可以造成败血症死亡。②.常常是某疫源地的优势种,密度高,即使在密度低的年代,但其最适生境中仍能保持一定数量水平。③.分布区广,并且呈连续性分布。④.具有适于传播鼠疫的媒介即能够形成菌栓的跳蚤,同时具有寄生蚤生存的构造复杂洞穴或洞内稳定的小气候条件。次要宿主一般是指在自然疫源地中经常参加动物病流行,但对保持鼠疫菌长存不起主要作用的温血动物(主要是啮齿类)。例如我国东北西部达乌尔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内的褐家鼠。有些次要宿主营伴人或半伴人(家栖或半家栖)生活,且

7、经常参加动物鼠疫流行,有时甚至流行非常猛烈。因此它们虽然对长期保存鼠疫菌不起作用,但由于和人的接触机会多,对人的威胁却很大。一些较大且猛烈的人间鼠疫流行,往往主要传染源就是这些与人伴生的次要宿主引起的,特别是当它的数量大幅度增加时,表现得更加突出。偶然宿主自然疫源地中一些数量较少的啮齿类或食肉类偶尔也可以感染鼠疫而死亡。如以啮齿类为食的食肉兽(猫、狐、鼬等),某些跳鼠科动物和野兔等。其中狐、鼬等是狩猎对象,猫经常伴人生活,因此也可以成为人类鼠疫的传染源。媒介自然疫源性疾病的传播媒介主要是吸血节肢动物(昆虫及蜱、螨)。鼠疫的传播媒介主

8、要为蚤类,但并非全部已知蚤种都起媒介作用。媒介的传播方式可以归纳为下述两种:机械传播媒介:机体携带,当媒介昆虫或蜱、螨吸血时,以口器或以体表将病原体携带至另一宿主。特异性传播媒介:病原体进入吸血节肢动物机体后,经过发育繁殖,再经唾液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