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光》文献综述

《白光》文献综述

ID:18745751

大小:277.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9-21

《白光》文献综述_第1页
《白光》文献综述_第2页
《白光》文献综述_第3页
《白光》文献综述_第4页
《白光》文献综述_第5页
《白光》文献综述_第6页
《白光》文献综述_第7页
《白光》文献综述_第8页
《白光》文献综述_第9页
《白光》文献综述_第10页
资源描述:

《《白光》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0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年论文题目名称:《白光》文献综述学生姓名:曾思竣10410300301班级:101班学号指导教师姓名:李美容职称最终评定成绩:2013年6月istheTibetanPlateaupoly.Centercityonlyapopulationofoveronemillion.Xiningislocatedinthe"Tangfangudao"andtheancient"SilkRoad"road,istheLoessPlateauandtheTibetanPlateau,agriculturalandpastoralareasand,inconju

2、nctionwiththeMinistryofcultureandIslamicculture湖南工业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年论文摘要鲁迅的小说集《呐喊》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从革命民主主义出发,抱着启蒙主义目的和人道主义精神,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而在这部小说集中有一篇名为《白光》的文章,借主人公陈士成的悲催命运,以白光为喻,深刻抨击了封建社会的科举取士制度对士人的摧残,揭示了科举制度的罪恶本质,并预示着旧社会的灭亡和新社会的

3、必然胜利。关键词:陈士成、白光、乡试、知识分子、悲剧命运7湖南工业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年论文目录一《白光》的主旨…………………………………………………………………3二以现实材料作为素材提炼情节………………………………………………3三文章描写方法:正面描写和场面描写………………………………………4四善于解剖主人公的心理状态…………………………………………………5五运用讽刺与嘲笑的艺术手法…………………………………………………57湖南工业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年论文《白光》描写了主人公陈士成——一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思想荼毒的读书人在经历了16次科考落第后再次寻找传说中的祖传的宝藏

4、并最终葬身河底的悲剧故事,深刻抨击了封建社会的科举取士制度对士人的摧残,揭示了科举制度的罪恶本质,并预示着旧社会的灭亡和新社会的必然胜利。本文的艺术价值虽然不高,但是作为一篇根据现实生活素材提炼而成的文章,还是有一定的思想价值,并具有较高的典型性。下面,我们仅从五个角度来分析这篇文章。一、《白光》的主旨古代的科举制度是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从明朝时开始兴起八股之风,考试格式、字句、句数都有明确的要求。科举已沦为封建统治阶级的工具,严重的束缚了人们的思想。鲁迅的《白光》讲的是在晚清时期,一个年过五旬的名叫陈士成的读书人,参加了十六次秀才考试仍未中榜,又沉溺于祖先在家中藏有巨额财

5、产的幻想中,以致最后意外身亡,成为封建科举制度下的牺牲品的故事。鲁迅在这篇文章中无情地批判了封建科举害人的事实。封建社会科举考试的一般过程是:读过私塾基本上就能称为童生,童生参加县考考上了称为秀才,秀才参加省考考中了是举人,举人赴京城赶考考中后便是贡生,贡生再聚集在京城大殿上由皇上亲自面试,面试合格后便是进士了。而陈士成年过五旬,考了十六次连秀才都没考上,承受的压力何其大也,最终落得意外身亡的结局。任何事情的产生都有一定的历史原因,在过去对读书人来说基本上只有科举一条路可走,而考试内容是固定的八股模式,要求死读书,入仕是一生最大的精神寄托,一旦崩溃很多人会承受不了。鲁迅在文

6、中借主人公陈士成的悲催命运,以白光为喻,深刻抨击了封建社会的科举取士制度对士人的摧残,揭示了科举制度的罪恶本质,并预示着旧社会的灭亡和新社会的必然胜利。二、以现实材料作为素材提炼情节鲁迅小说之所以具有激动人心的艺术魅力,是同它情节的丰富性、生动性分不开的。鲁迅在小说的创作中不但表现出驾驭情节的巨大才能,而且还为后人积累了极为宝贵的提炼情节的艺术经验。鲁迅自己讲:“作者写出创作来,对于其中的事情,虽然不必亲历过,最好是经历过的。我所谓经历,是所遇、所见、所闻,并不一定是所做,7湖南工业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年论文但所做自然也可以包含在里面。天才们无论怎么的说大话,归根结底,还是

7、不能凭空创造。”作家丰富的生活准备是创作艺术作品的基本前提。然而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实又不是都可以依照原样搬进文学作品里的。因此,鲁迅要求“选材要严,开掘要深,不可将一点碎屑的没有意思的事故,便填成一篇,以创作丰富自乐。”正如鲁迅自己的小说,大多数的人物、情节,都可以或多或少地从生活中寻到其原型和缘由。但我们却始终看不到他有哪一篇小说是完全复制生活原型或者拷贝原始素材。鲁迅总是努力透过生活素材的表面现象,去探求它内在的本质,发现它所蕴含的深刻意义,并以此作为艺术构思的基点,对原有素材进行选择和淘汰,选取有用的经过加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