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735359
大小:697.50 KB
页数:30页
时间:2018-09-20
《铜陵2015年2季度就业失业动态监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铜陵市2015年2季度就业失业动态监测分析报告铜陵市公共就业人才服务局2015年2季度,我市对各区(县)人力资源市场、60家失业动态监测和企业用工动态监测企业、2个工业园区、10个行政村的人力资源状况和企业招用工及人员流失情况、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开展了就业失业动态监测工作。现将第2季度我市就业失业动态监测情况分析如下:一、人力资源市场职业供求状况2季度,我市人力资源市场共有1473家·次用工单位前来登记招聘,提供招聘岗位27259个·次,与上季27784个·次相比减少525个·次,环比下降1.89%,与去年同期(26515个·次)同比上升2.81%。登记求职人
2、数18019人·次,与上季16847人·次相比增加1172人·次,环比上升6.96%,与去年同期(17789人·次)同比上升1.29%。本季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比率由上季的1.65倍下降至本季的1.51倍,招工压力有所缓解。二、企业用工监测情况2季度末,我市60家监测企业员工总数为34084人,与上季末34209人相比减少125人,环比下降0.3730%。本期内企业计划招用员工1073人,实际招用员工805人,招聘成功率为75.02%。季末用工监测企业平均工资为2609元,与上季末2632元相比减少23元。三、工业园区用工监测情况2季度末,两个工业园区单位数、用
3、工总量、技术型人才数均出现了增加,两个工业园区企业户数为913家(经济技术开发区728家、大桥经济开发区185家),与上季度末相比增加13家,新增加企业全部位于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季度末两个工业园区用工总量为36817人,与上季36168人相比增加649人,环比上升1.79%。2季度,计划招工2134人,实际只招用1112人,招聘成功率52.11%。与上季度相比,招聘成功率大幅上升24.06个百分点。但其中员工流失人数却增加154人之多,说明我市两个工业园区企业人员流失现象仍然存在。四、农村劳动力转移监测情况2季度末,我市10个行政村总人口为21739人,其中
4、劳动力总数为13433人,占总人口数的61.79%。外出就业人数为5844人,与上季度5459人相比增加385人,环比上升7.05%。新外出务工1158人,返乡773人,期末实有外出务工人数为5844人。本季末在企业就业2052人,自主创业并带动就业1415人。五、失业动态监测情况302季度末,我市60家失业动态监测企业岗位总数34105人,与上季末34228人相比减少123人,环比下降0.36%。本季内月度岗位总数分别为4月34043人、5月34139人、6月34228人。60家失业动态监测企业季度末岗位总数为102287个,较上季度末102410个减少12
5、3个。流失岗位526个,主要原因是正常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以及劳动关系转移和劳务派遣。六、近期用工形势研判(一)市场供求矛盾有所缓解,求职者就业难度增加。二季度人力资源市场总体呈现招聘岗位减少,求职人数增加的现象。求人倍率下降到本季度1.51倍,供求矛盾有所缓解。但与此同时,部分企业经营状况不好,企业隐藏的缺工现象却依然存在,比如技能人才无法满足企业用工需求。通过市场招聘方式不能完全反映企业真实的招工压力,员工选择主动离职进入市场找工作的人数有所增加,就业难度增加。(二)受宏观经济的影响,部分企业效益下滑,员工流失现象严重。在国家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制造
6、业、房地产业、餐饮服务等行业出现了订单不足、内需疲软的情况,经营状况不好。不少企业流失员工数甚至大于招收员工数,缺工现象明显。30(三)技术、技能型人才短缺,小微、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需求上升。随着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我市企业对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需求量一直在提升。同时,电子通讯、艺术设计、淘宝快递、商贸物流、大众餐饮等属于现代服务业的小微企业用工需求以及电子、服装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占了市场总需求的五成以上,一直是我市吸纳就业的主渠道。七、下一步工作打算(一)切实掌握就业失业动态,对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进行相关培训,帮助企业缓解招工压力。多数企业反映用人难留等问题
7、,可以组织相关座谈会和培训,使企业之间相互交流经验,制定一套符合自身企业文化的用人方法,能够更好地留人,促进企业发展。开展人力资源主管培训班,指导企业在规范用工,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和企业文化建设进行业务提升。(二)走访、调研职工院校,大力培养技能型、技术性人才,为企业补充新鲜血液。加强技工学校和技师学院建设,引导初、高中毕业生上该类学校。通过提供平台帮助和政策扶持,为技能型职工院校学生与缺工企业之间牵线搭桥,解决用工结构性缺失问题。(三)创新劳务供需对接,高端人才引进方式,为企业提供人力、智力支持。完善与皖北及周边地区劳务输出地的劳务合作机制,积极支持企业通过
8、以老带新等形式,缓解我市部分企业“招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