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复习专题评估试题3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时提升作业三十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45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48分)1.当代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作出如下结论:“倘若没有中国古代科技的优越贡献,我们西方文明的整个过程,将不可能实现。试问若无火药、纸、印刷术和罗盘,我们将无法想象,如何能消灭欧洲的封建主义,而产生资本主义。”材料认为四大发明( )A.是西欧社会转型的决定性力量B.改变了西欧社会发展的趋势C.在西欧才开始发挥其应有价值D.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最大贡献【解析】选A。据材料“西方文明的整个过程,将不可能实现……我们将无法想象,如
2、何能消灭欧洲的封建主义,而产生资本主义”可判断A正确。【拓展延伸】四大发明对东西方影响的启示(1)四大发明在我国古代并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但对西方的社会转型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说明任何重大科技发明创造,只有在它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时候,才发挥着改造社会的巨大作用。(2)科技发明能否发挥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往往受社会制度、经济水平、思想观念等多种条件的制约。2.(2016·大连模拟)将“神七”成功送入太空的是“长征火箭”,中国早期的“火箭”与现在的火箭虽然相差甚远,但都是利用反冲运动的原理,如果你要查找火药武器的最早
3、记录,应该查阅( )A.《史记》B.《汉书》C.《唐书》D.《清史稿》【解析】选C。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最早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宋朝为了抵御辽、西夏和金的进攻,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据此可知火药武器的最早记录应该在唐朝,因此可以查阅《唐书》。故正确答案为C。3.《中国文化史》载:“士大夫家以藏书名者,所在多有。……其最富者,至逾十万卷,盖超过于宋之馆阁矣。”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造纸术的突破B.科举制的完善C.印刷术的发展D.图书买卖兴盛【解析】选C。北宋时毕升发明
4、活字印刷术,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是导致士大夫家藏书增多的主要因素,C正确。4.(2015·长春调研)《说文解字·序》载:“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八曰隶书。”《汉书·艺文志》亦载:“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以上材料反映了( )A.隶书是秦代八大篆书字体之一B.隶书是在楷书基础上发展而来C.隶书是汉代狱官为书写方便而创D.隶书的创建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解析】选D。A“八大篆书字体”说法错误;B题干没有反映出来;C“汉代”说法错误;D对材料的解释是正确的,选D。【拓展延伸】
5、汉字的演变过程(1)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称为“图画文字”。(2)商朝甲骨文已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文字,汉字形成完整体系。汉字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从甲骨文开始,汉字演变经历两个阶段——古文字阶段和隶楷阶段。古文字阶段,汉字演变的序列为甲骨文、金文、篆书和秦隶。隶楷阶段,汉字演变的序列为隶书、楷书。隶书与楷书为正式书体,草书和行书为辅助书体。5.(2016·绵阳测试)下图是元代书法家赵孟的书法作品。该作品的书法艺术风格属于( )A.小篆B.隶书C.草书D.楷书【解析】选D。小篆字体略长,笔画圆匀,
6、富于图案美,与该作品的书法艺术风格不符,A错误;隶书字形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与该作品的书法艺术风格不符,B错误;草书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变化丰富,奔放跃动,与该作品的书法艺术风格明显不符,C错误;楷书字形方正,规矩严整,与该作品的书法艺术风格一致,D正确。6.(2015·资阳模拟)在书法艺术方面,“宋四家”各有千秋,有人评价四人的书法“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蔡胜在度”。据此可知( )A.反映了当时复杂的社会矛盾B.体现作者个性和多样的社会生活C.表现封建文人强烈的爱国情怀D.标志宋代
7、达到书法艺术的最高峰【解析】选B。材料中各种书法的“趣、韵、姿、度”并非社会矛盾的反映,而是个性的表现,A错误,B正确;从书法中无法看出文人强烈的爱国情怀,C错误;不能因为书法风格多样就判定其书法艺术达到最高峰,D错误。7.以下有关绘画艺术特征的点评,与右图所示画作相符的是( )A.讲究布局,画面气势雄浑B.“意在笔先”“趣在法外”C.注重描摹,力图再现实景D.“勾勒工细”“尽其精微”【解析】选B。“意在笔先”“趣在法外”是文人写意画体现出来的艺术特征,与题干所示画作风格相同,B正确。8.(2016·昆明模拟)
8、毛泽东终生喜爱屈原的《离骚》和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离骚》是一首宏伟壮丽的抒情诗B.楚辞是当时流行于南方的新诗歌体裁C.《离骚》风格浪漫,充满奇特幻想D.楚辞创作采用质朴的现实主义手法【解析】选D。《离骚》是一首宏伟壮丽的政治抒情长诗,风格浪漫,充满奇特幻想。A、C说法正确。楚辞是公元前4世纪产生于南方楚国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感情奔放,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