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及大纲课时安排免疫超敏反应

免疫及大纲课时安排免疫超敏反应

ID:18701467

大小:9.72 MB

页数:84页

时间:2018-09-21

免疫及大纲课时安排免疫超敏反应_第1页
免疫及大纲课时安排免疫超敏反应_第2页
免疫及大纲课时安排免疫超敏反应_第3页
免疫及大纲课时安排免疫超敏反应_第4页
免疫及大纲课时安排免疫超敏反应_第5页
资源描述:

《免疫及大纲课时安排免疫超敏反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十一章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免疫学教研室刘静内容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和常见疾病及免疫学检测Ⅱ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和常见疾病及免疫学检测Ⅲ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和常见疾病及免疫学检测Ⅳ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和常见疾病及免疫学检测基本要求掌握超敏反应的概念及分型;Ⅰ、Ⅱ、Ⅲ、Ⅳ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主要实验室检测方法熟悉各型超敏反应临床常见疾病了解各型超敏反应常用检测操作方法。病例某男,15岁主诉:发热,咽痛诊断:急性扁桃体炎治疗:青霉素静脉滴注处理经过:青霉素皮试弱阳,被误作阴性

2、处理。在静滴青霉素约半分钟,患者胸闷、气急、呼吸困难,随即抽搐、昏迷,抢救不及而死亡。问题什么是超敏反应?青霉素能引起哪些类型的超敏反应?其发生的机制有什么不同?各型超敏反应的主要实验室检测方法是什么?一、基本概念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机体接触某种抗原并且致敏后,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时所表现出的增高的敏感性或增强的反应性。是以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异常免疫应答。超敏反应概述初次注射海葵毒素无明显反应再次注射海葵毒素导致狗死亡1902年法国医师Richet发现多次注射

3、动物抗血清可引起异常反应,提出了过敏反应的概念,因此获1913年诺贝尔奖。二、超敏反应的发现1921年,Prausnitz将其好友Kustner对鱼过敏的血清注入自已的前臂内,一定时间后将鱼提取液注入相同位置,结果注射局部很快出现红晕和风团反应,他们将引起此反应的血清中的因子称为反应素(reagin),这就是著名的P-K试验即被动转移试验。目前临床上用于诊断变态反应的皮肤试验也由此衍生而来。CarlPrausnits-Giles1876-1963Prausnits-Kustnertest---“re

4、agin”Reagin=IgE1966年美籍日本人石板夫妇首先发现并证明IgE抗体是介导Ⅰ型超敏反应的主要抗体,至此历经45年之久终于揭开了反应素的化学本质。KimishigeIshizaka(1925-)andTerakoIshizakaⅠ型超敏反应速发型Ⅱ型超敏反应溶细胞型或细胞毒型Ⅲ型超敏反应免疫复合物型或血管炎型Ⅳ型超敏反应迟发型GellandCoombsClassification1963年Coombs和Gell根据反应发生的速度、发病机制和临床特征将超敏反应分为Ⅰ、Ⅱ、Ⅲ和Ⅳ型。三、分类

5、第一节Ⅰ型超敏反应Ⅰ型超敏反应主要由特异性IgE抗体介导产生,其发生速度最快,常在第二次接触相同抗原后数分钟内即出现临床反应,其反应可发生于局部,亦可发生于全身,故又称速发型超敏反应(immediatehypersensitivity)、过敏反应(anaphylaxis)或变态反应(allergy)。1.变应原(allergens)2.抗体3.参与细胞4.生物活性介质(一)参与反应主要成分一、Ⅰ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1.变应原引起速发型超敏反应的抗原,其经吸入或食入等途径进入人体后能引起IgE类抗体产生

6、并导致变态反应,通常是环境中常见的蛋白质和化学物质。完全抗原(异种动物血清、微生物、寄生虫及代谢产物);半抗原(青霉素等药物及多糖类物质)。吸入性变应原花粉尘螨或其排泄物真菌或其孢子动物皮屑或羽毛药物/化学物质青霉素磺胺普鲁卡因有机碘化物食入性变应原蛋白或部分肽类物质1.变应原接触性变应原植物叶植物提取成分工业产品和合成物金属VHCH1CH2CH3CH4VLCLFabHingeregionFcCOO–NH3+2.抗体引起I型超敏反应的主要是IgE型抗体IgE为亲细胞抗体,可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结

7、合特应素质患者血清IgE含量明显增高H2NNH2HOOCCOOHNH2NH2COOHCOOHFceRINH2NH2NH2COOHFceRIIIgE分子及其两种Fc受体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γαβγ分布广泛2.抗体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具有高亲和性IgE的Fc受体,胞质内含有类似的嗜碱性颗粒,被变应原激活后,可释放生物活性介质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颗粒3.参与细胞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具有高亲和性IgE的Fc受体,胞质内含有类似的嗜碱性颗粒,被变应原激活后,可释放生物活性介质静息肥大细

8、胞激活后5分钟激活后60分钟3.参与细胞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具有高亲和性IgE的Fc受体,胞质内含有类似的嗜碱性颗粒,被变应原激活后,可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嗜酸性粒细胞:负反馈调节I型超敏反应嗜酸性粒细胞3.参与细胞生物活性介质种类:靶细胞颗粒内储备介质:生物活性胺(组胺)、蛋白聚糖(肝素、硫酸软骨素)、中性蛋白酶细胞内新合成介质:白三烯、前列腺素、血小板活化因子作用: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4.生物活性介质(二)、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