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690494
大小:1.02 M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9-20
《2014-2018年中国连锁餐饮市场动态分析及投资战略规划研究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章怎样求合力与分力本章概述(梳理章节内容,分析教学知识本章在第三章学习力的初步概念的基础上,探讨和学习力的合成与分解方法,掌握力的运算法则——平行四形定则,并明确矢量与标量的本质区别。理解和掌握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并把力的合成与分解方法应用于共点力的平衡问题中,理论联系实际,去分析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平衡问题。本章是力学的基础,为力学问题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方法依据。本章可分为两部分:一、(第一、二节)通过创设斜拉索桥的背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等效思想,运用实验手段和学生的亲身体验,寻求合力与分力之间的关系,总结归纳得出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并利用
2、平行四边形定则去正确的进行力的合成与分解运算。二、(第三节)本节是本章的核心,它综合第三章常见的力和本章力的合成与分解,在思维层次上要求更高。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分析,理解和掌握平衡条件,初步学会研究力学问题的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动力学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本章的重点是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和共点力的平衡条件。难点是根据力的实际效果对力进行分解及对平衡条件的应用。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掌握等效思想,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应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力的合成与分解运算,运用平衡条件去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引导学生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合作
3、交流、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素养,并且学会运用数学作图法和计算法求解物理问题的能力。本章关于共点力的平衡问题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主要考查学生对物体的受力分析的掌握应用以及对共点力的平衡条件的理解应用能力。本章共3节,建议用5课时1.怎样求合力1课时(再加1课时的习题课)2.怎样分解力1课时3.共点力的平衡条件1课时(再加1课时的习题课)新课开讲(1.怎样求合力介绍本课内容,概括文章全貌本节课以斜拉索桥为背景,分析钢索中拉力的作用效果,展开合力与分力的关系的研究。引导学生掌握应用等效的科学思想,通过实验手段,从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等环节
4、入手,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并通过一系列问题引发和激励学生主动思考,去发现规律——平行四边形定则。通过教材中的“讨论与思考”、“案例分析”介绍求合力的方法——作图法和计算法。并且把力的合成与日常生活中的实例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了解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本节课从斜拉索桥为背景提出问题,最后通过“案例分析”中求解斜拉索桥中钢索对塔柱的合力,前呼后应,既提出问题又解决问题。教学目标(提示枝能方法,汲取课文精华知识与技能1.知道合力与分力的概念,理解合力与分力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相同的一种等效替代关系。2.理解共点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3
5、.知道矢量与标量的概念及本质区别4.会用作图法和计算法求合力过程与方法1.经历求合力的实验探究的过程,体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2.通过“讨论与思考”、“案例分析”,掌握作图法与计算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以上海黄浦江上的斜拉索桥为背景,激发学生兴趣,增强爱国热情。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科学探究能力3.从身边的常见事例入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与难点重点:共点力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难点:从实验中发现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求合力课前安排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木板、图钉(一盒)、橡皮筋、弹簧称(二个)
6、、白纸、刻度尺、铅笔、细线课时安排:1课时导语引入(趣语导入新课,激发学习热情导入1多媒体展示上海南浦大桥图4-1-1及其它一些斜拉索桥图4-1-2。同学们在欣赏这些桥梁的美丽图片时,怎能不为这巧夺天宫的设计惊叹呢。这正是力学所创造的奇迹。图4-1-1图4-1-2桥的重力竖直向下,钢索的拉力斜向两侧,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塔柱两侧的钢索看上去是对称分布的,这样做有什么方便之处?如果不对称分布,对两侧钢索的拉力有什么要求?钢索对塔柱拉力的总效果怎样?钢索对桥面拉力的总效果又如何?……F1F2图4-1-3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将从物理原理上对斜拉索桥的结构
7、形成初步的认识,体会到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导入2我们通过简化模型(如图4-1-3),研究斜拉索桥中一对钢索的拉力F1和F2对塔柱的总效果,它们合起来的总效果等效于哪个方向的力?如何求它们的合力?本节课我们将探讨“如何求合力”。新课解读(精析原文要旨,点拨学习方法知识点1合力与分力教师:(多媒体展示问题)要提起一桶水,力气大的同学可以一把手直接把一桶水提起来,力气小的同学怎么办?学生:我们可以两个人把它抬上来.(同时演示)教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会发现,一位力气大的同学只用一只手,施一个力就可以把水桶从地面提到桌面上,两个女同学用两只手给水桶施两个
8、力,同样也把水桶从地面移动到桌面上,不同的同学用不同的方法达到了一个共同的目的.在提水桶这个事件上,这一个力产生的作用效果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