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684990
大小:47.5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8-09-21
《12-46-42讲记材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四十二集) 2008/8/7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46-42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最後一段,第六,「起六觀」,我們看第五小段:「多身入一鏡像觀」,這一小段給我們講應化自在。在《華嚴經》初住菩薩往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有這個功能,或者我們說是能力,他都能做得到,像《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裡面所說的三十二應。我們看賢首大師的開示:【即事事無礙法界也。】通常我們學佛的同學都知道,清涼大師在這部大經裡面給我們講四種無礙:理無礙、事無礙、理事無
2、礙、事事無礙。事事無礙是什麼樣子?在這一小節要給我們舉例子來說明事事無礙的真相。【謂毘盧遮那十身互用無有障礙也。】下面大師引用經文來說明。【經云。或以自身。作眾生身。國土身。業報身。】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四十二集) 2008/8/7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46-4225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四十二集) 2008/8/7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46-42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最後一段,第六,「起六觀」,我們看第五小段:「多身入一鏡像
3、觀」,這一小段給我們講應化自在。在《華嚴經》初住菩薩往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有這個功能,或者我們說是能力,他都能做得到,像《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裡面所說的三十二應。我們看賢首大師的開示:【即事事無礙法界也。】通常我們學佛的同學都知道,清涼大師在這部大經裡面給我們講四種無礙:理無礙、事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事事無礙是什麼樣子?在這一小節要給我們舉例子來說明事事無礙的真相。【謂毘盧遮那十身互用無有障礙也。】下面大師引用經文來說明。【經云。或以自身。作眾生身。國土身。業報身。】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四十
4、二集) 2008/8/7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46-4225我們一句一句來介紹。『自身』是法身菩薩的報身,或者是毘盧遮那如來的報身,這是自身,也是住實報莊嚴土。在大乘教裡面,也是《華嚴經》上所說的,就是一般所說的十種身裡面的相好莊嚴身。大乘經教裡我們常常讀到「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這是把妄想分別執著都放下,就證得了。在四土裡面,這個位子是實報莊嚴土,大乘教裡面也說,這一尊報身佛,或者是說法身菩薩都可以。我們在大迴向裡念到的「微塵相海身」,微塵就說不盡的,換句話說,也就是世尊常常所說的
5、圓滿報身,圓滿就是沒有一絲毫缺陷、沒有欠缺。佛在《華嚴經.出現品》裡面跟我們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這句話就是給我們說明,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本來成佛,智慧圓滿、德能圓滿、相好圓滿,報身是相好,報土也是相好,報土是實報莊嚴土,微塵相海身。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四十二集) 2008/8/7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46-4225在這個地方賢首國師引經裡面所說的自身,「或以自身」,自身在什麼地方度眾生?當然是在實報莊嚴土,實報莊嚴土是報身如來。報身如來在《華
6、嚴經》上不叫毘盧遮那,叫盧舍那。毘盧遮那的意思是遍一切處,那是法身,毘盧遮那是究竟圓滿佛,究竟圓滿是說法身,不是報身,這後面會講到。從法身現起報身,這是報身如來,在實報莊嚴土裡面教化眾生。實報莊嚴土裡面,眾生是什麼人?就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因為這些人雖然是妄想分別執著都斷了,但是清涼大師給我們說明白了,為什麼還有四十一個階級?這四十一個階級就是無始無明習氣猶存。這個習氣多寡不一樣,習氣多的,地位就低;習氣很薄的,地位就高。我們也知道這個習氣不礙事,習氣也沒有辦法斷,只有長時間讓它自然消失。所以實報莊嚴土
7、的菩薩們,他們修什麼?他們是無功用道,古人講此處用不得力,為什麼?他沒有起心動念,所以他是隨其自然,任運的,時間久了,習氣自然就沒有了。在這裡面他做什麼?他起作用確實寂而常照、照而常寂。所以諸位一定要知道,他們不起心、不動念,起心動念尚且沒有,哪裡會有分別、會有執著?統統沒有!但是他有相,有相就是他有微細的無始無明習氣。所以他有相,他不是常寂光,他是實報莊嚴土,從常寂光裡變現出實報莊嚴土。實報土就是寂光土所現的相,起作用就是與十法界一切眾生感應道交,眾生有感,他自自然然就有應。雖然有應,應也沒有起心動念
8、過,所以是自然的,這點比較難懂。無功用行,他怎麼會起心動念?不起心動念,這就是自然的。所以,以自身在報土裡面幫助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這是以自身。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四十二集) 2008/8/7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46-4225底下一句說『作眾生身』,這句是講有情身。這個眾生指誰?指十法界的有情眾生,作這種身,也就是世尊在大乘教裡面跟我們所講的,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應以什麼身得度的「應」是感應的應,不是說應該用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