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四章特殊感觉器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节视觉器官——眼第一节概述第四章特殊感觉器官第三节听觉器官-耳第一节概述感觉的产生:①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感受刺激②传导通路的信息传入③中枢的整合分析1、感受器的类型和分类感受器(receptor):是指分布于体表或机体内部组织中的一些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适宜刺激:某一种感受器只对某种特定形式的能量变化最敏感,这种形式的能量刺激即成为感受器的适宜刺激。非适宜刺激也可使某种感受器反应,但需刺激强度大。1)根据感受器分布的部位不同,可将其分为:内感受器:感知机体内部环境的变化。外感受
2、器:感受外部环境的变化。2)根据感受器接受刺激的性质不同,感受器可分为:化学感受器:主要感受化学物质浓度变化的刺激。机械感受器:主要感受机械力或引起感受器变性的刺激。光感受器:感受可见光光强和波长的变化。温度感受器:可分为热敏感受器和冷敏感受器两种不同类型。2、感受器的换能的分子信号机制感受器的换能:感受器必须将其他能量形式转换成为电信号形式,才能将机体信息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中,此过程称为感受器的换能。感受器的换能的共同步骤:1、当感受器接收到不同的刺激能量。2、感受器细胞通过改变膜上某些离子通道的蛋
3、白分子构型,引起某些离子的跨膜流动,在受体细胞中产生膜电位的变化,即感受器电位或称为发生器电位。3、感受器电位能调节某些通道(如电压门控Na+通道或Ca2+通道)的活动开闭,或在同一细胞的不同位置引发动作电位。3、感受器的编码感受器在将外界刺激转换为神经动作电位时,刺激所包含的环境变化信息也就存在于动作电位的序列之中了,神经冲动以不同的组合形式在神经纤维中的传输,即称为感受器的编码。频率编码:刺激越强,动作电位发放的频率越高,这就是刺激强度的频率编码。群体编码:刺激强度可以通过参与传输信息的神经纤维数
4、目的多少来编码。标记线方式编码:由于某一种感受器只能选择性地对某些特殊能量刺激发生反应,由此产生的传入冲动只能通过特定的通路到达皮质特定部位,引起特定的感觉。4、感受器的适应感受器的适应:同一刺激强度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产生的感受器电位会逐渐减小或频率降低,这一现象称为感受器的适应。感受器的适应可降低去极化的范围和程度,使传入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的频率下降,甚至不再产生反应。根据产生适应的快慢,将感受器分为快适应感受器和慢适应感受器两种。第二节视觉器官眼的适宜刺激:是可见光(波长370~740nm的
5、电磁波)。可见光眼的折光系统折射成像视网膜的感光系统换能作用感受器电位→视NAP视觉中枢→视觉眼的基本概念一、眼的结构(一)眼球1、眼球壁(1)纤维膜(角膜、巩膜)(2)血管膜(脉络膜、睫状体、虹膜)(3)视网膜2、眼球内容物(1)房水(2)晶状体(3)玻璃体1.眼球壁的结构:(1)纤维膜(外膜):①角膜—占纤维膜1/6,无色透明,无血管的结缔组织组成。具有折光作用;有丰富的感觉N末梢,感觉灵敏。②巩膜--占纤维膜5/6,白色不透明,前接角膜,后方与视N表面硬膜相连。具有保护作用。角膜与巩膜交界处有环
6、形的巩膜V窦(许氏管)。(2)血管膜(中膜):①虹膜—位于血管膜最前面,后接睫状体,虹膜颜色因种族而弃,我国为棕褐色。虹膜由平滑肌组成:a.瞳孔括约肌(缩瞳肌)-环绕瞳孔周围,受副交感N支配。副交感N⊕ 缩瞳肌收缩 瞳孔缩小。b.瞳孔散大肌(扩瞳肌)-放射状排列,受交感N支配。交感N⊕ 扩瞳肌收缩 瞳孔扩大。②睫状体:睫状突---最前端较厚的放射状突起.虹膜后方睫状小带---睫状体发出与晶状体相连(悬韧带).睫状肌---环形平滑肌,受副交感N支配.睫状肌收缩和舒张可以改变晶状体前后的厚度和曲率,能调
7、节远近物体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角膜与晶状体之间的腔隙,被虹膜分隔,虹膜前为前房,虹膜后为后房,其中充满房水。③脉络膜:位于眼球壁的后2/3,在睫状体后部。内有丰富的血管和色素,呈棕黑色。其功能是供给眼球营养,吸收眼球内散射后的多余光线。(3)视网膜(内膜):衬在脉络膜的内面。外层—色素细胞上皮层。内层—神经细胞层,有三层神经细胞组成。神经细胞层,有三层神经细胞组成.外:感光细胞→视锥细胞视杆细胞.中:双极细胞.内:神经节细胞—其轴突为视神经纤维组成视神经,在眼球后方穿出。视神经---起始处视网膜呈白色
8、圆形隆起称视N乳头(视N盘),中央有血管出入,无感光细胞称生理盲点。视N乳头外侧约3.5mm稍偏下方为黄斑,其中凹陷称为中央凹是感光最敏感处。2.眼内容物(眼内折光系统):(1)房水:无色透明液体,充盈于前,后房中。①房水的作用:折光作用,营养角膜和晶状体,维持眼内压。②房水生成:由睫状肌上皮细胞内含大量碳酸酐酶有关。其形成机制尚不太清楚,一般认为除来自血浆的被动滤过外,还有主动过程参与。③房水循环:进入经瞳孔睫状体产生房水眼后房眼前房虹膜角间隙巩膜V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