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层次分析方法

数学建模层次分析方法

ID:18656464

大小:22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9-20

数学建模层次分析方法_第1页
数学建模层次分析方法_第2页
数学建模层次分析方法_第3页
数学建模层次分析方法_第4页
数学建模层次分析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数学建模层次分析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层次分析法建模层次分析法(AHP-AnalyticHierachyprocess)----多目标决策方法70年代由美国运筹学家T·L·Satty提出的,是一种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论。吸收利用行为科学的特点,是将决策者的经验判断给予量化,对目标(因素)结构复杂而且缺乏必要的数据情况下,採用此方法较为实用,是一种系统科学中,常用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因而成为系统分析的数学工具之一。一、问题举例:A.大学毕业生就业选择问题获得大学毕业学位的毕业生,“双向选择”时,用人单位与毕业生都有各自的选择标准和要求。就毕业生来说选择单位的标准和要求是多方面的,例如:①能发挥自己的才干为国家作

2、出较好贡献(即工作岗位适合发挥专长);②工作收入较好(待遇好);③生活环境好(大城市、气候等工作条件等);④单位名声好(声誉-Reputation);⑤工作环境好(人际关系和谐等)⑥发展晋升(promote,promotion)机会多(如新单位或单位发展有后劲)等。问题:现在有多个用人单位可供他选择,因此,他面临多种选择和决策,问题是他将如何作出决策和选择?——或者说他将用什么方法将可供选择的工作单位排序?工作选择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声誉收入发展贡献可供选择的单位P1’P2‘-----PnB.假期旅游地点选择暑假有3个旅游胜地可供选择。例如::苏州杭州,北戴河,桂林,到底到哪个地方去旅游最好?要

3、作出决策和选择。为此,要把三个旅游地的特点,例如:①景色;②费用;③居住;④环境;⑤旅途条件等作一些比较——建立一个决策的准则,最后综合评判确定出一个可选择的最优方案。选择旅游地目标层居住旅途景色费用饮食准则层P1P2P3方案层6C.资源开发的综合判断7种金属可供开发,开发后对国家贡献可以通过两两比较得到,决定对哪种资源先开发,效用最用。对经济发展、贡献U经济价值战略重要性交通条件要求量风险费开採费金Go铝Al钿Ur磷酸盐铁In铜Co二、问题分析:例如旅游地选择问题:一般说来,此决策问题可按如下步骤进行:(S1)将决策解分解为三个层次,即:目标层:(选择旅游地)准则层:(景色、费用、居住、饮

4、食、旅途等5个准则)方案层:(有,,三个选择地点)并用直线连接各层次。(S2)互相比较各准则对目标的权重,各方案对每一个准则的权重。这些权限重在人的思维过程中常是定性的。例如:经济好,身体好的人:会将景色好作为第一选择;中老年人:会将居住、饮食好作为第一选择;经济不好的人:会把费用低作为第一选择。而层次分析方法则应给出确定权重的定量分析方法。(S3)将方案层对准则层的权重,及准则层对目标层的权重进行综合。(S4)最终得出方案层对目标层的权重,从而作出决策。以上步骤和方法即是AHP的决策分析方法。三、确定各层次互相比较的方法——成对比较矩阵和权向量因素比较方法——成对比较矩阵法:目的是,要比较

5、某一层个因素对上一层因素O的影响(例如:旅游决策解中,比较景色等5个准则在选择旅游地这个目标中的重要性)。采用的方法是:每次取两个因素和比较其对目标因素O的影响,并用表示,全部比较的结果用成对比较矩阵表示,即:(1)6由于上述成对比较矩阵有特点:故可称为正互反矩阵:显然,由,即:,故有:四、一致性检验——一致性指标:1.一致性检验指标的定义和确定——的定义:一般,认为主观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可以接受,否则应重新进行两两比较,构造主观判断矩阵。2.随机一致性检验指标——问题:实际操作时发现:主观判断矩阵的维数越大,判断的一致性越差,故应放宽对高维矩阵的一致性要求。于是引入修正值来校正一致性检验指标

6、:即定义的修正值表为:的维数1234567890.000.000.580.961.121.241.321.411.45并定义新的一致性检验指标——一致性比率为:当:时,认为主观判断矩阵的不一致程度在容许范围之内,可用其特征向量作为权向量。否则,对主观判断矩阵重新进行成对比较,构重新的主观判断矩阵。注:上式的选取是带有一定主观信度的。五、标度——比较尺度解:标度定义135792,4,6,8,因素与因素相同重要因素比因素稍重要因素比因素较重要6倒数1,因素比因素非常重要因素比因素绝对重要因素与因素的重要性的比较值介于上述两个相邻等级之间因素与因素比较得到判断值为的互反数,  六、组合权向量的计算

7、——层次总排序的权向量的计算七、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S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将有关因素按照属性自上而下地分解成若干层次:同一层各因素从属于上一层因素,或对上层因素有影响,同时又支配下一层的因素或受到下层因素的影响。最上层为目标层(一般只有一个因素),最下层为方案层或对象层/决策层,中间可以有1个或几个层次,通常为准则层或指标层。当准则层元素过多(例如多于9个)时,应进一步分解出子准则层。(S2)构造成对比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