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棘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与临床研究

沙棘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与临床研究

ID:18654232

大小:491.63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9-18

沙棘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与临床研究_第1页
沙棘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与临床研究_第2页
沙棘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与临床研究_第3页
沙棘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与临床研究_第4页
沙棘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与临床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沙棘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与临床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2007年第22卷第4期139综述与编译181沙棘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与临床研究1,2顾关云〔11复旦大学医学院上海200032;21如新(中国)日用保健品公司上海201203〕摘要沙棘是药食兼用的功能植物,果实中含有类胡萝卜素、脂肪酸、黄酮醇苷、植物甾醇、原花青素等多种活性物质,并具有解重金属毒、放射保护、抗氧化应激、抗肿瘤、抗炎、抗溃疡、调节免疫等多种药理作用。介绍近年来对沙棘的植物资源、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和临床应用的研究概况。关键词沙棘醋柳类胡萝卜素黄酮醇苷寡聚原花青素沙棘HippophaerhamnoidesL1又名醋柳,系cr

2、ytoxanthin)酯是沙棘中的重要成分,经定量分析胡颓子科Elaeagnaceae灌木或小乔木,原产亚洲和B2隐黄质棕榈酸酯和玉米黄质二棕榈酸酯是沙棘果欧洲,南北美洲广为栽培,我国华北、东北、西北和西实的主要成分。虽然沙棘的总脂质提取物含有大量南有大量分布。沙棘是药食兼用的功能植物,在中国的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油酸和棕榈油酸,而黄叶素被广泛用为藏药、蒙药和中药,1997年开始被《中国(xanthophylls,即胡萝卜醇)主要是与饱和脂肪酸药典》收载。酯化的。20多年过去了,以利用目的对沙棘的研究和开沙棘油树脂(oleoresins)是代表类胡萝卜素酯

3、发愈益深入。在植物资源方面的研究包括:比较沙棘并能用作食品添加剂、化妆品组分和营养保健品的各变种的遗传特性,定性定量化学成分和评价品质重要资源。优劣,野生种和栽培种的异同,物候对品质的影响,112分子遗传变异加工方法与产品质量的关系[2],果汁和产品的流变学Tian等研究沙棘3个亚种的中国种群分子的等;在植化成分方面的研究有:脂质的脂肪酸组成及遗传变异,提供一个种群水平的基因分布图,以研究其分布,寡聚原花青素的分离和性质,黄酮醇苷的种和保持沙棘的遗传多样性。采用ISSR(inter2simple类和结构,极性胡萝卜脂蛋白复合物的发现,植物甾sequence

4、repeats)靶标,分析生长于中国沙棘的15醇在果浆和种子中的图谱等;在生物活性方面的研个种群300个植株。根据香农指数(Shannon’s究有:解除重金属中毒,放射防护及其作用机制,预index)和Nei’s遗传多样性,平均遗传多样性在沙防肿瘤,抑制血栓形成,创伤组织的愈合及康复,抗棘天然种群的沙棘云南亚种H1rhamnoidesL1ssp1氧化应激,细胞和体液免疫调节等;在临床药理方面yunnanensisRousi、沙棘中国亚种H.rhamnoides的研究有:改善变应性皮炎患者皮肤脂质组成和缓L.ssp1sinensisRousi和沙棘江孜亚种H

5、.解病情,治疗肝纤维变性和恢复肝功,对冠心病危险rhamnoidesL.ssp1gyantsensisRousi分别为因子的作用等。上述研究均取得相应的成果,为进一011944、012169和011372。7个云南亚种种群的步利用和开发沙棘资源创造了条件。基因分化(Gst)系数为012790,7个中国亚种种群1植物资源的为014184,即7个云南亚种种群间有28%的总[1]111类胡萝卜素分子变异存在,7个中国亚种种群为42%,提示亚沙棘果实含有2种胡萝卜醇脂肪酸酯,是植物种种群间具有不同的遗传结构。在沙棘亚种种群的类胡萝卜素很有价值的资源。提取物上柱色谱

6、进行遗传和地理分布之间无明显相关。[3,4]分离及用HPLC2DAD和HPLC2MS进行鉴定,继113变种间成分差异而用化学和酶法水解,鉴别母体类胡萝卜素及除去沙棘的2个亚种(中国亚种和蒙古亚种脂质成分。玉米黄质(zeaxanthin)和B2隐黄质(B2H1rhamnoidesL1ssp1mongolica)浆果和种子的140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2007年第22卷第4期甘油三酯(TAG)、甘油磷酸脂(GPL)、生育酚和生浆果的TAGs和GPLs,在9月底前后达最高量,这育三烯酚进行比较研究。在甘油三酯中,蒙古亚种时是收获的最佳期。由脂酶水解法检测沙棘种子成

7、(俄罗斯栽培)与中国亚种(中国野生)比较,油酸熟过程中TAGs脂肪酸成分的定量变化。随着种子的量较少(416%∶2012%),而棕榈酸(3319%∶的日趋成熟,总TAGs中不饱和脂肪酸比例及相应2714%)和棕榈油酸(3218%∶2119%)较多;在甘百分含量的合成速率增加,至授粉后80d,三不饱油磷酸脂中,亚油酸(linoleicacid)在浆果中的比和TAGs的形成占优势。其后,在种子成熟的末期,例是3211%∶2212%,在种子中的是4717%∶TAGs中最大的一组所含亚麻酸和亚油酸降低,而4217%,及棕榈酸在浆果和种子中的比例分别为硬脂酸和棕榈酸

8、的合成增加。2111%∶1614%和1710%∶1411%,蒙古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