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双曲线练习及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龙文教育教师一对一高中教研组向茂华双曲线练习及答案1、设为双曲线上的一点,是该双曲线的两个焦点,若,则的面积为。122、已知过双曲线的左焦点的直线,交双曲线的左支于两点,为其右焦点,则的值为。83、设P是双曲线的右支上一点,M、N分别是圆(x+5)2+y2=4和(x-5)2+y2=1上的点,则
2、PM
3、-
4、PN
5、的最大值为。94、以知F是双曲线的左焦点,是双曲线右支上的动点,则的最小值为。95、已知、为双曲线C:的左、右焦点,点P在C上,∠P=,则P到x轴的距离为。6、已知双曲线的两条渐近线方程为,若顶点到渐近线的距离为1,则双曲线方程为。7、已知圆.以圆与坐标轴的交点分别作
6、为双曲线的一个焦点和顶点,则适合上述条件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8、已知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方程是y=,它的一个焦点在抛物线的准线上,则双曲线的方程为。9、已知双曲线的两条渐近线均和圆C:Page13of13地址:肇嘉浜路91号电话:64047162龙文教育教师一对一高中教研组向茂华相切,且双曲线的右焦点为圆C的圆心,则该双曲线的方程为。10、设m是常数,若点F(0,5)是双曲线的一个焦点,则m=。11、双曲线的虚轴长是实轴长的2倍,则。12、若点O和点分别是双曲线的中心和左焦点,点P为双曲线右支上的任意一点,则的取值范围为。13、已知三点P(5,2)、(-6,0)、(6,0)
7、。(1)求以、为焦点且过点P的椭圆的标准方程;(2)设点P、、关于直线y=x的对称点分别为、、,求以、为焦点且过点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解:(1)由题意,可设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其半焦距。,∴,,故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2)点P(5,2)、(-6,0)、(6,0)关于直线y=x的对称点分别为:、(0,-6)、(0,6),设所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由题意知半焦距,,∴,,故所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14、已知两定点,满足条件的点的轨迹是曲线,直线与曲线交于两点,如果,且曲线上存在点,使,求的值和的面积。Page13of13地址:肇嘉浜路91号电话:64047162龙文
8、教育教师一对一高中教研组向茂华解:由双曲线的定义可知,曲线是以为焦点的双曲线的左支,且,易知,故曲线的方程为,设,由题意建立方程组,消去,得,又已知直线与双曲线左支交于两点,有,解得,又∵,依题意得,整理后得,∴或但,∴,故直线的方程为,设,由已知,得,∴,,又,,∴点将点的坐标代入曲线的方程,得,得,但当时,所得的点在双曲线的右支上,不合题意,∴,点的坐标为,到的距离为,∴的面积。15、如图,在以点为圆心,为直径的半圆中,,是半圆弧上一点,,曲线是满足为定值的动点的轨迹,且曲线过点.Page13of13地址:肇嘉浜路91号电话:64047162龙文教育教师一对一高中教研组
9、向茂华(1)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求曲线的方程;(2)设过点的直线l与曲线相交于不同的两点、.若△的面积不小于,求直线斜率的取值范围.(1)解法1:以O为原点,AB、OD所在直线分别为x轴、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A(-2,0),B(2,0),D(0,2),P(),依题意得|MA|-|MB|=|PA|-|PB|=<|AB|=4.∴曲线C是以原点为中心,A、B为焦点的双曲线.设实平轴长为a,虚半轴长为b,半焦距为c,则c=2,2a=2,∴a2=2,b2=c2-a2=2.∴曲线C的方程为.解法2:同解法1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依题意可得|MA|-|MB|=|PA|-|P
10、B|<|AB|=4.∴曲线C是以原点为中心,A、B为焦点的双曲线.设双曲线的方程为>0,b>0).则由 解得a2=b2=2,∴曲线C的方程为(2)解法1:依题意,可设直线l的方程为y=kx+2,代入双曲线C的方程并整理得(1-k2)x2-4kx-6=0.∵直线l与双曲线C相交于不同的两点E、F,∴ ,∴k∈(-,-1)∪(-1,1)∪(1,).设E(x,y),F(x2,y2),则由①式得x1+x2=,Page13of13地址:肇嘉浜路91号电话:64047162龙文教育教师一对一高中教研组向茂华于是|EF|==而原点O到直线l的距离d=,∴S△DEF=若△OEF面积不小于2
11、,即S△OEF,则有③综合②、③知,直线l的斜率的取值范围为[-,-1]∪(1-,1)∪(1,).解法2:依题意,可设直线l的方程为y=kx+2,代入双曲线C的方程并整理,得(1-k2)x2-4kx-6=0.∵直线l与双曲线C相交于不同的两点E、F,∴ ,.∴k∈(-,-1)∪(-1,1)∪(1,).设E(x1,y1),F(x2,y2),则由①式得|x1-x2|=③当E、F在同一去上时(如图1所示),S△OEF=当E、F在不同支上时(如图2所示).S△ODE=综上得S△OEF=于是由|OD|=2及③式,得S△O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