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574125
大小:2.29 MB
页数:29页
时间:2018-09-19
《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技术最后定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技术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陈美仁教授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疼痛膝部活动不利概述多见于中老年人,尤以肥胖者为多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本病发生范围较广泛主症膝关节疼痛,无力,活动受限,严重出现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以关节软骨损害为特征,且病变累及软骨下骨﹑滑膜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慢性关节疾病。属中医痹症中骨痹的范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几个小知识膝关节是人体中负重多而且运动量大的关节。一般人在行走时,膝关节软骨面的负重约为自身体重的3.02倍,上楼梯时约为4.25倍,跑步时随着步伐
2、的短促与剧烈而增加。髌骨是人体最大的籽骨,膝关节屈曲30度~70度时负荷最大。髌骨位于膝关节前侧,保护股骨的关节面不受撞击,并有传递肌肉力量等作用。几乎膝关节所有的运动动作(如跪、跑、跳)都是在屈30度-50度角发力,发力点集中,髌骨软骨面承受的压力最大。这些特点成为髌骨软骨在半蹲位受伤的潜在因素。病因病理祖国医学对此病症的研究奠基于秦汉,充实于隋、唐,发展于宋、元,完善于明、清,创新于现代。1、《素问·痹论篇》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痹者,闭也,就是闭阻不通之意。2、《灵枢·营卫篇》中云:“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
3、枯,气道涩。”由于老人气血亏虚,风寒湿邪易客注凝结于关节,使气机阻滞,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乃发为本病。3、《素问·痿论篇第四十四》指出:“肾者,水脏也,今水不胜火,则骨枯而髓虚,故足不任身,发为骨痿。”当人衰老时,肾精亦衰减,不足以养骨,则可出现骨质增生、骨质疏松等症。病因病理4、《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篇》指出“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少阴脉浮而弱,弱则血不足,浮则为风,风血相搏,即疼痛如掣。”“盛人脉涩小,短气,自汗出,历节痛,不可屈伸”,5、至隋代《诸病源候论》明确指出:“亦有血气虚,受
4、风邪而得之者。”6、唐朝《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则认为外伤瘀血也可产生痹症;7、金元时期更进一步认识到“劳力之人”、“辛劳过度”也可至痹。8、清朝叶天士所著《临证医案指南》中有关痹症的论述作了精辟的总结:气血营卫内虚是致病的内在条件,风寒湿邪外袭是致痹的外在因素,经络气血阻滞则是痹症的主要病机。发病因素1、年龄因素膝关节在人体中负重最大,随年龄增大膝关节囊萎缩、变性和纤维化,关节变得僵硬而不灵活,滑液分泌异常,引起软骨细胞营养不足,软骨内水分的含量下降,软骨的主要成分黏多糖也减少,关节软骨缺乏弹性,则容易受到磨损而破碎。为了适应膝关节
5、承受力的需要,关节软骨边缘有骨质增生,即老年人的骨性关节炎的发生。2、内分泌因素内分泌疾病患者,膝关节长期受到轻微的不容易注意的外伤,过度的不适当运动等,皆造成膝关节载荷、传导的紊乱,引起膝关节软骨退行性病变,继发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发病因素3、肥胖因素本病与体重超负荷有关,更年期妇女体重增加可促使骨性关节炎的发生。4、创伤膝关节内骨折、脱位、半月板或韧带损伤皆可造成膝关节的不稳定,是继发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原因。5、炎症膝关节化脓性关节炎及结核、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即使炎症消退,关节软骨面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如关节仍保持相当的活动度
6、,多继发骨性关节炎。6、关节异常膝关节内翻与外翻畸形、大骨节病、多发性骨骺发育不良等皆能继发本病。Text1Text2Text3Text4Text5Text6近1个月大多数时间有膝关节疼痛关节活动时有骨响声晨僵<30min年龄≥38岁膝关节检查有骨性肥大X线示关节边缘骨赘诊断要点满足(1)(2)(3)(4)或(1)(2)(5)或(1)(4)(5)或(1)(6)者,可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针具:为直径0.32~0.35mm长40mm一次性不锈钢针具。针灸治疗方法介绍取穴:梁丘、血海、内膝眼、外膝眼、阳陵泉、阴陵泉、鹤顶、阿是穴穴位
7、定位梁丘:定位:屈膝,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2寸。梁丘血海定位: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内膝眼内膝眼膝眼:定位:屈膝,在髌韧带两侧凹陷处,在内侧的称内膝眼,在外侧的称外膝眼。阳陵泉定位: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阴陵泉阴陵泉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鹤顶定位:膝上部,髌底的中点上方凹陷处。鹤顶技术关键环节其一:取仰卧位,患膝关节腘窝处置一软物使膝关节屈曲。梁丘、血海穴直刺1.0~1.5寸,阳陵泉可向阴陵泉透刺,并使针感向下放射;鹤顶直刺0.8~1
8、.2寸。其二:内、外膝眼及阿是穴行温针灸,内、外膝眼向中心斜刺0.8~1.2寸,使针感向下扩散,阿是穴毫针刺入得气后施以“平补平泻”小幅度提插捻转手法2min,然后将2cm左右长的艾条置于上述穴位针柄上点燃,至燃尽后取下,更换另一段艾条,每次每穴灸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