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565757
大小:5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9-18
《22.唐雎不辱使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2唐雎不辱使命设计人:杨亚萍审核人:王媛【学习目标】1、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及古文知识积累,能自己讲解课文大意。2、了解相关背景,感受唐雎有胆有识,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勇士形象。3、积累文言词汇,培养良好的文言语感。【学习重点】1、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及古文知识积累,能自己讲解课文大意。2、积累文言词汇,培养良好的文言语感。【学习难点】1、学习本文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2、感受唐雎有胆有识,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勇士形象。【学习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学习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自学(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一、(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在此基础上再读出
2、不同人物的语气。)1、听读(边听边纠正读音,特别是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听到后在书上注出来。)唐雎以君为长者以头抢地夫专诸之刺王僚也2、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诵读课文,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A、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B、安陵君受地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3、分角色朗读,要求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随后完成课后第二题。二、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说说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结局如何?(温馨提示:可结合题目,从人物、事件,结果上去考虑。)三、(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结合课下注释及工具书翻译课文。)(温馨提示:先结合课下注释独立完成,再划出疑难
3、问题在组内讨论,必要时可请教老师。)1、找出句中的通假字。秦王不说()故不错意也()仓鹰击于殿上()2、结合课下注释和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唐雎不辱使命()以大易小()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大王加惠()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徒以有先生也()3、一词多义使于秦()虽然,受地于先王()秦王使人()秦王怫然怒()仓鹰击于殿上()以头抢地耳()受地于先王()以五十里之地而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四、结合课下注释和上下文,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3、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研学(合作探究,点拨思路
4、。)一、我的疑惑:(两人小对子:相互检查自学成果,用红笔给对方评定等级,交流各自在自学是遇到的疑难问题。)二、互助组:组长副组长主持组内互动,重点交流疑难问题。三、班级讨论:结合注释及工具书自己翻译全文。(课本下面没有的注释在书上标注)示学(据理力争,精彩点评。)1、对学讨论和小组讨论之后,抽签决定本组的展示任务,组内就展示内容达成一致,商讨展示方案,做好展示的成员分工,组内预展完毕后在班级展示。2、展示研学三(一人读课文,一人翻译,每组一段)检学(学以致用,相信自己。)一、用自己的话简单地复述课文内容。(注意交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二、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古今
5、意义的不同。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2、虽然,受地于先生,愿终守之,弗敢易!3、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第二课时自学(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一、体会外交辞令中的语言技巧。(体会下列句子中的弦外之音,把它包含的潜台词写下来。) 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潜台词: 2、与臣而将四矣。 潜台词: (结论: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二、品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圈出题目要求中的关键词,然后再根据要求有针对性的作答)1、你认为秦王真的会“以五百里地易安陵”吗?“易地”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6、?安陵君用什么理由拒绝了秦王的要求? 2、秦王是怎样恐吓唐雎的?唐雎又是如何回应秦王的?由此你可以看出唐雎和亲王各是什么样的人?秦王:唐雎:研学(合作探究,点拨思路。)一、我的疑惑:(两人小对子:相互检查自学成果,用红笔给对方评定等级,交流各自在自学是遇到的疑难问题。)二、互助组:组长副组长主持组内互动,重点交流疑难问题。三、班级讨论:全文采用对话描写来反映人物的精神面貌。把唐雎的话与安陵君的话作比较,看相同点与不同点是什么。四、【拓展与思考】1、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启示?(可从情感、做人、写作等方面来谈。)2、你还了解外交史上哪些出使他国而“不辱使命”的人或故事?请用用
7、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要求:不少于三个。)示学(据理力争,精彩点评。)一、对学讨论和小组讨论之后,抽签决定本组的展示任务,组内就展示内容达成一致,商讨展示方案,做好展示的成员分工,组内预展完毕后在班级展示。(温馨提示:展示的时候尽量做到声音洪亮,书写工整,态度自然大方。)二、展示自学二和研学三、四题。检学(学以致用,相信自己。)一、完成课后第四题(以本课为契机,了解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士”这一社会文化现象,多阅读一些相关的历史资料或人物传记,增加文化积累。)二、课外阅读。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抄,抄已,朗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