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548065
大小:79.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9-19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求谏》导学案new》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求谏》导学案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选修课)“家国天下”《求谏》导学案(教师版) 撰稿:LuoZhihui教学目标1.借助工具书,网络和手中各种教辅资料排除阅读中遇到的障碍;2.掌握作品中涉及的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以及特殊的文言句式;3.借助经典,传承文化,领会一脉相承的“家国天下”观,并将所思所感本着“主人翁”的态度写一篇议论文。教学重难点1.掌握“经典原文”的重点实词和虚词;2.领会《求谏》中所包含的建立在“君权至上”基础上的“家国天下”观。教学
2、课时:4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①文化背景;②第一段。【课程导入】◆文化背景1.谏官制度 谏官制度的核心是 向君主提出建议和批评的制度 ,虽然“有可能”限制君主的胡作非为,但主要目的是在 “以君主为中心” 的中国古代政治中实现 “君主的有效统治” 。2.《贞观政要》 全书10卷40篇,8万余言,作者是唐代史学家 吴兢 。这部书以记言为主,所记基本上是 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与臣下 魏征、王珪、房玄龄、杜如晦 等人关于施政问题的对话以及一些大臣的谏议
3、和劝谏奏疏,此外也记载了一些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 《贞观政要》写作于 开元、天宝 之际,当时的社会仍呈现着兴旺的景象,但社会危机已露端倪,政治上颇为敏感的吴兢已感受到衰颓的趋势为了保证唐皇朝的长治久安,他深感有必要总结唐太宗 君臣相得、励精图治 的成功经验,为当时的帝王树立起施政的楷模,《贞观政要》正是基于这样一个政治目的而写成的,所以它一直以其具有治国安民的重大参考价值,而得到历代的珍视。3.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是李渊的第二个儿子,公元627年到649年在位。61
4、7年,李世民随父亲在晋阳起兵唐朝建立后,封为秦王,任尚书令后来他率兵消灭周围各种割据势力和农民起义军,成为统一战争中的主要统帅。 玄武门之变 (事件)后,取得皇位。 【自主学习】一、给画横线的句子注音俨肃( yǎn ) 谏诤(zhèng ) 鲠议(gěng ) 王珪(guī) 刍荛( chú ráo )不讳( huì ) 丧乱( sāng ) 属文( zhǔ ) 芜词(wú ) 诋诃( dǐ )愆过(qiān ) 纂组( zuǎn ) 怖慑( s
5、hè ) 罄其狂瞽(qìng gǔ ) 勖之( xù )二、学生朗读全文三、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第1段:1.太宗威容俨肃 面容严肃 2.必假颜色 做出 3.冀闻谏诤 直言规谏 4.必藉忠臣 借助 5.臣下钳口 闭口不说话 6.卒令不闻其过 终于 7.寻亦诛死 不久
6、 8.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 百姓 四、学生口头翻译第一段文章:第1段太宗仪表威武,面容严肃,百官中进见的人,都举止失当。太宗知道大家这样,每次接见臣下启奏事情,必定做出和颜悦色的样子,希望听到臣子的直言规谏,知道政治教化的得失。贞观初年,太宗曾对王公大臣们说:“一个人想看到自己的面容,必须要有一面明镜;一个国君想知道自己的过失,必须借助于忠臣。国君如果自以为贤能,臣子又不匡正,想不陷入危亡失败的境地,怎么可能呢?所以,国君失掉国家,臣子也不能单独保全他的家。至于像隋炀帝那样残暴淫虐,臣下
7、都闭口不说话,终于听不到自己的过失,结果国破身亡,他的大臣虞世基等人,不久也被诛杀。前朝的事情不远,你们今后凡看到我做的事不利于百姓的,一定要直言规劝。” 【合作探究】1.第一段有几层意思? 明确:一是唐太宗积极求谏的态度;二是唐太宗对求谏的认识。2.唐太宗是在什么背景下求谏的?求谏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唐太宗发现自己上朝时过于严肃,文武百官都害怕他,举止失常。官员们个个为求自保,不敢直陈意见。于是,他就改变做法,放下皇帝的架子,摆出一副虚心请教的神态,希望听到属下的谏诤之词。 其实,
8、他求谏的目的,并非着眼于人民疾苦,而是总结历史教训,为了维护唐王朝的统治,其根本是从整个统治阶级利益出发的。3.第二段君臣围绕谏诤展开议论,认识到了广开言路,虚心纳谏的重要性。 那么,唐太宗对于纳谏有着怎样的认识? 明确:唐太宗参加了推翻隋朝的斗争,从自己的经历出发,他深深地懂得要想保住刚刚建立的大唐江山,必须广开言路,虚心纳谏,实行开明的政策,为此,他以隋炀帝拒谏饰非为鉴,虚怀若谷,从谏如流,避免和纠正了许多错误。 【目标检测】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