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521676
大小:343.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9-19
《嘉酒地区未来发展之我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嘉酒地区未来发展之我见嘉酒地区由于其资源构成、地域位置和历史发展的特殊性,成为西部大开发中甘肃经济发展的热点关注地区。地处甘肃最西端的酒泉地区和嘉峪关市地域相连,经济、文化发展有很强的互补性,两地、市理所应当开展区域联合,携手迎接西部大开发。兰州--乌鲁木齐长达2000公里的广阔地域内,对于两大城市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向周边区域进行有效扩散和发展拉动,缺乏一个象样的中间支撑城市;虽然张掖决心成为河西地区的中心城市,并作了由目前10万人,向未来50万人城市发展的宏大长远规划;但从自然资源配置,大中型企
2、业分布情况,发展前景等客观条件来讲,本人仍看好嘉酒地区。河西五个有影响的大中型企业和科研单位在嘉酒地区集中了四个:玉门油田、酒钢公司、四零四厂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相隔间距基本上在百公里之内。以敦煌莫高窟为代表的石窟艺术,以嘉峪关关城遗址为代表的“长城文化”,以“大漠孤烟”、七一冰川为代表的自然景观等又构成了甘肃西部的“黄金旅游线”。除东西走向的312国道,兰新铁路穿境而过外,还有向北延伸连接卫星发射场和内蒙古西部的清绿铁路支线(未来可成为自西北向北联结蒙俄铁路的一部分),向南分别经镜铁山、当金山与青
3、海西部和西藏北部连接的公路(对应规划有两条连接兰新和青藏铁路的联络线),具有成为西部又一个东西南北“十字”交通枢纽的条件。在百公里之内还有嘉峪关、鼎新和下河清三座民用和军民两用飞机场。为西北独有的嘉峪关市环城铁路又为发展仓储业,建设物流中心,降低批转成本提供了最好的基础(酒泉地区物资总公司、位于嘉峪关的三个省属商业采购批发二级站均依托该环铁建设)。在兰州--乌鲁木齐地域区间,嘉酒地区较张掖相对居中,主要的工农业经济体系基本配套,并形成了众所周知的鲜明特色,是目前甘肃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更适于组成疆东
4、、青西、蒙西、藏北以及河西自身发展和建设的重要支撑和区域中心城市群带。一、嘉酒分离的客观历史原因1955年,西北地质局645队(酒泉地质大队的前身)秦世伟小组在祁连山发现了镜铁山大型铁矿,从此拉开了建设西北钢铁基地的序幕。1958年8月1日,在酒泉祁连剧院正式宣布成立“酒泉钢铁公司”,同时会上还宣布成立地级酒泉市,辖酒泉、金塔二县及嘉峪关区(当时原属张掖地区管辖);酒钢公司党委书记,经理赵北克同时被任命为中共酒泉市委第一书记、市长,以鞍钢冶建公司为主,5.4万人参加的酒钢建设正式开始。1959年下半
5、年,整个国民经济开始出现困难,众所周知浮夸风导致的“三年困难时期”5.1-9,,services,andmakethecitymoreattractive,strengtheningpublictransportinvestment,establishedasthebackboneoftheurbanrailtransitmulti-level,multi-functionalpublictransportsystem,thusprotectingtheregionalpositionandachi
6、eve开始。1960年夏季后,由于农作物严重欠收,甘肃粮食供应越来越困难,长期饥饿的职工开始依靠骆驼草面,苦曲菜度日,便秘、浮肿、肝炎比比皆是,职工身体越来越差并开始出现死人现象,饥病交加的情况就连后来升任全国人大委员长的当时主要领导之一的乔石同志都未能幸免(据其1989年9月到酒钢视察回忆)。1961年1月,冶金部正式通知酒钢缓建,甘肃省委通知酒钢职工赶快撤离甘肃,否则将无粮供应。酒钢公司不得不决定“易地就食”,大批队伍整建制调往江西新余、陕西、抚顺、本溪、富拉尔基等地参加当地的生产建设,还有70
7、00余名职工保留身份赴新疆,由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付薪参加农垦。数万人轰轰烈烈的队伍象戈壁上的流水一样散失,仅剩下1300人凄凉地看管弃放在戈壁滩上数万吨物资以及未建完的厂房、高炉。1964年春,毛泽东主席在听取三线建设汇报后,对报告批示:“攀枝花和酒钢建设不起来,我睡不好觉;成昆铁路修不通,我将来只好骑着毛驴去……,打起仗来,我不放心”。自此,1964年7月,酒钢第二次上马。尽管“三年困难时期”全国大部分地区工农业生产濒于崩溃,但政企合一甚至半军事化高度控制的军工、石油、铁路等仍得到了发展,如196
8、0年大庆油田建成使中国结束了贫油状态;1962年使用导弹击落美蒋U-2高空侦察机,1964年原子弹成功爆炸,有效的交通组织保障了中印边境冲突和反击蒋军登陆的胜利。这种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不得已的管理模式,对此后三十年企业建设和经济管理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弊端至今还妨碍着许多大中型企业对市场经济的适应能力。鉴于过去的经验教训,三年困难恢复后开展的“三线”建设大都采用了政企合一的模式,但此时多数还仅仅是党政一把手的个人兼职,其下各部门、系统仍各司其责。在以农业为主的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