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 淡江大学建筑系四年级建筑设计「urban design studio」

2000 淡江大学建筑系四年级建筑设计「urban design studio」

ID:18507351

大小:79.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9-18

2000 淡江大学建筑系四年级建筑设计「urban design studio」_第1页
2000 淡江大学建筑系四年级建筑设计「urban design studio」_第2页
2000 淡江大学建筑系四年级建筑设计「urban design studio」_第3页
2000 淡江大学建筑系四年级建筑设计「urban design studio」_第4页
2000 淡江大学建筑系四年级建筑设计「urban design studio」_第5页
资源描述:

《2000 淡江大学建筑系四年级建筑设计「urban design studio」》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00淡江大學建築系四年級建築設計「urbandesignstudio」城市建築一個以「都市urban設計」相關知識與技術為基礎的designstudio黃瑞茂2000.09「00-02udwStudiowTK」淡水身體\地方w城市建築作為一種機制w網絡\系統城市建築「urbandesignstudio」簡介:「城市建築」作為一種建築類型,是在羅西同名的作品的引導下所進行的一種建築觀。藉以分辨重重疊疊的都市空間中的建築物,在城市層級上的作用;也因此發展出不同於戰後英美以「機能」為分類依據的建築類型為設計的對象

2、,類型學的設計觀的操作意涵在於空間形式與內容俱現,同時處理了個別建築與城市空間脈絡的關係。「類型學」作為一種建築設計的操作方式,在後現代的風潮終究跳不開對於某一種樣式語言的限制,歷史成了神話,空間形式成為鄉愁的滿足,在城市空間的意涵上的貢獻仍是有限;這要到「後結構主義」中的各種論述出現後,對於既有論述所基於的底層哲學的挑戰,德希達從海德格所指稱的「空間暴力」的論述中發展「解構」的思想。其在「建築」的實踐與隱喻之間的言論成為「解構主義建築」發展的一項論述的基礎,雖然在與粗米的合作經驗中並沒有回答多少有關於建築與哲

3、學之間的問題。但是其人道主義的思想與關懷仍是一項可以供開發的資源;這一養分同時豐富了當代建築理論的認識論,讓那些一直位處於邊緣的設計者與其大部分未實現的作品開始進行建築理論的議程表上,隨著跨國資本與文化的擴散,逐漸占據了全球建築設計論述的主流。邊緣的游俠不見了!後結構時代的建築「邊緣」\「other」論述,似乎只有「解構建築」因為資本主義的力量進入於主流;而「其它的」「它者other」(有關性別、弱勢族群、日常生活世界、第三世界、、、)卻仍在邊緣徘徊;在台灣的建築菁英文化中更是如此。革命似乎只完成了一半!未完的

4、工作仍是「在新的城市文化中,發現新的建築的可能性與力量,形式的與內容的,實踐的與隱喻的」。這樣的論述正好連結上「批判的地域主義」概念在新一波的「殖民空間」經驗與理論研究中所界定的內涵。「都市設計」「都市設計」的中文譯自日文,易造成誤導為「將都市視為建築物的放大」。「UrbanDesign」的概念一直存在於各個城市文明中有關於環境設計的意涵中,但是「UrbanDesign」一詞的使用是在二十世紀中期的美國城市的經驗,新的思考基礎是對於「Mega-structure」相關理念的接受與應用,以及在紐約城市的經理機制的

5、實踐經驗上。在「後現代主義」的時代大旗的飛舞下,一些非古典主流的建築實踐者的想法與作品終於被排進了建築評論的論述中,地方的歷史與文化成了設計表現的主題;同時在全球性的雜誌與出版的推促下,成了一個新的風潮。文化的多樣性被樂觀的期待,但是「後現代主義」建築的「反歷史」與「反文化」的建築表現,以及最欠缺社會關懷的個性終於在二十世紀末顯現出來。這之中,「UrbanDesign」成為後現代主義建築的面具,在全球經濟連結下摧毀了許多城市所具有的多樣文化的面貌;這一點進一步在殖民城市的論述中被討論。這將提示我們對於建築與城市

6、文化與歷史的重新注視與作為再創造的可能性的思考。二十世紀下半以「UrbanDesign」為名或是各地區類似的稱呼方式與經驗,像照妖鏡一樣,以自己為鏡面,照出了建築作為文化表徵的城市意涵,以及對於只將建築視為形式風潮演替的形式作手的提醒;因此,當前的「UrbanDesign」關注的核心是都市的「文化研究」。將都市設計引進建築的目的並不是要形成一個新的專業,而是在於專業視野的擴大;有關於新的生活經驗中,專業的社會責任與作用、特殊的菁英位置、經驗與知識、技術與道德、可能性與創造力等等的再思考,使能夠回應「建築」所依存

7、的真實生活世界。教學目標:發現、協商與創造「都市設計」的操作是相對於現實的一項對應,希望超越操作方法與認識上的限制,留有一些空間給「基地」真實所具有或是設計者各別差異的不同發現;隱喻著對於城市文化多樣性的尊重,與可能性的促發。因此在工作上團隊的關係是重要的,並且在其中指出個別主體經驗與設計表達的連結關係,讓設計的作為能夠貼近建築與城市的種種文化感受。相對於後現代建築與都市設計的片段化的「拼貼」經驗與理論,「一邊走、一邊找到wayfinding」是一個可能的策略,我們以個別的(所經驗、所認知、所關心的)取向app

8、roach切入空間的議題,指出設計在生活中的作用意涵;然後透過人體經驗尺度的建築與都市空間設計,以演練都市空間形式構成、建築類型與城市意義建構間的各種可能性。以協助設計者在真實脈絡中去發問、去練習發展自己的設計思考,去表現共享的都市經驗。因此,本課程的教學目標,在於訓練同學對城市建築之空間形式的敏感性,我們將透過對城市環境與真實生活的「發現」過程中的特殊發問,找尋台灣地域性建築與城市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