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485721
大小:45.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9-18
《钢琴演奏中紧张心理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钢琴演奏中紧张心理的成因分析及对策)钢琴演奏是一门表演艺术,它体现了一部作品的创作从精神表现向物质表现转化的逻辑过程。但是很多时候,演奏者都因为紧张情绪造成演奏时感情不能投入,记忆混乱,音乐表现力差,严重影响了演奏水平的正常发挥与演奏效果,从而无法完美地表现音乐。克服钢琴演奏中的紧张心理,是每位学琴者必须要经历的心理过程。本篇文章从心理和生理两方面,深入地剖析指出钢琴演奏时紧张心理的成因,针对各种紧张心理的典型情况进行了有效的分析,总结出增强自信,掌握全面演奏技巧,多在公共场合下练习等方法,最终达到将钢琴演奏更加完美的目的。关键词:钢琴演奏;紧张心理;技巧;音乐记
2、忆(一)心理素质方面31自身性格因素32技术掌握方面43舞台经验方面44临场突发因素5(二)生理方面51肌肉因素52记忆因素53呼吸因素6三应对钢琴演奏中紧张心理的对策7(一)心理素质方面71自身性格的调节72钢琴技术的准备83舞台实践经验的积累94良好演奏情绪的培养105身体健康的保证10(二)生理方面111肌肉放松112记忆练习113控制呼吸12一前言钢琴演奏是一门表演艺术,它体现了一部作品的创作从精神表现向物质表现转化的逻辑过程。作曲家的创作只是一种精神表现形式,只有通过演奏家的实践才能使它转变为感官可以体察到的实在的表现形式。钢琴表演涉及人类多种感知觉活动
3、的复合系统,它与人类的心理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钢琴演奏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和运动觉四种感知觉的内容,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钢琴演奏的效果完全依赖于大脑神经各系统的协调作用。(一)课题研究目的本论文在撰写时结合自身钢琴演奏技术水平和亲身钢琴演奏是一门具有高度技巧性和操作性的表演艺术,更是一种时间的艺术,它要求演奏者在演奏的一刹那把平时千锤百炼的成果完美地、创造性地表现出来。而应用心理学演奏学派认为钢琴演奏行为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是演奏者心理思维与运动机能相互作用的总和,在整个演奏的动态流程中,始终贯穿着视觉、听觉、触觉、运动觉和记忆、情感、想象、注意、思维
4、等内在的复杂的综合的心理活动,演奏者不但要协调好各种不同的知觉,还要协调好知觉以外的诸多心理因素的关系。演奏者出于对可能出现的失败的恐惧,或对外界评价的顾虑等因素,在演出前和演出中往往会出现紧张的情绪,正常的或适度的紧张有利于集中注意力,不会影响演奏效果,而过度的紧张心理却会给演奏者带来很大的表演障碍,造成演奏失常,甚至造成精神崩溃从而无法完成正常演奏,一旦经过就无法重复亦无法补救,所以有人说钢琴演奏是一门带有“冒险性”的表演艺术。但以往的钢琴教学与研究多侧重于弹奏技术与乐感两个方面,而对演奏过程中起支配作用的心理活动常常被忽视,如何消除钢琴演奏中的紧张心理已经成
5、为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二)论文构成实践经验,在保证分析深入浅出、条理清晰的前提下,力求从实际钢琴表演与教学的基础上出发,充分实现其实用价值。具体章节安排如下:第二章根据课题研究目的,首先从心理和生理两方面对于钢琴演奏中紧张心理,进行了深入剖析。探讨了几种钢琴演奏中可能引起紧张心理的因素,着重讲述了弹奏技巧缺陷,场地变换等这几种因素产生的原因及对演奏的不良影响,并按照课题要求将这些因素进行划分。第三章首先根据第二章中总结出的钢琴演奏中可能引起紧张心理的因素,进行了针对性的应对,力求以化繁为简的方式将这些因素克服。其中主要针对钢琴表演前的心理暗示、情绪培养,演奏
6、中的手臂、呼吸调整,用于平时训练的演奏技巧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讲解。第四章对本研究课题作一个全面的总结,并对于钢琴演奏发展进行了建设性的展望。二钢琴演奏中紧张心理的成因及影响著名的钢琴演奏家罗莎琳?图雷克(RosalynTureck)曾经说过:“有的时候,匆忙和压力会导致你紧张。这也是公开演出生涯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著名钢琴教育家但昭义认为:“钢琴演奏者心理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演奏的学习过程和临场演奏的效果。钢琴演奏者的心理素质是包括了气质、性格、情绪反应的特点、自信心、自尊心、好胜心、认知模式以及心理承受能力等在内的各种心理品质的综合。”在钢琴演奏中, 导致钢
7、琴演奏者出现心理紧张的原因很多,既有其客观方面的原因,又有主观方面的原因,关键的是演奏者未能将自己的生理、心理活动调节至最佳演奏状态[1]。(一)心理素质方面钢琴演奏中的紧张心理是由多种复杂原因引起的,但主要还是心理素质方面问题这将极大地会影响人类正常的心理活动与大脑对机体的控制,使人脑活动的灵活性和心智的思辨性受到阻碍,干扰钢琴演奏者的技术发挥和音乐表现。1自身性格因素 心理学中有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指出,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的关系呈倒“U”形,也就是说动机太弱,内驱力激发不起来,工作效率就不高;相反,动机太强,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工作效率反而越来越低。在大多
8、数情况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