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473131
大小:335.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9-18
《第一讲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革复习目标:1.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含义,了解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2.归纳从秦汉到明清中央和地方政治体制演变的基本史实,把握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3.了解古代用人方式与选官制度的发展沿革。4.了解古代官员监察制度的发展演变宗法制与分封制1.宗法制(1)特点:嫡长子继承,以血缘为纽带,等级森严。(2)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保证王权的稳定。(3)内容:按血缘亲疏、远近确立起严格的大小宗体系及土地、财产、政治地位的分配、继承制度。(4)作用:①目的:强化了王权,保障了贵族
2、特权。②强调血缘关系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2.分封制(1)目的:巩固奴隶主贵族的统治。(2)对象: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3)内容:主要是分封土地和人口。(4)作用:①周王室与诸侯国的臣属关系更加明确,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②边远地区得到开发,疆域扩大。(5)瓦解:春秋时遭破坏,战国时各国推行县制,秦统一后建立郡县制,废除了分封制。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神权与王权相结合,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君主专制与中央官制核心词:皇帝制度、三公九卿、三省六部、二府三司、内阁、
3、军机处1.皇帝制度: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创立,皇位世袭、皇权至高无上是其突出特征。2.三公九卿制度: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掌政事、监察、军务,彼此相互配合又相互牵制,便于皇帝专制集权。3.汉武帝创立内外朝制度,改变了丞相位高权重的局面。4.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度,三省长官皆是宰相,分工明确,相互制约,使相权有所分散。5.宋代中央设“二府三司”使相权进一步被削弱。6.明代,朱元璋废丞相,设六部。明成祖设立内阁,皇权专制加强。7.清代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注意:(1)专制主义是以皇权专制独
4、裁为核心的一种决策方式,贯穿皇权与相权争斗的矛盾。皇权不断加强,相权逐步削弱直至被废除是中央官制发展的主要趋势。(2)削弱相权、加强思想控制、变革中央与地方行政机构、重视官吏的选拔与监察等,都是加强君主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1.秦代在地方实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局面。2.西汉继续实行郡县制,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后逐步解除了封国对中央集权的威胁,使大一统”政体更为巩固.3.唐朝中后期,地方军镇节度使发展成藩镇割据局面。4.北宋派文臣做州郡
5、长官,设通判负责监察,在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中央政府取得了绝对优势。5.元代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为后世历代所沿用,对调整中央和地方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注意:不断改革地方行政机构,不断削弱、分散地方权力,中央逐步加强对地方的制约与控制是中央与地方权力之争的特点。归纳比较 比较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的特点(1)分封制:①主要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②周王和受封诸侯以人口、土地和义务为纽带,形成严格的等级关系。③受封的诸侯爵位世袭,拥有领地,可以再分封下属,具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2)郡县制:①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按地域划
6、分的地方管理制度。②郡县官吏由皇帝任免,且不能世袭。③郡县长官只领俸禄,没有封地,必须绝对服从中央。(3)郡国并行制:①汉初实行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国,郡国并存。②西周分封制度的再现。③封国势大,一度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中国古代三大地方政治制度的比较与认识1.三者不同点项目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与中央政府的关系不同诸侯国相对独立,并且权力和地位可世袭郡、县是中央政府下属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县长官都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行省是地方行政机构,其行政长官对中书省负责作用和影响不同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一些积极作用,但容易形成割据势力
7、,破坏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不仅在当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而且经过后世的调整和补充,其积极作用愈加明显2.三者相同点(1)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2)都是为了巩固统治。(3)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作用。选官制度核心词:世官制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趋势(1)选官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发展为才学,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为公开考试。(2)人才选举逐渐制度化,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3)封建社会后期,选官制度逐渐模式化,明清八股取士,禁锢思想,束缚人才。监察制度1.开始于秦朝:御史大夫兼理国家
8、监察事务。2.发展于两汉:汉武帝设刺史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3.完善于北宋:提点刑狱司是专职监察刑狱的官吏,各州设通判,监督知州,各州的公文必须由知州和通判联合署名才生效,使知州和通判互相牵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4.元朝:规定人命重案以公文移送御史台,由监察御史复按.5.强化于明朝: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