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452548
大小:46.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9-18
《第四讲 语义特征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四讲语义特征分析第四讲语义特征分析4.5个案分析:动宾组合语义关系的制约因素4.5.1问题重提邢福义讨论的范围限制在及物动词后的非施事宾语,但是“跑材料,跑警报,跑第二棒,等等”;张云秋“经济原则”无法解释“在跑道上跑/*跑跑道”,“在餐厅里吃饭/?吃餐厅”“动-名”组合的语义关系的制约因素来自内外两个方面。4.5.2内部制约因素4.5.2.1内部制约因素首先表现在“动”的语义特征直接制约着它跟什么类型的名词组配。上文列举的十六种语义关系类型基本上都建立在“动”和“名”的认知特征匹配的基础上。比较微秒的是,“动-名”组合中动词的
2、功能特征(广义的语义特征)也要求名词的功能特征与之匹配。袁毓林(1987)注意到动词对宾语有褒贬选择的限制。归根结底,这实际上反映了“动”“名”之间功能特征相互匹配的要求。从功能的角度看,词义有褒义、贬义和中性义的区别。一般情况下,只有在认知特征和功能特征都匹配的情况下,词语的组合才是合法的。例如:(65)培养干部*培养强盗培养好干部*培养坏干部树立榜样*树立敌人树立好榜样*树立坏榜样(66)驳斥谬论*驳斥真理宣扬暴力*宣扬和平发泄怨恨*发泄喜悦处决汉奸*处决朋友(67)陈述意见检查原因符合条例养成习惯(65)是褒义组配,(66)
3、是贬义组配,(67)是中性义组配。如果动词蕴涵褒贬特征,而名词为中性词语,则要求名词带上相应的修饰语,以此跟动词取得语义上的默契。例如:(68)?赞扬品质赞扬优秀品质*赞扬腐朽品质?奖励职工奖励先进职工*奖励落后职工?驳斥观点*驳斥正确观点驳斥错误观点?散布言论*散布正确言论散布错误言论4.52.2内部制约还表现在“动-名”组合语义关系的相互依赖性。例如“赏”和“罚”,前者表示“地位高的人或长辈把财物送给地位低的人或晚辈”,后者表示权力机构(或个人)从犯有过失的机构(或个人)那里强制夺取财物或利益。因此“赏小张一百元”和“罚小张一
4、百元”,前者的语义关系是“动作-取事+涉事”,后者的语义关系是“动作-予事+涉事”,动词跟“小张”的语义关系因动词的语义特征而发生了变化。再如“吃”和“饼干”组合表示“动作-受事”的语义关系,而“吃”和“勺子”组合,由于“勺子”的工具性质,它们的语义关系变成了“动作-工具”。4.5.2.3少数情况下,“动-名”组合的合法性和语义关系还受整个结构的约束,例如“吃十个人”“过一辆汽车”“走行人”都是比较怪异的“动-名”组配,但“一锅饭吃十个人”“这条马路只能过一辆汽车”“便道走行人”又是可以理解的。从句式语法(construction
5、grammar)的角度看,这类句式表示一种配置,动词没有体(aspect)的限制,一般不跟“了”“着”“过”或其他表示体意义的副词如“已经”“常常”等共现。(袁毓林1998)4.5.3外部制约因素虽然“动-名”组合的基础是“动”“名”语义特征的一致性,(邵敬敏1997)但是,言语实际表明,很多“动-名”组合内部语义特征的一致性较低,例如“吃勺子”、“吃老张”、“吃稀罕”、“打八一队”、“打后卫”、“跑材料”等。这种情况跟认知背景、心理储备甚至语境都有关系,类似组合也因此带上了更多的语义信息,成为超常规的组配。4.5.3.1认知背景
6、影响“动-名”组合语义关系的认知因素首先是大量隐喻(metaphor)和转喻(metonymy)的存在。王占华(1997;2000)注意到“吃食堂”既可以理解为在食堂里吃饭,也可以理解为从食堂买饭菜到自己房间里吃,即都是吃食堂做的饭菜,并据此认为“吃食堂”一类VO格式中的O跟一般公认为受事的O(如“吃大米饭”)“丝毫没有两样,都是无可争议的受事”。我们不赞同这种观点。按照Lakoff&Johnson(1980;1999)、Lakoff(1987)的观点,人类的思维和行动所依赖的概念系统本质上是隐喻或转喻性质的。隐喻和转喻并非一般认
7、为的修辞手段,而是普遍的语言现象,是人们思维和行动所普遍采用的两种方式。在他们总结的认知模式(cognitivemodel)中,隐喻认知模式和转喻认知模式是其中最重要的两种。隐喻是在语义相关的情况下,用甲概念代替乙概念,即把适用于甲的词语移用到乙上去。例如:“吃红灯”“吃批评”是把“遭遇红灯”和“接受批评”看作“吃饭”的隐喻。转喻是在同一个“认知框架”内,用甲概念代替密切相关的乙概念。例如在“吃饭馆”中,用“饭馆”转喻“饭菜”,在“教大学”中,用“大学”转喻“大学生”。犹如“吃红灯”“吃批评”中的“吃”本身不能因为“红灯”“批评”
8、的隐喻功能就认为跟“遭遇”“接受”相等一样,“吃饭馆”“教大学”也不能因为它们转喻“受事”的功能就认为它们等同于“受事”。我们宁愿把后者分析为“处所宾语转喻受事”,也就是说它们的语义内涵并不影响它们跟动词之间直接现实的语义关系。但是,“动-名”组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