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科学 教 学 计 划

七上科学 教 学 计 划

ID:18320772

大小:5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9-16

七上科学 教 学 计 划_第1页
七上科学 教 学 计 划_第2页
七上科学 教 学 计 划_第3页
七上科学 教 学 计 划_第4页
七上科学 教 学 计 划_第5页
资源描述:

《七上科学 教 学 计 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七年级(上)科学教学计划天河中学朱成丁一、学生情况分析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两个班的教学任务兼班主任,共有学生105人。这些学生来自于农村,户口是外地的还占很大的比例,流动性很大,而基础高低参差不齐。七年级学生往往延用小学的学习方法,死记硬背,这样既没读懂弄透,又使其自学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训练,要重视对学生的读法指导。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习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

2、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初一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初一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二、教材分析与教学策略:新教材区别于旧教材具备以下特点:新教材加强学科间的联系,促进了课程综合化发展,较好地把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交叉整合,而不是作简单的拼盘式处理。科学新教材图文并茂,大量实物彩色图片、形象的模型图与优美生动的文字相结合,将科学知识生动直观的展示出来,而不只是缺乏生气的抽象文字符号。新教材重视探究

3、学习与实践活动等学习方式,鼓励独立思考,强调解决实际问题,克服课本中心和知识中心倾向,不单纯强调获取间接经验。新教材侧重于提供大量科学信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留出发展空间,而不在于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多少,更不要求学生掌握系统而连贯的知识。教学策略:我们必须努力创造条件,改革现行教学方式,包括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激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所以在教学中:1.摈弃应试教学,努力实施开放式教学1.1开展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是《科学》课堂教学的基础。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建立“情景与互动式”教学。教学忌“呆板死记”,应该提倡“灵活生

4、动”的课堂氛围。同时我们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留足够的时间交流,允许辩论,使其在“做中学”和“动中学”。第二,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第三,重视树立学生的问题意识。1.2优化实验教学途径。要求我们优化实验教学途径,用科学的方法使学生初步形成基本实验习惯,提高实验能力。具体说明如下:5首先,课堂中演示实验和随堂实验相结合其次,对于分组实验,我们要创造条件,开放实验室,在实验员抓好管理,保障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在我们必要的引导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去设计、操作、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我们还应该充分利用课外、假期开展探究性实验活动,积极拓展实验教学途

5、径。2.实施探究性学习,有效地开展《科学》课程教学。科学教学不能过于强调信息的积累,而应该对科学的思考方式和态度引起足够的重视,科学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探究性学习的成效,关键在于我们作必要的过程和方法的指导。其基本过程包括:①对新现象、新知识提出质疑,提出自己的观点,开展讨论;②应用已有的知识对发现和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③运用各种实验方法获取资料进行初步的科学分析;④进行逻辑推理,得出比较切合实际的结论;⑤将探究结论与他人合作交流等。3.开展形式丰富的教学活动是《科学》课程教学的必要补充。针对《科学》新教材中出现的不同要求,如“讨论”、

6、“练习”、“读图”、“实验”、“阅读”等,我们认为教学活动也应该相应丰富,形式力求多样,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活动的主要方式有:利用投影片、录象等直观教学设备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指导阅读大量的科普读物、利用参观、实验活动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利用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查找资料,相互交流;通过书写调查报告和小论文等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和研究能力等。三、教学目的和要求:1.科学入门单元内容节名课时一科学在我们身边第1节1二实验和观察第2节1三基本测量技能第3节~第6节学生分组实验实验一:测量物体的长度和体积实验二:温度计的使用实验三: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8四科学探究第

7、7节12.观察生物一常见生物观察第1节~第3节8+1二生物体的构成第4节~第6节8+3三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第7节13.地球与宇宙5一认识地球第1~2节,分组实验5二太阳和月亮第3节2三观测太空第4~6节,分组实验6四探索宇宙第7节,小结34.物质的特性一物态变化第1~3节;学生分组实验;观察水的沸腾现象4二物质的构成第4节2三物质的溶解性和酸碱性第5~6节3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第7节1四、具体措施:1、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落实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