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319378
大小:203.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9-16
《2013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试卷: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SPC的認識與應用 作者:張忠樸 一、SPC興起的背景 這幾年對台灣的製程業而言,SPC似乎已變成一個愈來愈熱門的話題。為了避免盲目地人云亦云,我們更需要先探索一下SPC的來龍去脈。其實SPC會興起,是源自於一些特定的時空背景。 1-1SPC興起是宣告「經驗掛帥時代」的結束如果工作經驗對產品品質有舉足輕重的影響(例如:做旗袍或手拉坯),那麼,SPC就沒有太多揮灑的空間。相反地,如果某一公司開始將經驗加以整理,而納入設備、製程或系統時;也就是說,該公司開始宣告「經驗掛帥時代」將要結束,那麼SPC的導入時機也就自然成熟了。1-2SPC興起是宣告「品質公共認證時代」的來臨在
2、傳統個人自掃門前雪的時代,每一個公司都要採用自己的資源與方法,來認可某些合格供應商。這對買賣雙方而言,都是勞民傷財且浪廢資源的「必要之惡」。為了提昇全人類的福祉,因此,「品質公共認證」的制度與機構,就從1980年代逐漸興起,其中已蔚然成風的代表者首推「GMP」與「ISO-9000」二者。這兩種公共認證制度為何能奠定其權威地位呢?這是因為他們非常重視產品生產的「過程」與「系統」,因為只有穩定而一貫(Consistent)的「過程」與「系統」,才能保證長期做出合格的產品。然而,如何檢核此一貫「過程」與「系統」仍然穩定的存在呢?這又必須仰賴SPC來發揮功能。基於上述兩點主客觀的因素
3、,因此,對仍想長期在台灣發展的製程業者而言,SPC已成為影響生存涉及成敗的關鍵制度了。 二、SPC的迷思(MYTH) 也許由於對SPC一知半解,因此在一些己推動SPC的公司中,常會發現一些下述的迷思。2-1迷思一:有管制圖就是在推動SPC?其實管制圖只是SPC的工具之一,因此「管制圖=SPC」是一種很粗淺的看法。嚴謹說來,管制圖不但不等於SPC而且還要進而推敲──這是產品品質(Q)還是製程參數(P)管制圖這張管制圖是否有意義?它所管制的參數真的對產品品質有舉足輕的影響嗎?管制界限訂的有意義嗎?這張管制圖是否受到應有的重視?是否已照規定執行追蹤與研判? 這些問題經過推敲之後才
4、能幫助我們對SPC作更深入的瞭解。2-2迷思二:有了Ca/Cp/Cpk等計算就是在推動SPC?Ca/Cp/Cpk是在SPC中計算製程能力最主要的指標,因此會作製程能力分析的公司,當然是一個對SPC認識較深入的公司,但是值得再深入探討的是─Ca/Cp/Cpk有定期Review嗎?Ca/Cp/Cpk被活用了嗎?是否已用Ca/Cp/Cpk作訂單分派給不同生產線生產的依據? 2-3迷思三:有了可控制的製程參數(ProcessParameter)就是SPC?製程參數的確是SPC的焦點,但是透過此迷思我們應深入探究──為什麼挑出這些製程參數?這些製程參數的控制條件是如何決定的?這些製程參
5、數與成品品質間有因果關係可循嗎? 三、SPC的焦點──製程(Process) SPC與傳統SQC的最大不同點,就在於由Q至P的這兩個字轉換。在傳統的SQC中強調的是Quality,是指產品的品質。換言之,它是著重買賣雙方可共同評斷與鑑定的一種「既成事實」。而在SPC的想法上,則是希望將努力的方向更進一步的放在品質的源頭──製程(Process)上。因為製程的起伏變化才是造成品質變異(Variation)的主要根源,而品質變異的大小也才是決定產品優劣的關鍵。這種因果關係,可進一步表示如下: 明白上述的因果關係之後,自然就會將SPC的焦點放在製程(Process)上了。
6、 四、SPC的步驟 在對SPC有了上述更進一步的瞭解之後,SPC的正確作法,也就會自然而然的浮現了。一般而言,有效的SPC應循下列步驟依序進行: 製程製程參數P1P2P3P4(溫度)A P1AP2AP4A(壓力)BP2BP3B(溫度)CP1CP3CP4C(速度)DP2DP4D(pH值)FP1FP4F(能量)GP2GP3G 4-1步驟一:深入掌握因果模式所謂因果模式,就是找出哪些製程參數(ProcessParameter)對產品品質(ProductQuality)會有舉足輕重的影響。這種探索模式,可以圖示方式說明如上。在上述模式,所有製程參數,理論上都可能會對產品品質造成
7、影響,但事實上我們都知道,每一製程參數對產品的影響程度一定不會相同。因此,SPC首先要做的就是希望能找出孰輕孰重的因果關係,換言之我們希望能得到下列這張製程參數的柏拉圖: 得到這張柏拉圖有什麼好處呢?其好處就是希望能從眾多的操作參數之中,過濾出少數舉足輕重的項目來加以管制,因此,如果能夠作好SPC,其實管制項目根本不必太多,管制成本當然也就會相對降低了。至於如何找出上述的因果模式呢?原則上要視產品品質的複雜度而訂,如果,複雜度低,用傳統的索檢表(Checklist)及層制法來加以分析即可。反之,如果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