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313940
大小:71.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9-16
《教育学心理学总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等教育学1.高等教育本质:是无法脱离开高深知识而独自空谈的,它渗透于高深知识的发展轨迹之中,并在高深知识丰厚的文化背景中,滋养出丰富的、完善的人性和不断创造、不断超越的理想人格,实现着高等教育的最终诉求。2.高等教育功能作为社会的子系统,从哲学和社会学的综合角度来看,它是指高等教育活动、高等教育系统对于个体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实际作用和影响。3.大学职能是高等教育功能的具体体现。它是指大学应当承受的社会职责和履行这种职责的能力的统一体。4.高等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种教育机构和教育规范系统的总和。5.高等教育体制对于高等教育制度而言,高等教育的宏观体制是其重
2、要的组成部分,高等教育体制的演变与发展以及其中所形成的稳定的规则,也就是构成了高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6.通才教育(主):所谓通才,指知识面较广、发展较全面、活动领域较宽的人才。7.专才教育:所谓专才,指只着意于某一专业甚至一个小专业的某一方面的深入研究,知识面较窄的人才。8.英才教育它是建立在高深学问基础上的,以心智和人格的养成为核心,目的是让少数具有天赋和潜质的学生成长为高精尖人才的教育。9.科学教育通过演示科学方法,教会学生辨认客观事实,发现客观规律,进而形成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的教育。10.人文教育通过对熏陶与启悟的方式,使学生的本性、尊严得到最大的
3、实现和发展,促进人的和谐发展的教育。11.高等学校教师高等学校教师就是指受过专门训练,在高等学校中对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负有职业责任的人。12.高等学校教师专业化:是指高等学校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生专业培训,习的教授高等学校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高等学校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13.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是指教师与学校相结合,在对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分析、测定、总结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做出有效的安排。14.高等学校学生学习:高等学校学生在教师
4、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发展并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过程。15.专业培养目标:是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在不同专门化领域和不同类别高等教育的具体化,具体规定了各专业所要培养人才应达到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规格。16.专业划分:就是以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需要为依据,把高深专门知识分子分门别类地分成不同的专门化知识领域,形成不同的基本教育单位。17.教学计划:专业教学计划,一般是高校根据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专业方向,由各校的院系组织教研室(室)制定的,经校教学主管部门审批和校院长审批后实施。18.教学大纲: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制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
5、学指导文件。心理学1、个体心理:指个人具有的或在个体身上发生的心理现象。2、群体心理:与个体心理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是在群体的共同生活条件和环境中产生的,它是该群体内个体心理特征的典型表现。3、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它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世界观等心理成分。4、心理过程:指个体的心理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意志过程三个方面。他们从不同角度能动地反映着客观世界的事物及其关系。5、心理状态:指人的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表现出的相对稳定而持续的状态。6、心理特征:是人们在长期的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
6、稳固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性,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7、意识:指能被个体所清晰觉察的心理活动。8、无意识:又叫潜意识或前意识,是指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9、教育:从广义讲教育泛指培养人的一切活动,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种;狭义教育专指学校教育,即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下一代的社会实践。10、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11、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在高等学校这一特定情境中的各种心理与行为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决定了高等教育心理学必然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分支。是研究学校教育系统中居于最高层次、最高水平的
7、那部分人的心理和行为。12、教学效能感: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主观判断。教学监控能力: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目的而在教学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13、知识:广义的知识是指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一切信息及其组织。狭义的知识一般仅指存在于语言符号或言语活动中的信息或意义,如各门学科中的基本事实、概念、公式、原理等。14、知识感知:指学生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信息的表层意义、表明特征进行加工,从而形成对有关事物具体的、感性的认知过程。15、知识理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