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卷4 下

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卷4 下

ID:18274548

大小:1.04 MB

页数:374页

时间:2018-09-16

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卷4 下_第1页
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卷4 下_第2页
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卷4 下_第3页
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卷4 下_第4页
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卷4 下_第5页
资源描述:

《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卷4 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思想通史──第四卷下册第十三章朱熹的思辨哲学及其反动的正宗性质第一节朱熹的思辨结构与客观唯心主义世界观朱熹字元晦,后改仲晦,婺源人,生于宋高宗建炎四年(公元—一三○年),卒于宁宗庆元六年(公元一二○○年),出身于“婺源著姓”。他的著作很多,最重要的有晦庵先生文集、朱子语类、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易学启蒙、诗集传等。从学术渊源上看,朱熹一方面是佛教(特别是禅宗、华严)和道教的精神继承者,另一方面是二程洛学的集成者。从南北朝以来以至唐、宋的所谓三教合一论,在朱熹身上才成为定型了的现实。朱熹和佛、道的关系已见有

2、关各章的分析,这里仅就他和二程的学术宗绪略述一下。他以李侗为师,李侗之师是罗从彦,罗从彦之师则是二程的弟子杨时。胡安国龟山先生墓志铭说:“宋熹祐中,有河南二程先生得孟子不传之道于遗经,以倡天下,而升堂睹奥,号称高弟者,在南方则广平游定夫(酢)、上蔡谢显道(良佐)与公(杨时)三人是也。”(伊洛渊源录卷一○)游、谢均卒于北宋,所以杨时是南宋初洛学在南方最有声望的代表。南宋时代,这些洛党的遗裔仍然是政治上的保守集团。道学家们空谈性命,媚上希宠,抗拒和反对有利国计民生的改革措施。在抗金问题上,他们一般虽不露骨地提倡投降

3、,但实际上是采取苟安妥协的态度,至多是消极的抗战派,这一点在陈亮和朱熹的论战中可以看得很清楚(参看本卷第十五章)。由于统治集团内部的宗派倾轧,道学在南宋有时受到重视,也有时遭到禁止。高宗时,赵鼎为相,援用二程徒裔为羽翼,据吹剑录记:“赵忠简为相,尹和靖(焞)以布衣入讲,士大夫多称托伊川门人进用。⋯⋯时号‘伊川三魂’:鼎为‘尊魂’,(王)居正为‘强魂’,杨时为‘还魂’,言时死而道犹行也。”(参看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八赵元镇用伊川门人)不久秦桧当政,道学便被斥为“狂言怪语,淫说鄙论”,而道学家们也纷纷落职。孝宗朝

4、,投降主义者史浩曾先后荐举一批道学家,包括朱熹、陆九渊、吕祖谦、张栻(见四朝闻见录卷九史文惠荐士、建炎从来朝野杂记乙集卷八史文惠荐十五士),道学家依附了史浩以及赵汝愚一派,于是到宁宗初年便受到韩侘胄一派的严重打击,这就是著名的“庆元党禁”。韩侘胄以外戚执政,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提出北伐恢复的口号,用以博取人民的支持。他的主战政策客观上符合人民希望,也曾得到辛弃疾、陆游和后来的叶适等爱国主义者的一定赞助,但由于他没有彻底改革腐朽政治的真正意图,这就决定了他所率尔发动的“开边”战役必然以失败告终,结果投降派史弥远(

5、史浩子)狙杀了韩侘胄,向金人乞和。史弥远掌握政权后,秦桧复了王爵,朱熹也得了赠谥,这时不但士大夫们纷纷自称为道学家,而且皇帝也大谈道学了。叶绍翁记:“偶出于一时之游从,或未尝为公(朱熹)之所知,其迹相望于朝。俗谓当路‘卖药绵’,临安售绵率非真,每用药屑以重之,故云。”(四朝闻见录丁集庆元党)总之,南宋的党争和学禁与北宋的新旧党争是有本质上的不同的。南宋屡次禁断道学,不过是为了把道学家集团从政权中驱逐出去,道学的反对者并未提出与道学相对立的思想体系。因此,朱熹的学术在庆元则悬为厉禁,也仅仅和佛、道有时被禁一样,决

6、不意味其思想中有任何不利于封建主义的因素。相反地,正由于朱熹的思想服务于封建统治的久远利益,所以到了封建政权趋于安定的时期,朱熹就被抬进孔庙。朱熹得祠后,在武夷山宣讲“正心诚意”,曾赋诗述志说:“⋯⋯上书乞得聊自屏,清坐日对铜炉烟。功名驰骛往莫悔,铅椠职业今当专。要当报答陛下圣,矫首北阙还潸然。⋯⋯阴凝有戒竦皇鉴,阳剥欲尽生玄泉,明年定对白虎殿,更诵大学中庸篇。”(文集卷四读通鉴纪事本末)把自己的学术比为汉代的白虎观神学,刚好说穿了他的思想的本质。朱熹的学术思想,作为钦定的经院哲学,居统治地位近五百年之久,这是

7、人们所熟知的。因此,“道学”这一个正宗的名称,便和汉代以来的“儒林”从历史中区别开来。元人修宋史,首开道学列传的体例,对于“道学”的地位是这样讲的:“道学之名,古无是也。⋯⋯孔子没,曾子独得其传,传之子思以及孟子,孟子没而无传。两汉而下,儒者之论大道,察焉而弗精,语焉而弗详,异端邪说起而乘之,儿至大坏。千有余载,至宋中叶,周敦颐⋯⋯乃得圣贤不传之学,⋯⋯程颢及弟颐,⋯⋯上自帝王传心之奥,下至初学入德之门,融会贯通,无复余蕴。迄宋南渡,新安朱熹得程氏正传,其学加亲切焉。⋯⋯道学盛于宋,宋弗究于用,甚至有厉禁焉!后

8、之时君世主,欲复天德王道之治,必来此取法矣!”(宋史卷四二七)回顾南宋以来的历史,不难看出,每当统治者企图巩固其反动统治的时候,朱熹的名字便一再得到鼓吹和表彰。“时君世主”,从元初到清康熙,从曾国藩到蒋介石,都曾“来此取法”,以朱熹的僧侣主义作为涂饰圣光的油漆。特别应该指出的是,近代一些保守主义者以至复古主义者,不断地进行复活早已殭死的朱熹哲学的工作。较早的如叶德辉的翼教丛编,经过张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