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机制及诊疗进展课件

发病机制及诊疗进展课件

ID:18253245

大小:1.08 MB

页数:31页

时间:2018-09-16

发病机制及诊疗进展课件_第1页
发病机制及诊疗进展课件_第2页
发病机制及诊疗进展课件_第3页
发病机制及诊疗进展课件_第4页
发病机制及诊疗进展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发病机制及诊疗进展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1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为一组罕见的微血管血栓出血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为“五联征”: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神经精神症状、肾脏受累和发热,其诊疗困难,死亡率高。2TTP发病机制TTP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后者又分为特发性和继发性。目前认为TTP发病机制主要涉及以下方面,其中ADAMTS13缺陷是TTP发病的中心环节。31.1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血管内皮细胞的生理功能与其分泌功能密切相关。感染或炎症、药物、器官移植、免疫异常、高剪切力血流状态、补体活化产物等均可损伤内

2、皮细胞,使其发生活化或凋亡,导致分泌功能异常,如内皮细胞黏附分子(P-选择素等)过度表达,IL-6、VWF异常释放。近期研究认为内皮细胞受损后更多地表现为活化,而不是凋亡,但两者均参与TTP的发生发展。41.2VWF质量异常VWF是主要由内皮细胞分泌的多聚体,具有参与血小板粘附和运载凝血因子Ⅷ的功能。血管损伤、多种激动剂(如肾上腺素、凝血酶等)均可刺激内皮细胞产生超大型VWF多聚体(UL-VWF)。UL-VWF介导血小板粘附内皮细胞表面的能力较正常VWF多聚体强,还可直接介导血小板之间的聚集。5生理情况下,UL-VWF

3、瞬间被VWF裂解酶裂解成更小的血浆VWF多聚体,避免血小板过度聚集所致血栓形成。VWF被作为是内皮细胞损伤或功能紊乱的标志物之一。Romani等认为TTP的始因是VWF异常聚集超过一定阈值。但动物实验表明,在ADAMTS13活性严重缺乏下,未发现血浆VWF水平异常。近期研究发现,除ADAMTS13以外,还有其他的酶参与UL-VWF多聚体水平的调节。因此,VWF质量受多因素影响,其质量异常在TTP发病中起重要作用。61.3ADAMTS13缺陷VWF裂解蛋白酶被证实为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的第13位成员,命名为ADAMTS13

4、。ADAMTS13由肝脏星状细胞和内皮细胞合成,除直接酶解VWF外,新发现其羧基端还能以自由巯基化的方式直接抑制血小板聚集。71.3.1ADAMTS13基因缺陷遗传性TTP是由编码ADAMTS13的基因突变导致的先天性ADAMTS13缺乏所致。目前发现超过140种不同的基因突变。有学者曾推测ADAMTS13基因完全缺乏将是致死性的。Furlan等认为单独ADAMTS13缺乏不会导致TTP急性发作,需有一定诱因的存在。Motto等发现完全敲除ADAMTS13基因的小鼠须诱发才出现类似人类的TTP发作,推测存在ADAMTS

5、13以外的VWF裂解酶。Tersteeg等发现纤溶酶参与VWF多聚体水平的调节。国外最新统计发现,遗传性TTP患者多在20~40岁首次急性发作,首次发作常存在诱因(如妊娠、酗酒等),之后进入反复复发阶段。由此可见,TTP的发生是基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81.3.2抗ADAMTS13自身抗体生成及补体的激活①特发性TTP约占TTP患者的77%,病因不明,多数与自身免疫紊乱有关,94%~97%获得性TTP患者血浆中可检测出抗ADAMTS13自身抗体。绝大数抗体直接结合ADAMTS13羧基端活性区域抑制其活性,为

6、抑制性抗体;11.5%~17.0%急性获得性TTP患者存在非抑制性抗体,推测其与加快ADAMTS13降解、干扰ADAMTS13与细胞或其他血浆蛋白间相互作用有关。自身抗体阳性及严重ADAMTS13活性下降,对诊断获得性TTP具有很高的特异性。缓解期持续低ADAMTS13活性是获得性TTP复发的高危因素,但并不作为即将复发的标志。因此,缓解后不需要常规进行ADAMTS13活性测定。9②继发性TTP常见病因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多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感染、药物、恶性肿瘤、妊娠、造血干细胞移植等。目前认为其发病机制多与致病因素诱

7、导抗ADAMTS13抗体形成(如噻氯匹定)或通过多途径损伤内皮细胞(如氯吡格雷)有关。而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TTP患者ADAMTS13往往不低,可能与内皮细胞损伤或凋亡有关。10③多数学者认为抗体的产生与基因易感性和环境共同作用导致机体免疫紊乱有关。3个独立研究显示:获得性TTP患者MHCⅡ类基因中HLADRB1*11过度表达是其高危因素;HLADRB1*0401低表达,在TTP发展中具有保护作用。基因易感前提下,ADAMTS13经抗原提呈细胞处理后暴露CUB2结构域的FINVAPHAR抗原表位,部分细菌、病毒经抗原提呈

8、细胞处理后暴露与FINVAPHAR相似性极高的抗原表位,MHCⅡ类分子将该抗原提呈给CD4+T细胞,通过分子拟态机制,CD4+T细胞发生交叉反应导致自身免疫的发生。11ADAMTS13自身抗体主要是IgG型,尚有IgA、IgM等类型的报道。IgG中主要为IgG4亚型,IgG1亚型次之,IgG2、IgG3亚型少见。IgG4低水平或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