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209227
大小:4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9-15
《语句衔接题的突破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考语文语言衔接试题的突破口近几年,高考语文试题加大了对语言衔接能力的考查。这类试题难度较大,考生往往不知从何处下手。其实,同学们在解答这类试题时只要抓住了关键,往往可以化难为易,轻松解题。下面介绍几种简单实用的解题方法,供同学们答题时参考。 一、抓标点例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辽宁卷第4题) 红星小学门卫王煦被区教育局评为“十大感动校园人物”,他的事迹中最突出的一条是认识全校500多个学生并能叫出他们的名字,为家长提供了很多方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门
2、卫感动校园,体现的就是一种服务育人的精神。 ①学校里的教师是在教书育人 ②这不只是像背书那样背出来的 ③要叫出全校学生的名字,实在不容易 ④校园内的管理、服务也无不在体现育人的功能 ⑤能叫出几个学生的名字,很简单 ⑥这是关爱学生、日积月累的自然结果 A.①④⑤②③⑥B.②⑥①④⑤③ C.③⑥②①⑤④D.⑤③②⑥①④ 解析:从每条横线后的标点符号来看,六句话分为三个层次,每层两句。其中,第一个层次是③⑤,讲的是“性质”,而从⑤到③显现出由易到难的层次。第二个层次是②⑥,讲的是“原因”,而从②到⑥显现出由浅(“背”)入深(“关爱”
3、)的层次。第三个层次是①④,讲的是“意义”,而从①到④显现出由“常”(“教书育人”是常识性观点)入“新”(“管理、服务育人”是新的理念)的层次。这样,六句话就形成了“性质——原因——意义”三个鲜明的层次。据此,横线上的六句话应排列为⑤③②⑥①④,该题的正确答案应为D项。 一个语段往往有许多句子组成,在围绕语段中心思考的前提下,每一个句子都会有它的陈述对象(也就是主语)。根据这个特点,在解答语言衔接试题时,只要我们抓住句号,将语段的每一个句子区分出来,然后再做题,就可以化难为易。 如2006年高考全国卷I: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
4、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遍布华夏的古村落,作为乡土建筑的精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形成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①却辉映着辉煌的过去 ②鲜明地折射出中国悠久的历史 ③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④它们看似陈旧 ⑤生动地展示着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 ⑥成为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 A.④①③⑥②⑤B.②⑤⑥①④③C.③⑤②⑥④①D.⑥④①③②⑤在解答这道题时,先要抓住句号,以句为单位将该语段分解。这个语段可以拆分为两个句子:第一句介绍的对象是“古村落”
5、,后面是四个待填的分句;第二句中前面是两个待填的分句。第二句中待填的第一个分句是整个第二句的起始句,肯定有它的陈述对象(也就是主语)。而答案提供的选项只有④有陈述对象“它们”,8可以肯定第二个句子的第一个分句是④。①句表转折,根据句意它应排在④的后面。这样,我们就可以很容易地确定答案为C。二、内部的层次性。 多个句子的排序,为确保其快捷性和精确性,必须首先从大的方面把握其内部层次(粗排),然后再在同一层次内调整(细排)。如果标点符号已经明确表明了层次,则更要牢牢抓住。如: 例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全国卷
6、Ⅰ第4题) 任何国家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粮食安全问题。中国多年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实现了粮食供应从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 ②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③使粮食产量不断攀升 ④坚持以自力更生为主的粮食安全战略 ⑤推广良种、改善水利条件、精耕细作 ⑥在上个世纪末突破5亿吨大关 A.④⑥②⑤③① B.④⑤③⑥①② C.⑤①⑥④③② D.⑤④③⑥②① 解析:横线上所填的句子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④⑤,其中④讲的是“战略”,⑤讲的是“措施”。
7、第二个层次是③⑥,讲的是产量,其中⑥是对③的具体说明。第三个层次是①②,讲的是“意义”,其中①讲的是对中国的意义,②讲的是对世界的意义。这样,六句话就形成了“采取战略措施——促使产量提高——产生巨大意义”三个鲜明的层次。据此,横线上的六句话应排列为④⑤③⑥①②,该题的正确答案应为B项。 例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广东卷第4题) ①《禹贡》主要以山脉、河流和海洋为自然分界,把所描述的地区分为九州,不受当时诸侯割据形势的局限,把广大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分别阐述九州的山川、湖泽、土壤、物产等,是自然区划思想
8、的萌芽。 ②此后,主要论述疆域、政区建制沿革的著作不断涌现,除正史有地理志外,各省、府、州、县也多编有地方志。 ③《山经》以山为纲,综述远及黄河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