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179969
大小:232.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9-15
《创新指数研究表明:我国创新能力稳步提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创新指数研究表明:我国创新能力稳步提高来源: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发布时间:2013-04-19 16:30创新指数研究表明:我国创新能力稳步提高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中国创新指数(CII)研究》课题组 为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精神,客观反映建设创新型国家进程中我国创新能力的发展情况,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中国创新指数(CII)研究》课题组研究设计了评价我国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和指数编制方法,并对2005-2011年中国创新指数(ChinaInnovationIndex,CII)及4个分指数
2、(创新环境指数、创新投入指数、创新产出指数、创新成效指数)进行了初步测算。测算结果表明,2005年以来我国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在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成效四个领域均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我国创新能力稳步提高 以2005年为100,2011年中国创新指数为139.6,年均增长5.7%。在4个分指数中,创新产出指数年均增长7.0%,创新投入指数、创新环境指数和创新成效指数年均增速分别为5.9%、5.5%和4.4%。 表12005-2011年中国创新指数 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
3、9年2010年2011年5.1-9,,services,andmakethecitymoreattractive,strengtheningpublictransportinvestment,establishedasthebackboneoftheurbanrailtransitmulti-level,multi-functionalpublictransportsystem,thusprotectingtheregionalpositionandachieve中国创新指数100105.7110.8116.
4、5125.5131.8139.6 1.创新环境指数100106.4112.1114.4121.7131.0138.1 2.创新投入指数100103.1107.8113.5130.5132.7140.7 3.创新产出指数100109.0113.4123.2127.4137.2150.0 4.创新成效指数100104.4110.0114.7122.3126.4129.5 二、创新环境不断优化 “创新环境”领域包括经济活动人口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以下简称人均GDP)、信息化指数、科技拨款占
5、财政拨款比重、享受加计扣除减免税企业所占比重等5项评价指标。 以2005年为100,2011年我国创新环境指数为138.1,年均增长5.5%。分评价指标指数看,经济活动人口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指数和人均GDP指数年均增速依次为10.8%和10.3%,2011年指数值分别达到184.7和180.4;信息化指数、科技拨款占财政拨款的比重指数和享受加计扣除减免税企业所占比重指数的年均增速分别为3.7%、2.2%和1.0%,2011年指数值相应为124.3、114.1和106.3(详见表2)。表22005-2011
6、年中国创新环境指数 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创新环境指数100106.4112.1114.4121.7131.0138.1 1.经济活动人口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指数100111.9121.2123.7134.3161.7184.7 2.人均GDP指数100112.1127.3138.9150.9165.9180.4 3.信息化指数100103.7107.4111.1115.7120.0124.3 4.科技拨款占财政拨款的比重指数100106.2107.9104.8
7、107.4116.4114.1 5.享受加计扣除减免税企业所占比重指数10098.799.098.2106.0103.0106.3 “创新投入”领域包括每万人研究与试验发展(研发,以下简称R&D)人员全时当量、R&D经费占GDP的比重、基础研究人员人均经费、R&D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有研发机构的企业所占比重、开展产学研合作企业所占比重等6项评价指标。以2005年为100,2011年我国创新投入指数为140.7,年均增长5.9%。分评价指标指数看,每万人R&D5.1-9,,services,andma
8、kethecitymoreattractive,strengtheningpublictransportinvestment,establishedasthebackboneoftheurbanrailtransitmulti-level,multi-functionalpublictransportsystem,thusprotectingtheregionalpositionandachieve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