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179827
大小:5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9-15
《示范教案(3.2 圆的对称性 第2课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3.2圆的对称性课时安排2课时从容说课圆是一种特殊的图形,它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学生已经通过前面的学习,能用折叠的方法得到圆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是任意一条过圆心的直线.同时结合图形让学生认识一些和圆相关的概念.本节课的重点是垂点定理及其逆定理和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定理.本节课的难点是垂点定理及其逆定理的证明与“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关系定理”中的“在同圆或等圆”的前提条件的理解及定理的证明.第二课时课题§3.2.1圆的对称性(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圆的轴对称性.2.垂径定理及其逆定理.3.运用垂径定理及其逆
2、定理进行有关的计算和证明.(二)能力训练要求1.经历探索圆的对称性及相关性质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和理解研究几何图形的各种方法.2.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相互合作交流的精神.(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学习垂径定理及其逆定理的证明,使学生领会数学的严谨性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积极参与的主动精神.教学重点垂径定理及其逆定理.教学难点垂径定理及其逆定理的证明.教学方法指导探索和自主探索相结合.教具准备投影片两张:第一张:做一做(记作§3.2.1A)第二张:想一想(记作§3.2.1B)教学过程I.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师]前面我们已探讨过轴对称
3、图形,哪位同学能叙述一下轴对称图形的定义?,[生]如果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对称轴.[师]我们是用什么方法研究了轴对称图形?[生]折叠.[师]今天我们继续用前面的方法来研究圆的对称性.Ⅱ.讲授新课[师]同学们想一想: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它的对称轴是什么?你能找到多少条对称轴?[生]圆是轴对称图形,过圆心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有无数条对称轴.[师]是吗?你是用什么方法解决上述问题的?大家互相讨论一下.[生]我们可以利用折叠的方法,解决上述问题.把一个圆对折以后,圆的两半部分重合
4、,折痕是一条过圆心的直线,由于过圆心可以作无数条直线,这样便可知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师]很好.教师板书:圆是轴对称图形图形,对称轴是任意一条过圆心的直线.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弧、弦、直径这些与圆有关的概念.1.圆弧: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arc).2.弦: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chord).3.直径:经过圆心的弦叫直径(diameter).如右图。以A、B为端点的弧记作AB,渎作“圆弧AB”或“弧AB”;线段AB是⊙O的一条弦,弧CD是⊙O的一条直径.注意:1.弧包括优弧(majorarc)和劣弧(minorare),大于半圆的
5、弧称为优弧,小于半圆的弧称为劣弧.如上图中,以A、D为端点的弧有两条:优弧ACD(记作ACD),劣弧ABD(记作AD).半圆,圆的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分圆成两条弧,每一条弧叫半圆弧,简称半圆.半圆是弧,但弧不一定是半圆;半圆既不是劣弧,也不是优弧.2.直径是弦,但弦不一定是直径.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做:(出示投影片§3.2.1A)按下面的步骤做一做:1.在一张纸上任意画一个⊙O,沿圆周将圆剪下,把这个圆对折,使圆的两半部分重合.2.得到一条折痕CD.3.在⊙O上任取一点A,过点A作CD折痕的垂线,得到新的折痕,其中,点M是两条折痕的交点,即垂足.4.
6、将纸打开,新的折痕与圆交于另一点B,如上图[师]老师和大家一起动手.(教师叙述步骤,师生共同操作)[师]通过第一步,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生齐声]可以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过圆心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师]很好.在上述的操作过程中,你发现了哪些相等的线段和相等的弧?[生]我发现了,AM=BM,弧AC=弧BC=弧AD=弧BD.[师]为什么呢?[生]因为折痕AM与BM互相重合,A点与D点重合.[师]还可以怎么说呢?能不能利用构造等腰三角形得出上面的等量关系?[师生共析]如右图示,连接OA、OB得到等腰△OAB,即OA=OB.因CD⊥AB,故△OAM与△OBM
7、都是Rt△,又OM为公共边,所以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则AM=BM.又⊙O关于直径CD对称,所以A点和B点关于CD对称,当圆沿着直径CD对折时,点A与点B重合,弧AC与弧BC重合.因此AM=BM,弧AC=弧BC=弧AD=弧BD.[师]在上述操作过程中,你会得出什么结论?[生]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这就是利用圆的轴对称性得到的与圆相关的一个重要性质——垂径定理.在这里注意:①条件中的“弦”可以是直径.②结论中的“平分弧”指平分弦所对的劣弧、优弦.下面,我们一起看一下定理的证明:(教师边板书,边叙述)如上图,
8、连结OA、OB,则OA=OB.在Rt△OAM和Rt△OBM中,∵OA=OB,OM=OM,∴Rt△OAM≌Rt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