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166535
大小:784.38 KB
页数:45页
时间:2018-09-14
《城市留守儿童精神帮助中的伦理问题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分类号:B82密级:公开档案号:2018-06-07-010105-08-002学号:1411071007硕士学位论文(学术学位)论文题目:城市留守儿童精神帮助中的伦理问题研究学生姓名:张艳指导教师姓名:吕耀怀学科门类:哲学专业名称:伦理学研究方向:应用伦理学二〇一八年六月I苏州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城市留守儿童精神帮助中的伦理问题研究学生姓名:张艳指导教师姓名:吕耀怀专业名称:伦理学苏州科技大学教育与公共管理学院二○一八年六月IIMasterDissertationofSuzhou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AStudyonEthicalProblem
2、sinSpiritualHelpoftheLeft-behindChildreninCityMasterCandidate:ZhangYanSupervisor:LvYaohuaiMajor:EthicsSuzhou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SchoolofEducationandPublicAdministrationJune,2018III苏州科技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书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
3、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苏州科技大学、国家图书馆等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完全了解苏州科技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意学校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论文作者签名:日期:
4、年月日指导教师签名:日期:年月日IV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名单姓名专业技术职务现从事专业工作单位、部门签名苏州大学主席李兰芬教授伦理学公管学院苏州科技大学陈建明副教授伦理学公管学院委苏州科技大学方秋明教授伦理学公管学院员答辩苏州科技大学李昕讲师哲学秘书公管学院---------------------------------------------------------------------同学学位论文答辩成绩;质量等级(分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等)。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名):(单位公章)年月日V苏州科技大学硕士论文摘要摘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人格的培养和塑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
5、用。亲情的缺失使城市留守儿童成长中的品德养成,及心理成长的引导和维护处于空白。亲情的缺失使城市留守儿童孤独内向,既自卑脆弱,又自私残忍,不信任父母和老师,对身边的事物冷漠。有一些城市留守儿童出现了父母和老师都不希望看到的表现,比如说不遵守学校纪律,自我行为散漫,漠视学校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甚至不在工作日正常接受义务教育,沉迷于网络游戏无法自拔。因而对于城市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健康成长来说,他们更需要获得相应的精神帮助。但是从当前城市留守儿童精神帮助情况来看,还存在着较为突出的伦理关怀方面的缺失问题,主要表现在学校伦理关怀方面的缺失、家庭伦理关怀方面的缺失、政府伦理关怀方面的缺失以及社会伦理
6、关怀方面的缺失等。本研究从伦理学角度出发,重点探讨他们在被精神帮助的过程中,在政府、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遇到的伦理问题,并提出积极有效的解决对策。通过对于城市留守儿童的观察和分析,得到的结果是当前不管是从政府和社会的角度找问题还是从学校和家庭的角度摸索,他们对于城市留守儿童群体的精神帮助都缺乏足够的重视,没有为城市留守儿童群体提供足够的精神帮助,由此也带来较为突出的负面影响:例如城市留守儿童的身体和心理的健康状态很容易因为各方位的缺失偏离正常健康状态,因此可能直接导致一个美好正常的家庭伦理关系走向支离破碎,显然这些缺失在城市留守儿童正确道德观念形成的道路上会是一块不可忽视的屏障,也会对
7、社会和谐发展目标的实现造成一定影响等等。本文针对当前城市留守儿童精神帮助方面存在的伦理问题,分别从政府伦理关怀层面、社会伦理关怀层面、学校伦理关怀层面、家庭伦理关怀层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如在政府伦理关怀层面,应当加强对于城市留守儿童精神帮助方面的关注、借鉴国外经验,完善福利制度、建立完善的长效保障机制;在社会伦理关怀层面应当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伦理关怀氛围、充分利用各界社会组织力量、加强社区的伦理关怀;在学校伦理关怀层面学校应当重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