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二共案

语文:必修二共案

ID:18118217

大小:329.50 KB

页数:32页

时间:2018-09-14

语文:必修二共案_第1页
语文:必修二共案_第2页
语文:必修二共案_第3页
语文:必修二共案_第4页
语文:必修二共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必修二共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1课荷塘月色一、教学目标:1.学习《荷塘月色》中细腻、传神的语言,体会散文的语言美。2.掌握《荷塘月色》刻画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其画面美。3.认识通感的修辞手法,体会本文中通感所产生的艺术效果。二、教学重点:1.揣摩在特定语境中语句的含义。2.体味作品写景语言精练、优美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三、教学难点:1.课文情景交融,“景语”“情语”浑然一体。2.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正确认识、评价作品中的“我”。四、教学活动设计(一)基本教学任务1.教师范读文章,诵读时要把握好感情的“度”。本文情感以含蓄为主,“

2、内在”情感比较丰富,应表现出优美的“韵味”,语速宜缓,节奏分明。2.整体把握文章思路结构,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作者欣赏荷塘月色前后心情变化这一线索来分析作品的结构框架。3.找出直接抒情的语句,对其中有代表性的语句进行分析,让学生体会其内涵。“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第三段作者的内心独白“路上只有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塘月色好了”4.解析第4段,体会散文的语言美。各种分析应适学生理解而定,多加以引导,不能脱离学生实际而强行灌输。重点在于让学生学会在具体语境下提炼关键词,从而提高学生阅

3、读鉴赏能力。5.初步探究:作者描写了荷塘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找出文中描写心理感受的语句,说说作者的情绪随景物的转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深入探究:在《荷塘月色》里,显然有两个世界:朱自清生活于其中的现实世界与自我心灵升华的超越世界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这是朱自清的一个“梦”。说说你对这个“梦”的理解。7.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的赏析体会。8.“通感”修辞格在文中的具体运用及作用。“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和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4、通感是一个难点,但也是比较容易讲解的知识点,贵在举例得当。在分析的时候,要结合学生的生活感悟,列举贴切的例子。(二)完成教学任务的活动方式、途径。1.学生有感情朗读文章,品味散文语言美。课堂上可小组推荐同学朗读,看哪个小组读得最好。(诵读时要把握好感情的“度”,以含蓄为主,“内在”情感要丰富,表现出优美的“韵味”,语速宜缓,节奏分明。)2.可以让学生在读完课本后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荷塘的景色,其他同学对比课本,有何异同。3.学生选取自己最喜欢的语言进行分析。4.小组合作,结合生活实际,列举“通感”手法的运用。5.小组内部交流学

5、习体会,让学生进行小结。(三)练习处理:以《聚焦课堂》和课后练习题为主,各班根据情况适当选择。operationissafe.(5)Notetheuseofzincplatedpartsmustnotforgetmullionsandtransferbetweenthepreservativetreatments.2.20verticalboxcorrectionandacceptance1.Description:verticalboxinstallationwithboltfixedHou,onwholeinstall

6、ationfinishedofverticalboxforcorrection,correctionofwhilealsotoonmain31第2课故都的秋一、教学目标1.了解郁达夫的思想和创作风格。2.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朗读感悟、品味、揣摩语言的能力。3.学习以景显情、以情驭景的表现手法。理解本文“主观情”与“客观景”的自然融合,培养学生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4.陶冶学生性情,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二、教学重点1.听读朗读,品味语言。2.学习情景交融(以景显情、以情驭景情)的表现手法。3

7、.对比、衬托手法在文中的运用及其在文中的作用。三、教学难点通过语言的品味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尝试在写作中以情驭景,以景显情。四、教学活动设计(一)基本教学任务1.介绍郁达夫,掌握课文生字词。2.播放课文朗读(或者教师范读),老师作诵读提示:本文是现代散文史上的名篇,感情浓厚,意味隽永,文辞优美,诵读宜慢不宜快,认真体会景物描写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当读到作者直接抒怀部分时更要认真感受作者的心意、情怀。3.熟悉课文,整体感知作者的情感基调。启发学生从文章中抓住重点语句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故都的秋天的情感。4.寻找文章的文眼句,掌握“

8、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的来得请,来得静,来得悲凉”在文中提纲挈领、总领全文的作用。循此线索整体把握文章大意。5.初步探究: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来表现故都“清、静、悲凉”的秋味?文中写了五幅画面,秋院、秋槐、秋蝉、秋雨、秋果,你觉得哪些地方最能体现这种秋味?请选取你最喜欢的一幅画面,先有感情地朗读,再进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