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现实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ID:18101914

大小:59.63 KB

页数:42页

时间:2018-09-13

现实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_第1页
现实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_第2页
现实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_第3页
现实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_第4页
现实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_第5页
资源描述:

《现实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现实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给材料议论文在高考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审题不准的现象比比皆是。基于此,笔者介绍七种技巧,以资参考。  关键性语句是指所给材料的中心句和关键句。在区分这些关键性语句时,要注意联合复句、偏正复句或联合句群、偏正句群的辨识。  例1: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注意联系社会生活实际。  ①在美国阿拉斯加一个自然保护区,人们为了保护鹿而把狼消灭了。②鹿没有了天敌,终日无忧无虑地饱食于林中。③十几年后,鹿群由4000只发展到40000只,但它们体态蠢笨,没有了昔

2、日的灵秀。④植物也因鹿群迅速繁殖和践踏而凋零。⑤鹿由于缺乏充分的食物以及安逸少动所带来的体质衰弱而大批死亡。⑥人们只好把狼再请回来,鹿又四散奔逃,但却恢复了蓬勃生机。  这是个叙述性材料。纵观全段文字,⑤⑥两句是关键性语句,句⑤从反面说明错误做法导致的不良结果,句⑥用转折复句从正面指出恢复生态平衡所收到的良好效果,由此不难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  一个材料,其叙述对象往往不是单一的,常常具有多个叙述对象。因此在阅读材料时,我们一定要分清哪个叙述对象体现了整个材料的主要倾向,哪个叙述对象没有体现主要倾向。体现主要倾向的就是叙述

3、的主要对象,反之,就是次要对象。把握了这个倾向,材料的立意也就不难搞清楚了。  例2:就下面短文的寓意,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能够联系实际的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①山坡上有一棵巨树的残干。②据说它的存在已有400年了。③当初它只是一棵树苗,在漫长的生命过程中,曾被闪电击中14次,经历了无数次的山崩和风雨摧残,然而它顽强地生长成为一棵大树。④可是后来飞来一群甲虫,由树皮往里吃,以它们微小的却不停止的攻击,渐渐摧毁了大树的内在力量。⑤它终于毁在一群人类可以用两个手指捏碎的甲虫面前。  此材料叙述的对象有两个:大树和甲虫。依据句③中

4、“然而它顽强地生长成为一棵大树”和句⑤两个关键性语句,可推断出材料叙述的主要对象是大树。历经400年,遭受14次闪电、无数次山崩和风雨摧残却顽强成长为大树的“它”,竟然毁在一群人类可以用两个手指捏死的甲虫面前,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因此我们不能忽视微小的错误,要防微杜渐。这就是材料的主要倾向和立意。首先要把这则寓言的信息进行整合。巨树不惧雷电,却毁于小虫,可见微小而不停止的功击力量惊人,因为“小”,人们通常重视程度不够,而一旦意识到问题出现,回天业已无力。社会和人生中,不是有许多这样的道理吗?如此,核心观点也就提炼

5、出来了。  任何一个材料都要交代事情的结果,如果我们抓住这个结果,并由果寻因,常常会分析出材料的主旨,从而确立正确的立意。同样,有些材料是具有对照性的,如果我们在由果寻因的基础上,又根据材料的对比性特征,全面分析材料,就会对材料作出更加全面正确的分析,也就避免了片面性。  例3:阅读下面的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19世纪末,美国康奈尔大学曾进行过一次著名的“青蛙实验”。实验人员先把一个油锅加热,然后把一只青蛙扔进油锅。在这生死存亡关头,这只青蛙反应相当敏捷,它双腿一蹬,一跃而起,竟跳出油锅,安然逃生。  隔了半

6、小时,实验人员又架起一只锅,注入满满的清水,然后把那只青蛙扔进锅里。这一回,那只青蛙游得逍遥自在,怡然自得。实验人员则悄悄在锅下面加热。青蛙并不在意,仍然一副优哉游哉的样子。等到水不断升温,青蛙终于感到难以忍受,但它却再也没有那一跃而起的力量,只得葬身锅底。  青蛙为何能“安然逃生”?正是因为它有一种忧患意识,在生死存亡关头,能一跃而跳出油锅。同样也还是这只青蛙,却又为何“葬身锅底”?这是因为它满足“逍遥自在,恬然自得”的环境,以致当危险悄悄袭来时,它“并不在意,仍然一副优哉游哉的样子”。同样是这只青蛙,在不同的情况下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

7、的结局,材料本身具有明显的对照特点。我们在由果寻因法的基础上,再运用对比法进行比较分析,不难得出这样三条结论:一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二是处逆境要勇于拼搏,居顺境应头脑清醒,自强不息;三是及时自拔,犹未为晚,不以为然,则必将滑向灾难的深渊。  一个材料,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很可能会提炼出几个论点,但必须选择基本论点或立意去写。因为这个基本论点或立意最能全面概括或体现整个材料的主旨或倾向,我们只有抓住它们,才是找到了最佳角度,才能切合题意,不至于偏离主旨。  例4:根据下列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题目自拟。  苏东坡少时读了

8、一些书,觉得自己见多识广,颇有点飘飘然,竟不知天高地厚,很自负地写了副对联贴在门上:“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对联贴出不久,来了位白发老人,他将手里拿的一本书翻开向苏东坡请教。苏东坡接过一看,书上的难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