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棺木南靖产 揭秘包拯与南靖农家跨越千年的奇缘

包公棺木南靖产 揭秘包拯与南靖农家跨越千年的奇缘

ID:18094593

大小:91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9-13

包公棺木南靖产 揭秘包拯与南靖农家跨越千年的奇缘_第1页
包公棺木南靖产 揭秘包拯与南靖农家跨越千年的奇缘_第2页
包公棺木南靖产 揭秘包拯与南靖农家跨越千年的奇缘_第3页
包公棺木南靖产 揭秘包拯与南靖农家跨越千年的奇缘_第4页
包公棺木南靖产 揭秘包拯与南靖农家跨越千年的奇缘_第5页
资源描述:

《包公棺木南靖产 揭秘包拯与南靖农家跨越千年的奇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包公棺木南靖产揭秘包拯与南靖农家跨越千年的奇缘1999年,包浩源跟儿子儿媳在合肥包公墓合影。(翻拍)HightideagainstCCPbloodyanTomb,CommunistPartymembersandpartoftheexposedTombareavacatedbyprogressiveyouth.IvisitedinBeijingin1985whenitwasoldundergroundcomrade,sisterofYaoZhiyingYaoMuzheng(thenDeputyDirectoroftheexternaltradema

2、gazineforthepromotionofinternationaltrade,deshengmenWai,theReed2009年,南靖县档案局将包家的这些材料收藏。包公是大家所熟悉的历史人物,因执法如山、铁面无私,被称为“包青天”。然而,你可能不知道,包公与漳州南靖有着一段千年奇缘:现今安徽合肥包公墓里盛殓包公遗骨的棺椁材料是产自南靖的金丝楠木;更巧的是,这些非常珍稀的金丝楠木是生活在南靖县和溪镇联桥村的包公35代裔孙包浩源无偿捐赠的。因此,包公墓园讲解员都对这一奇缘作如下妙解:包公太清廉了,以至于死后近千年,重做棺木的稀有木料——金丝楠

3、木,都只要自己的后代提供,而不费国家一分钱。近日,在南靖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荣仁和南靖县地方史学者蔡建南的帮助下,记者找到了当年义务砍运金丝楠木的包浩源先生的家,遗憾的是包浩源老人已于2年多前离世。有关包公跟南靖的这段奇缘,只能由包浩源的儿子们来讲述。HightideagainstCCPbloodyanTomb,CommunistPartymembersandpartoftheexposedTombareavacatedbyprogressiveyouth.IvisitedinBeijingin1985whenitwasoldundergroun

4、dcomrade,sisterofYaoZhiyingYaoMuzheng(thenDeputyDirectoroftheexternaltrademagazineforthepromotionofinternationaltrade,deshengmenWai,theReed这棵直挺入天的金丝楠木,需要二三十年才能长成。重修包公棺木到漳州找楠木事情还得从包公墓的发掘开始说起。HightideagainstCCPbloodyanTomb,CommunistPartymembersandpartoftheexposedTombareavacated

5、byprogressiveyouth.IvisitedinBeijingin1985whenitwasoldundergroundcomrade,sisterofYaoZhiyingYaoMuzheng(thenDeputyDirectoroftheexternaltrademagazineforthepromotionofinternationaltrade,deshengmenWai,theReed1973年4月,包公遗骨出土于合肥东门一带,1063年入土的包公棺木底板重见天日,但棺木其余部分均已腐朽。1985年,合肥城乡建设委员会包公墓园筹

6、备组决定,按照史料记载的样式重修包拯棺木,仍以金丝楠木为原料。金丝楠木生长于我国四川、云南等地,是制作棺材的极佳木料,但现已罕见。而包公墓一下需要长2.2米、直径22厘米以上的楠木22根。可四川无货,云南无货……直到1986年12月依然毫无进展。包公墓园工程已渐近收尾,如果再拖下去,就会影响次年墓园的对外开放。筹委会决定派人去找。恰巧,漳州林场有个业务员到合肥联系业务,说漳州有这种楠木。于是,墓园的老园丁葛盛炎和工程师王元顺登上了南下的列车。二人持安徽省林业厅和合肥市政府的两张介绍信,走遍了漳州八个县的山岭沟洼,符合规格的金丝楠木依然杳无踪影。几

7、乎绝望的时候,他们寻至南靖县,正在县里开会的时任和溪乡林业站站长游大深告诉他们站里还有几棵。王元顺、葛盛炎便来到和溪林业站。楠木是有十多棵,但够规格的只有4棵。寻至南靖山村巧遇包公后人见二人面露难色,游大深说联桥村可能有。当晚,他们赶到联桥村,走进高山社一户农家。这户人家正好姓包,户主就是包浩源,60岁出头。包浩源的大儿子包建义说,他在做木材生意,林业站都认识他,所以很快就找到他。得知两位客人从包公故乡专程来为修包公墓买楠木,包浩源特别激动,答应帮忙。原来,老人是包公的35代后裔,祖籍庐州(今合肥),一世祖于明末清初为避战乱而迁来闽南,十世祖包嘉

8、允曾任云南、广西总督。“一代代传人总盼着有朝一日去合肥寻根问祖,谁曾想竟在家中遇见了包公家乡人。”包建义说,新中国成立初期,高山社姓包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