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从2005到2010研究进展课件

指南从2005到2010研究进展课件

ID:18030720

大小:365.50 KB

页数:57页

时间:2018-09-13

指南从2005到2010研究进展课件_第1页
指南从2005到2010研究进展课件_第2页
指南从2005到2010研究进展课件_第3页
指南从2005到2010研究进展课件_第4页
指南从2005到2010研究进展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指南从2005到2010研究进展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CPR指南从2005到2010研究进展一、名词、术语、概念SCD≠CA心源性猝死(suddencardiacdeath,SCD)心脏骤停(cardiacarrest,CA)心脏性猝死与心脏骤停有时被混淆为同义词。严格的说,这是不对的,尤其关于存活或生还,应将两者区分。因为从字面上的确切含意,死亡是所有生物学功能不可逆转的停止,而心脏骤停通过紧急的治疗干预有逆转的可能。心脏性猝死临床表现可分为4个组成部分:①前驱症状;②终末事件的发生;③心脏骤停;④生物学的死亡。心脏骤停VFVTPEAAsystole直线CA本质—心排出量(CO)类型CO直线VFVTPEA

2、无有有有些研究认为PEA有室壁运动和能测到血压与CO有关的情况心衰:收缩或舒张型—心排血量下降高动力心衰—CO高但满足不了组织需求心源性休克:心排量下降使动脉血压下降心脏骤停(VF,VT):心排血量下降最严重程度复苏生物体或离体的器官、组织或细胞等在生理机能极度减缓后又恢复正常的生命活动。—现代汉语词典自主循环恢复(resumptionofspontaneouscirculation,ROSC)心脏骤停后综合征(post-cardiacarrestsyndrome)心肺复苏(CPR)或心脑复苏(CBR)心肺复苏:A、B、C适用于呼吸停止或衰竭所致心脏骤停

3、,强调通气的重要性。心脑复苏:C、A、B适用于心脏疾病导致心脏骤停者,强调按压,单次电击后再按压,早期应用肾上腺素,取消及早插管和正压通气。心肺复苏或心脑复苏阶段ROSC:即刻-20min。短暂脉搏恢复,持续大于20min,建立自主循环,心跳、血压、呼吸生命指标重建。—基本生命支持早期:20min-6-12h。此时早期干预最有效。—高级生命支持。中期:12h-72h。此期损伤仍在继续,积极进行持续治疗。—器官功能支持4、恢复期:对预后更有预测性5、康复期:神经学功能评价:CPC二.CPR目标终极目标:出院存活率次级目标:减少神经系统损伤初级目标:ROSC

4、提高CPR成功率的关键—初期ROSC期—重建循环生存链:早期发现、早期CPR、早期除颤、早期ALS。心脏按压质量:速度、深度、回弹、减少中断、肾上腺素、胺碘酮应用。把握心脏骤停时相电时相循环时相代谢时相及早适当的干预VF导致CA的3个时相第一时相:病人发作(collapes)的第一个4分钟内,这个阶段称为电时相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进行立即的电击除颤是最重要的救治手段。这也说明为什么AED在公众场所如飞机场、飞机、赌场、社区中广泛应用的原因VF导致CA的3个时相第二阶段:从心室纤颤(Ventricularfibrillation,VF)发生后的4--10分钟

5、阶段,此阶段称为循环时相。在此阶段立即试图恢复正常的心电活动不是十分必要的,此期保证心脑灌注是复苏成功关键。因为此时的心电活动经常不能刺激起有效的心肌机械收缩。而在此阶段,立即恢复脑和心脏的供氧是首要的,应首先进行有效的心脏按压和恢复通气(心肺复苏,CPR),而后根据心电情况进行除颤,将可能提高复苏的成功比例。在恢复心电活动前即开始有效的CPR,将有助于清理机体内有毒代谢产物,并有限地恢复向缺血的重要组织器官供氧。但如果用AED则存活率极低,其主要原因是在血流动力学停止时AED在放电前后均要分析心律浪费很多时间VF导致CA的3个时相第三阶段:从VF开始后

6、的10分钟,称之为代谢时相阶段。在此阶段,由于组织较长时间的缺血缺氧,将产生大量的肿瘤坏死因子、内毒素、细胞因子等物质,形成体内一种毒血症状态(StateofSepsis),进而将明显抑制心肌的收缩。在此期复苏很少有成功者,最重要和有前景者是亚低温治疗心脏骤停后综合征的治疗—远期CO全身缺血导致组织器官损伤再灌注期间,再灌注发生损伤脑损伤心肌功能障碍全身缺血再灌注反应早期血流动力学的优化CVP8-12mmHgMAP65-90mmHgSVO2>70%HCT>30%或Hb>8g/dl乳酸≤2mmol/L尿量≥0.5ml/Kg·hDO2>600ml/min/m

7、2循环支持CVP8-12mmHg血管活性药IABPECMOACS、PE—溶栓、PCI亚低温治疗维持温度33oC或32-34oC,持续12-24h4oC盐水灌注Alsius血管内温度管理系统冰袋包裹法降温毯低温治疗尽早开始低温治疗能改善心脏停搏患者预后早在1959年,本森(Benson)等就已对复苏后患者采用低温治疗并取得良好效果。2002年,施特尔茨(Sterz)和伯纳德(Bernard)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研究结果,表明复苏后低温治疗能明显改善心脏停搏患者的神经功能预后。AHA明确将亚低温治疗写进了2005年CPR指南。近年来,低温治疗再次成为

8、CPR领域的新热点。其他镇静及神经肌肉阻滞应用癫痫控制预防血糖控制神经保护剂应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