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张居正及其改革

浅谈张居正及其改革

ID:17976763

大小:56.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9-12

上传者:U-5097
浅谈张居正及其改革_第1页
浅谈张居正及其改革_第2页
浅谈张居正及其改革_第3页
浅谈张居正及其改革_第4页
浅谈张居正及其改革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张居正及其改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浅谈张居正及其改革摘要:张居正以其坚强的意志和自我献身的精神,将昏暗腐朽的晚明王朝带向了一个新的光辉阶段。然而统治者的怠政、反对派的反击、以及自身喜好谀扬的性格等使其改革最终走向失败,并且同历史上的著名改革家商鞅、李斯、王安石等下场是不尽相同,值得深思。但是,其改革,是值得后人赞誉的,他的改革手段,方法等等都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可以说,张居正的改革是在挽救整个晚明王朝,但是结果却不如他愿。他励志改革,但政亡人息,身后不保,令世人惋惜。关键词:张居正;改革;性格张居正(1525~1582),明嘉靖、万历年间首辅。字叔大,号太岳,江陵(今湖北江陵)人。历任翰林院编修、吏部左侍郎、文渊阁大学士等职,谥号“文忠”。在主持朝政期间,他大刀阔斧地改革,整吏治、强边备、改漕运、清土地、裁冗官、行一条鞭法,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改革家。他的改革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明神宗废止改革措施,使改革大打折扣,因此也就未能拖住明王朝滑向灭亡的车轮。他个人的结局与商鞅、王安石等改革先辈一样坎坷,遭遇不幸。如果说,这一切在历代改革家的经历中并不鲜见的话,耐人思索的是,导致他身后“鞭尸”,全家遭难的,是他一手提拔、重用的继任首辅张四维,而为他平反昭雪,奔走呼号的,竟然是当初被他廷杖致残的反对派,太子太保、吏部尚书邹元标。这样令人啼笑皆非的结局,在中国改革史上也属闻所未闻。纵观学术界关于对张居正的评价,大多持肯定态度。如樊树志则认为“近年对张居正的研究赞誉有加,而讳言其过。”樊树志.张居正与冯保——历史的另一面[J]《复旦学报》,1998(1).15-18.韦庆远所著《张居正和明代中后期政局》一书更是被誉为“自又为张居正立传以来最深入、最公正、最能‘美恶不厌,各从其实’的巨著”韦庆远.张居正和明代中后期政局[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3.。一、张居正通过努力一步一步掌握实权,为改革打下根基张居正的祖上原是朱元璋部下的兵士,曾随大将军徐达平定江南,授归州长宁所世袭千户。其后,曾祖父张诚由归州迁往江陵。张居正的祖父张镇为江陵辽王府护卫,张居正的父亲张文明曾先后七次参加乡试,但均落第。张居正出生时,其曾祖父、祖父、父亲均健在。刚一出世的张居正,即被全家视为掌上明珠,爱护备至。无论是生活和启蒙学习方面,他都得到特殊的照顾,5岁时就被送到学校念书。由于天资聪颖,学习用功,因此不到10岁时,张居正就通读四书五经,诗词歌赋更是出口成章,信手可成。十三岁即作《咏竹》的绝句:绿遍潇湘外,疏林玉露寒。凤毛丛劲节,直上劲头竿。小小年纪就以竹自喻,显示了他少年时代的远大抱负。嘉靖十五年(1536年),12岁的张居正以才华出众,童试考中头名,成为名震荆州的小秀才。嘉靖十六年(1537年)中秋八月,恰逢三年一度的举人考试。湖广巡抚顾嶙认为张居正年纪太小,如果此次让他中举,他可能因此会骄傲自大而误了前程,倒不如先不录取,使其能更加发奋读书。因此,尽管张居正此次考试成绩名列前茅,却未能如愿以偿地中举。三年后,16岁的张居正英姿勃发,又参加了乡试,轻松中举。顾嶙知道后非常高兴,立即解下随身佩带的玉坠赠给他,鼓励他成为辅国英才。locatedintheTomb,DongShenJiabang,deferthenextdayfocusedontheassassination.Linping,Zhejiang,1ofwhichliquorwinemasters(WuzhensaidinformationisCarpenter),whogotAfewbayonets,duetomissedfatal,whennightcame第7页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张居正23岁时又考中二甲进士,授庶吉士,从此进入官场,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他作为一个刚刚登上政治舞台的新科进士,根本无法左右当时政局。不过,通过朝廷内一次又一次争权夺利的斗争,他认清了当时政治的腐败。于是在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张居正写了《论时政疏》,系统地阐述了自己改革政治的主张。这是张居正第一次疏奏,首次展现了其企求改革的思想。然而遗憾的是,这并未引起严嵩和明世宗朱厚熜的重视,这篇奏疏未被采纳。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五月,张居正所在的翰林院掌院学士徐阶晋升为吏部尚书,次年又由少傅晋升为太子太师。张居正亦由翰林院编修晋升为右春坊右中丞兼国子监司业,与国子监祭酒高拱共事。明翰林院编修为正七品,国子监司业比祭酒低一级,相当于副校长。而此时,严嵩由于年事已高,常常出现纰漏,世宗颇为不满,严嵩遂渐渐失宠。严嵩倒台后,徐阶继任为内阁首辅,张居正欣喜若狂,笑逐颜开,为一个新时代的到来而兴奋不已。徐阶是张居正任庶吉士时的翰林院掌院学士,在名分上是张居正的老师。徐阶对张居正的为人处世和聪明才智也很赏识,对张居正寄予很大的希望,将其视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张居正也竭尽全力协助徐阶工作,二人真是相得益彰。嘉靖四十五年(1556年),明世宗逝世后,徐阶在张居正参与下即开始以世宗遗诏的名义革除弊政,平反冤狱,颇得人心。明史记载:“阶代嵩首辅,倾心委居正。世宗崩,阶草遗诏,引与共谋。”张廷玉等.明史·列传·张居正[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张居正如鱼得水,使自己的聪明才智得以尽情发挥,不久他就写了省议论、核名实、振纪纲、重诏令、固国本、饬武备的《陈六事疏》,更是令朝中官员刮目相看。隆庆二年(1568年)七月,徐阶在政争中失利被迫辞官,政敌高拱再次入阁兼掌吏部事,控制了内阁大权。明穆宗逝世后,明神宗继位为帝。因有穆宗遗旨在先,又在与秉笔太监冯保和太后沟通之下,高拱被罢官,张居正一人独守文渊阁,一身挑起了首辅之职。二、以权势驾驭改革,使改革得以顺利进行明朝是封建专制制度极度发展的一个王朝。它的统治体制,造成君主绝对权力的滥用和腐败的官僚政治。从封建社会确立以来,皇帝对处理国家事务有至高无上的独裁权,明初又收回宰相的权力,设置内阁首辅作为皇帝的事务秘书,一切章奏皆由皇帝亲自过目审批,任何人不得过问。凡是断大事、决大疑,臣下只能面奏听旨,事无巨细统统集权于皇帝一身,君主的权力高度膨胀,超过历代王朝。权力高度集中给皇亲贵戚带来更为骄奢淫逸的生活方式,销蚀了他们管理国家事务的起码能力,滋养出一代又一代昏愦的帝王。明中叶后,皇帝不临朝成为惯例,嘉靖皇帝深居内宫,修仙炼道,三十年不理政;隆庆皇帝在位六年,极少审批公文,遇有国家大事,听任群臣争议,一言不发。皇帝,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最高的政治代表,皇帝威权的跌落,意味着中央集权的体制已经驾驭不了它的统治序列,这是统治机器崩溃离析的表现。皇帝长期不理国务,政治重心自然就落到内阁身上,谁成为首辅,谁就能主政,实际上就握有最高的权势,而此时最高权势掌握在了张居正手中,这为有大智之才又有革新之意的张居正提供了便利条件,且此时新皇帝年幼无知,张居正为其老师,改革更是顺风顺水。张居正在四十七岁时(1572年)成为首辅,开始十年的施政,可以被看作是明朝暮色中最后耀眼的光辉,这也是晚明历史上一个特殊的阶段。张居正改革,是在统治机构近乎解体,财政濒于破产的局面下,自上而下发动的一场挽救王朝统治危机的运动,是时财政上的困难比政治危机还要紧迫。社会经济最棘手的是土地兼并问题,土地集中私人的规模愈来愈大,皇亲国戚争先恐后地吞并土地,一旦占为已有,就利用特权瞒田逃税,土地被兼并愈多,国家的税收愈少。嘉靖皇帝的四子朱载圳在湖广占有良田数万顷,隆庆皇帝儿子的王庄、王店遍及各地;locatedintheTomb,DongShenJiabang,deferthenextdayfocusedontheassassination.Linping,Zhejiang,1ofwhichliquorwinemasters(WuzhensaidinformationisCarpenter),whogotAfewbayonets,duetomissedfatal,whennightcame第7页 有爵位的勋臣、有权势的太监、有功名的乡绅,利用他们不纳税、不当差的优免权纷纷抢占土地,各类庄田迅速扩张。“私家日富,公室日贫”张居正.张文忠公全集[Z].上海:商务印书馆,1989.185.,税源逐渐枯竭。隆庆五年,全年财政的总收入只有250万两,而支出达到400多万两。政府累年的收入每况愈下,而皇室的庞大开支却有增无减。隆庆皇帝的宫廷耗费比国初多至数十倍,官员的贪污、浪费和浩大的军费更加重了财政的拮据,国穷财尽已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这十年的改革从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方面进行,强国富民,取得显著成效。主要措施为:(一)打击不法权贵,取信于民,示信于民,成为改革成功的有力保证封建社会的改革,都是从上层发动的改良运动。这首先要求集权上层,做到事权归一,如果不加强朝廷对各级机构的控制力,改革就是一纸空文。万历以前法纪废弛,政多纷更的情况不作改变,任何美妙的新政都不可能付诸实施。张居正清醒地看到这点,提出“尊主权”为“方今急务”。这“尊主权”并非是一般意义上的忠于君主,它强调的是发挥政府的职能,即“一方之本在抚按,天下之本在政府”张居正.张文忠公全集[Z].上海:商务印书馆,1989.190.,“一切以尊主、庇民,振举颓废为务”张居正.张文忠公全集[Z].上海:商务印书馆,1989.144.。以做到“张法纪以肃群工,揽权纲而贞百度”张居正.张文忠公全集[Z].上海:商务印书馆,1989.15.,使尊朝廷和执法联为一体。它的要旨是以伸张法纪为重点,整顿政府机构和统治秩序。值得称道的是,他把不法权贵看成“权蝎”张居正.张文忠公全集[Z].上海:商务印书馆,1989.95.,认为他们是真正祸国殃民的大患,因此以打击不法权贵作为“励精之始”(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Z].北京:中华书局,1980.146.,提出“锄强戳凶,剔奸厘弊”张居正.张文忠公全集[Z].上海:商务印书馆,1989.111.的主张,把改革的锋芒指向统治阶级内部的不法现象,以触动最腐朽、最黑暗的社会势力,这比一般把镇压百姓视作首务的地主官僚,是明显的胆略过人,才高一筹。不法权贵横行一方由来已久,恶势力盘根错节,谁也碰不得,有没有这个胆量对他们绳之以法,是能不能以法理政,取信于天下的严峻考验。张居正还在主政前夕,即面临其家乡江陵辽王作恶乡里,鱼肉百姓一案,地方官畏惧辽王府的势力,对辽王的罪行,不敢如实上报,张居正断然处治了失职的官员,甘冒“谋产害友”的骂名,废去辽王,惩办了江陵一霸。改革刚刚启动,又碰上最有权势的太监冯保的侄子殴打平民犯法,这是一件引人注目的事,因为张居正当上首辅主要得自冯保的支持。然而,这件事并未难倒张居正,他当机立断,把冯保的侄子革职并杖打四十大板,并通告冯保严格家教,伸张了法纪。他还依法惩治了孔夫子的后裔衍圣公,法办黔国公,用强有力的措施限制皇亲贵戚擅权,一再宣告:“所在强宗豪民,敢有挠法者,严治不贷”张居正.张文忠公全集[Z].上海:商务印书馆,1989.85.。将抨击不法权贵与革除弊政连在一起,从规章制度上堵塞漏洞,是他最成功的一着。在明代,驿递是官方办理公务的主要交通工具,从北京到各省的交通要道都设有驿站,负责供应来往官员的吃、住、差役和车马等交通工具。这些负担都分摊给就近的民众。明初使用驿站有严格的规定,非有军国要务,不得发给印信乘驿。这些规章到明后期已经名存实亡,兵部和各省抚按,随意填发印信送人情,一张印信使用终身,或是辗转赠送,官员在驿站百般勒索,捕人掠盗,成为酷虐的暴政。张居正决心从此开刀,痛加裁革,扫除多年积弊,使人民得到实惠,这是改革取信天下,得到百姓信任的重要保证。(二)革除弊政,推行考成法,加强监察,勇于培养改革力量要有效地约束不法权贵,打击违法活动,必须从吏治着手整顿官府机构。但是官官相locatedintheTomb,DongShenJiabang,deferthenextdayfocusedontheassassination.Linping,Zhejiang,1ofwhichliquorwinemasters(WuzhensaidinformationisCarpenter),whogotAfewbayonets,duetomissedfatal,whennightcame第7页 护,历来如此,当事情触及大大小小官员的既得利益,那就是捅了马蜂窝,遭到众多的抵制,甚至陷入孤立,所以在封建社会中整顿官府是件冒风险的事。张居正为政不久却取得成功。主要措施为:1.推行考成法,加强监察。张居正认为,当时官场的从政者或“虚声窃誉”,或“巧宦取容”,或“爱恶交攻”,章奏繁多,实效甚少。万历元年(1573年)他提出官吏考成法。方法是逐级考核,抚按以此核属官之贤否,吏部以此别抚按之品流,朝廷以此观吏部之藻鉴。若抚按官不能悉心甄别,而以旧套了事,则抚按官为不称职,则吏部为不称职,朝廷宜秉公更置。又建立随事考成制度:“凡六部都察院,遇各章奏,或题奉明旨,或复奉钦依,转行各该衙门,俱先酌量道里远近,事情缓急,立定程期,置立文簿存照。”张居正奏称:“若各该抚按官奏行事理有嵇迟延搁者,该部举之;各部院注销文册有容隐欺蔽者,科臣举之;六科缴本具奏有容隐欺蔽者,臣等举之。如此,月有考,岁有稽,不惟使声必中实,事可责成,而参验综核之法严,即建言立法者亦将虑其终之罔效,而不敢不慎其始矣”张居正.张文忠公全集[Z].上海:商务印书馆,1989.65.。以部院考核抚按,以六科监督部院,以内阁督察六科。这样,各级官吏,不敢敷衍塞责,建言立法者,不能随意发令,使朝廷政令的贯彻执行有了保证。2.勇于任用人才,培植改革力量。有为的政治家们往往都能在用人方面破除论资排辈的偏见,但像张居正那样重视从下层提拔人才,殊属难得。他倡导:“采灵菌于粪壤,拔姬姜于憔悴。”(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Z].北京:中华书局,1980.144.认为立贤无方,唯才是用,即使贱为僧道皂隶,只要出类拔萃,可以位列九卿,作为国家的栋梁。他突破成规起用行伍出身的李成梁为镇边大将,破格重用残疾小吏黄清为太仆卿高级官员,重新起用被罢官的水利专家潘季驯治理黄河。在改革推向高潮时特许府、州、县的考生越级报考京师的国子监,把各地人才收罗到中央,很快组成精干的班底,形成改革的中坚力量,为建树新政作出贡献。(三)经济上,以赋税为中心的改革,清丈田亩,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扭转了财政危机采取清丈田亩之策。明朝田赋减少的根本原因是豪民兼并田地而不纳税,税赋仍加给失去田地的农民。所谓“小民税存而产去,大户有田而无粮”,是历代常见的现象,至万历时尤为严重。各地农民不断逃亡或起义反抗,田地被兼并田去税存也是重要的原因。张居正曾指出:“夫民之亡且乱者,咸以贪吏剥下,而上不加恤;豪强兼并,而民贫失所故也”。张居正在清理田赋逋欠后,进而在一五七七年提出清丈全国各种类型的田地。次年,正式实行。企图通过丈量,田地“皆就疆理,无有隐奸。盖既不减额,亦不益赋,贫民不致独困,豪民不能并兼”张居正.张文忠公全集[Z].上海:商务印书馆,1989.455.。一五八一年,田地丈量完毕,总计田七百一十万三千九百七十六顷,较弘治时的统计数字多出三百万顷。虽然执行丈量的官吏或改用小弓丈量,以求田多,有的豪猾势家也千方百计进行抵制,致使这一数字不很确切,但毕竟把地主豪强隐瞒的土地清查出了不少,使豪民的隐田逃赋受到打击。湖广等地原来垦田数字减少最多,经清丈后增额最多。明朝的赋税制度是向土地所有者征收田税,按人头派差役,所以土地和户口是王朝财政和劳动力的主要来源。随着兼并势力的发展,民间的土地和人口逐渐集中到勋臣、贵戚和大地主的名下。万历五年开始调查,次年即通令清丈全国田地,详审细核,三年查出漏税土地八十余万顷,从严打击了违法的权贵地主,迫使他们守法,不敢轻易欺隐,小农免受赔累,国赋按时收纳,扭转了财政亏损。后人评价这一举措说:“既不减额,亦不增赋,贫民之困以纾,而豪民之兼并不得逞。”董其昌.神庙留中奏疏汇要[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470.清丈田亩后,locatedintheTomb,DongShenJiabang,deferthenextdayfocusedontheassassination.Linping,Zhejiang,1ofwhichliquorwinemasters(WuzhensaidinformationisCarpenter),whogotAfewbayonets,duetomissedfatal,whennightcame第7页 又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前朝试行过的一条鞭法,对赋役制度作了全面的改革。《明史·食货志》说:“一条鞭法者,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故谓之一条鞭”。《续通典》卷七说:“一条鞭法,通计一省丁粮,均派一省徭役,于是均徭、里甲与两税为一”。在调整经济政策的同时,又把兴修水利作为发展生产的重要课题。历来治河的方针只顾漕运,为朝廷运粮,不顾民生,因此大多采用分疏黄河的办法保障运河渠道的畅通,也就是在黄河下游多开枝河,分泄河水,这种办法容易淤塞河道,垫高河床,但却急功近利为历代王朝惯用。张居正大力支持水利专家潘季驯摒弃传统方法,采取漕运与民生兼顾的方针,筑堤束水,以水攻沙,利用奔腾的河水,冲沙入海,自此多年没有大患,使得黄河两岸“十年弃地转为耕桑,河上万艘捷于运输。”张居正.张文忠公全集[Z].上海:商务印书馆,1989.165.保障了生产,稳定了政府的财源。(四)军事上,采取先发制人之策,防卫边疆作为一个与俺答汗和平解决边疆冲突的早期倡导者,他驳回了好战的兵部尚书谭论提出的建议,在草原上对蒙古游牧部落发动先发制人的攻击,他给有能力发动这样一次进攻的戚继光以明确的指示,他的主要目的是保持和平,而不是进攻性的军事行动。在军事将领的任用上,毫无顾忌的任用有才能的将领,如戚继光等,任命张学颜为辽东巡抚和李成梁为他下面的总兵,对不肯安静的东蒙古部落准备了一个有力的答复,调能干的将领王崇古总督宣府、大同和山西军务,证明是一个更大的成就。正是王崇古诱导俺答汗接受了一种和平解决的方法。同时殷成茂当了广东提督,一再打败此地区的造反者和海盗。这一大批有才能的将领的任用,不仅使他们的才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了才智,还有效的保卫了边疆,为政治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对于改革的成效,清代历史学家张廷玉评论说:“自是,一切不敢饰非,政体为肃。”张廷玉等.明史·列传·张居正[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重新出现强有力的政府机制。嘉靖末年国家粮仓不足一年之储,改革前财政空虚,入不敷出,赤字超过三分之一,改革后国家储粮可支十年,国库积银四百万两。《明通鉴》赞誉:“是时,帑藏充盈,国最完备。”这丰硕的成果已经载入史册,在中国历史上熠熠生辉。三、张居正的喜好谀扬的性格造成其身后悲剧万历五年,张居正迎来了最大的考验。正当改革从政治推向经济之时,张居正父亲去世,按明朝礼制规定,在职官员自闻父母丧日起,要辞官守孝三年,如有特殊情况,经皇帝特批,可以继续留任,称为“夺情”。明朝是重孝的王朝,在明中叶就已多次申令,不准夺情,按惯例张居正也要遵守,可新政正是方兴未艾之时,张一离任,形势可能逆转,支持改革的官员倡议夺情留任,这就引起一场轩然大波,反对派纷纷攻击这是:“忘亲贪位”,“背公议而殉私情”,“亲死而不奔”是“禽彘”张廷玉等.明史·列传·邹元标[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张居正对此不屑一顾,侧目而答:“今言者已诋臣为不孝矣。斥臣为贪位矣,詈臣为禽兽矣,此天下之大辱也,然臣不以为耻也。”张居正.张文忠公全集[Z].上海:商务印书馆,1989.55.对于“恋权”的责难,他坦然回敬说:“恋字一字,纯臣所不辞!”揭露反对派是“借纲常之说,肆为挤排之计”张居正.张文忠公全集[Z].上海:商务印书馆,1989.56.,进行无情打击,致使反对者再也无力公开抗争。“夺情风波”显示了权力巅峰上的张居正驾驭权柄的能力,似乎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然而谁也不曾想到,精力犹旺之时,一场宿疾痔疮的复发竟然要了张居正的命。万历十年六月二十日,太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张居正病逝。locatedintheTomb,DongShenJiabang,deferthenextdayfocusedontheassassination.Linping,Zhejiang,1ofwhichliquorwinemasters(WuzhensaidinformationisCarpenter),whogotAfewbayonets,duetomissedfatal,whennightcame第7页 由张居正个人主导的这场改革中产生的恩怨,也预示身后隐伏的危机,这就是人在政在,人亡政息。万历十年六月张居正病逝,同年十二月反对派开始发难,张居正被满门查抄,家属饿死十多人,凡被认为与张结党的官员,统统被削职。至于他一腔心血建树的新政,更是付诸流水。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你能怪罪世情无常,人心不古吗?一个位极人臣的首辅,权势之大,熏天赫地,附骥攀鸿者如蝇逐臭,自古如此,本不足为奇。奉迎某人实际上是奉迎某人手中的权力及其带来的利益,权在利存,权失利亡,这权和利驱动一批批人摧眉折腰,阿谀谄媚。张居正喜好谀扬的性格,更助长了此风的增长,导致他利令智昏,不可收拾。张居正在声色犬马的生活中尚能保持一定的自律,内心深处喷发的权势张扬的欲望,却日益膨胀,他不惜偏信各种阿谀奉承之词,排斥逆耳的忠言,引得趋权附势者趋之若鹜。所以,他的同辈人都承认他的才能和政绩,却很少有人与他结成知己。权势欲促使他步入权力的高峰,吸引众多的附和者,也跌入友情的低谷,使朋友敬而远之。    成也是权势,败也是权势,权势太盛而不加节制,陶醉在阿谀奉承中不能自拔,是张居正致命的弱点。四、张居正用生命见证了自己的改革,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改革史上最后一颗耀眼明珠作为一个改革家,张居正不愧有杰出的才干和坚强毅力。他治学,人谓:“最称严核”(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Z].北京:中华书局,1980.96.;他治家,人谓:“教子极严”(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Z].北京:中华书局,1980.96.;他治国,人谓:“有才有识,故能担荷宇宙,勿徒以权臣相拟。”(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Z].北京:中华书局,1980.96.风云际会中形成他刚毅、深沉、傲然、机警的品格,在改革中充分展示了他卓而不群的风采。然而,他骄横、专断、偏狭,喜奢华,且好听阿谀奉承之词,致使他用人选才失误,加速新政的破灭,是改革失败的主观因素。相权与帝权的矛盾以及对权贵的打击等是客观原因。张居正熟读经书史籍,对历代改革家的厄运并非无动于衷,明人史书记载说,他晚年“亦自知身后必不保”(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Z].北京:中华书局,1980.96.,但他仍然矢志不移推行改革,一再嘱告下属:“诸公宜及仆在位,做个一了百当。”充分表现出他的坚强意志和自我献身的精神。同时代的深恨张居正的著名文人王世贞在为其作的传记中这样评述:“当居正之进阁,阁臣凡六人……居正最后拜,独谓辅相体当尊重,于朝堂倨见九卿,他亦无所延纳;而间出一语,辄中的,人以是愈畏惮之,重于他相矣。”清代名臣张廷玉如是评价张居正: 张居正通识时变,勇于任事。神宗初政,起衰振隳,不可谓非干济才。而威柄之操,几于震主,卒致祸发身后。《书》曰“臣罔以宠利居成功,可弗戒哉。”张廷玉等.明史·列传·张居正[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走进近代,史学家更是对其褒言甚多,朱东润这样评价张居正: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并不乏有起自平民而荣登宝座的皇帝,刘邦、朱元璋都以开国的一代君主享名青史,但却少有出身寒微而力挽狂澜的宰相,张居正就是罕见的一位。他从秀才、举人、进士,官至内阁大学士,从平民中崛起,在明朝万历王朝初年当了十年首辅,协助十岁的小皇帝,推行改革,把衰败、混乱的明王朝,治理得国富民安……历史就是这样令人悲欢啼笑,当年诽谤新政的又何尝料到日暮途穷时梦想追回改革的盛景而时不再来呢?唯有一代勇士燃起的点点星火,长留中华民族的星空。历史嘲讽的不是张居正改革,而是断送改革的封建专制主义体制,这是公正的。朱东润.张居正传[M].海南:海南出版社,1993.2locatedintheTomb,DongShenJiabang,deferthenextdayfocusedontheassassination.Linping,Zhejiang,1ofwhichliquorwinemasters(WuzhensaidinformationisCarpenter),whogotAfewbayonets,duetomissedfatal,whennightcame第7页 张居正以其坚强的意志和自我献身的精神,将昏暗腐朽的晚明王朝带向了一个新的光辉阶段。然而统治者的怠政、反对派的反击、以及自身喜好谀扬的性格等使其改革最终走向失败,并且同历史上的著名改革家商鞅、李斯、王安石等下场是不尽相同,值得深思。但是,其改革,是值得后人赞誉的,他的改革手段,方法等等都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可以说,张居正的改革是在挽救整个晚明王朝,但是结果却不如他愿。他励志改革,但政亡人息,身后不保,令世人惋惜。参考文献[1]樊树志.张居正与冯保——历史的另一面[J]《复旦学报》,1998(1).15-18.[2]韦庆远.张居正和明代中后期政局[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3.[3]张廷玉等.明史·列传·张居正[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4]张居正.张文忠公全集[Z].上海:商务印书馆,1989.185.[5]张居正.张文忠公全集[Z].上海:商务印书馆,1989.190.[6]张居正.张文忠公全集[Z].上海:商务印书馆,1989.146.[7]张居正.张文忠公全集[Z].上海:商务印书馆,1989.15.[8]张居正.张文忠公全集[Z].上海:商务印书馆,1989.95.[9](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Z].北京:中华书局,1980.146.[10]张居正.张文忠公全集[Z].上海:商务印书馆,1989.111.[11]张居正.张文忠公全集[Z].上海:商务印书馆,1989.85.[12]张居正.张文忠公全集[Z].上海:商务印书馆,1989.65.[13](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Z].北京:中华书局,1980.144.[14]张居正.张文忠公全集[Z].上海:商务印书馆,1989.455.[15]董其昌.神庙留中奏疏汇要[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470.[16]张居正.张文忠公全集[Z].上海:商务印书馆,1989.165.[17]张廷玉等.明史·列传·张居正[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18]张廷玉等.明史·列传·邹元标[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19]张居正.张文忠公全集[Z].上海:商务印书馆,1989.55.[20]张居正.张文忠公全集[Z].上海:商务印书馆,1989.56.[21](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Z].北京:中华书局,1980.96.[22](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Z].北京:中华书局,1980.96.[23](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Z].北京:中华书局,1980.96.[24](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Z].北京:中华书局,1980.96.[25]张廷玉等.明史·列传·张居正[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26]朱东润.张居正传[M].海南:海南出版社,1993.2.locatedintheTomb,DongShenJiabang,deferthenextdayfocusedontheassassination.Linping,Zhejiang,1ofwhichliquorwinemasters(WuzhensaidinformationisCarpenter),whogotAfewbayonets,duetomissedfatal,whennightcame第7页 DiscussingonZhangJuzhengandhisreformAbstract:ZhangJuzheng,withstrongselfwillandthespiritofdedication,leadthedarkanddecadentLateMingDynastytoanewgloriousstage.Butitfailedultimatelybecauseofthedecadentoftherulers,thecounterattackoftheoppositionandtheirownpreferencesflatterYang’scharacterwhichissimilartothefamousreformer-----ShangYang,LiSi,WangAnshibutnotallthesame.However,thereformisworthypraisebecausehisreformmeansandmethodbothhaveastrongpracticalsignificance.ItcanbesaidthatZhangJuzhengreformistosavethewholeMingDanastybuttheresultwaslessthanhewouldliketo.Hepursuesagoalwithdeterminationtoreform,buttheresultisoppositetowhathethoughttobe.Thereformfailedatlastandhegotnothingformit.Whichisatragedyinthehistory.Keywords:ZhangJuzheng;Reform;CharacterlocatedintheTomb,DongShenJiabang,deferthenextdayfocusedontheassassination.Linping,Zhejiang,1ofwhichliquorwinemasters(WuzhensaidinformationisCarpenter),whogotAfewbayonets,duetomissedfatal,whennightcame第7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