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思想与经济管理

法家思想与经济管理

ID:17955902

大小:52.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9-11

法家思想与经济管理_第1页
法家思想与经济管理_第2页
法家思想与经济管理_第3页
法家思想与经济管理_第4页
法家思想与经济管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法家思想与经济管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法家思想与经济管理一、法家对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意义:法家的制度建设,偏重于人和人之间利益的对立性,主张人性自为,坚持君臣异利,从最坏的角度思考问题,对克服人性之弱点,建立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很有帮助。二、法家的管理思想:(一)、前期秦晋法家的管理思想:1、李悝:第一件事制定了《法经》六篇,即盗、贼、网、捕、杂、具六篇;第二件事“尽地力之教”,按乐、书、礼、数、射、御六门课程培养人才;第三件事就是平粜法,协调农业与工商业等其他产业的关系。2、吴起的思想:一是“损有余,补不足”二是整顿吏治:(1)“使和不害公,谗不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行义不顾毁

2、誉”(2)“塞私门之请,一楚国之俗”(3)“破横散纵,使驰说之士无所开其口。”3、西门豹:一是重视考核的重要性,二是“取信于民”4、齐威王:(1)、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2)、东柯大夫和即墨大夫,重视赏识。(3)、邹忌讽齐王纳谏。(二)、中期的法家管理思想:即商鞅变法:主要反映在治,家,强,王四个政治目标上。途径之一:就是建立小农经济方式:第一是“作为土地、货财、男女之分”使土地、货财和劳动力紧密结合。第二是“粟爵粟任,武爵武任”培育地主生产方式,换言之,培养种粮大户和军功地主。第三是发布“垦草令”,规定“任其农耕,不限多少,鼓

3、励开荒。第四是“开阡陌”。第五是实行严格的户籍制度。第六是实行愚民政策。第七是实行“家不积粟“政策。途径之二:是重农抑商,创造促进小农经济发展的良好外环境:一是主张农工商三者的综合发展,重点发展农业。二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工商业的发展:1、用赋税,徭役手段加以抑制;2、运用价格政策打击商人;3、采用多种手段限制商人的经营范围。途径之三:是强调国家政权的作用:一是国富而贫治,二是国贵少度,三是强国知十三数,重视信息。(三)            、后期法家管理思想:韩非子:以秦晋法家的思想为基础,广泛吸收先秦多派思想家的学说,“观往者得失之变”,总结春

4、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经验,评论多国时弊及政策得失,并提出自己关于统一中国的政治思想和经济思想。在稷下之宫主要学到了两点:“因任而授官,循名以责实”:意思是说根据工作任务,工作需要(任),确定工作岗位(官),根据工作岗位建立,健全岗位责任说明书(名),再把他的工作表现(实)跟工作岗位责任说明书(名)进行对照,看  奖励还是罚款,即考核。“势者,胜众之资也”即赏罚:第一赏罚分明,第二赏罚必可操作,第三赏罚必重。韩非子一生重法制深刻而偏激,如能与儒家文化相结合则完善矣。三、法家的“以法治民”与企业的刚性管理:法家的“以法治民”与企业的刚性管理法家的治国之道

5、不同于儒家。如果说儒家的治国之道是以德治为其内容的柔性管理,那么法家则是以“法、术、势”为其内容的刚性管理。所谓“法治”,是指通过赏与罚两种基本手段,建立与实施制度与规范来管理众人行为的治理方法;所谓“术治”,是指通过暗藏不露的机智方法和精巧手段来有效地控制臣下的治理方法;所谓“势治”,是指以权力为基础、创造帝王权威的集权管理模式。三者“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韩非子·定法)))所以,韩非主张以权力为基础,以“法治”、“术治”、“势治”为基本手段的控制型的刚性管理。法家与儒家是两种相互对立而又相互补充的治国之道,都有其合理的地方,也都有其片面

6、的地方。从管理学角度,法家的以“法、术、势”为其内容的刚性管理,既表现为组织的制度化管理,又表现为组织的集权控制管理。管理者根据现代管理发展的需要,可以从法家的刚性管理中吸取经验和智慧,为完善组织制度建设、为提高管理者的领导艺术、构建现代科学管理思想体系提供有价值的文化资源。一、“以法为本”与现代制度化管理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学派,在治国之道上,主张“不务德而务法”(《韩非子·显学》),认为“法者,长之本也”(《韩非子·心度》),肯定“循法而治”是建立帝王之业的根本保证。那么,什么是“法”呢?在韩非看来,“法”是“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

7、”(《韩非子·难三)))的成文法,具有客观普遍性和公开强制性,是不以一己之私意而改变的。他认为国家的强弱与奉法的严宽成正比,指出:“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韩非子·有度》)君主能否“循法而治”是决定国家兴衰存亡的重要问题。正如韩非所说:“矫上之失,话(追究)下之邪,治乱决缪(通‘谬’),细(通‘黝’)羡(多余)齐非,一民之轨(规范),莫如法。”(《韩非子·有度)))又说:“法也者,官之所以师也。”(《韩非子·说疑》)调“法治”是统一臣民言论和行为的最有效的办法,既能克服“人治”的随意性,又能提高管理的有效性。1.

8、“以法治民”的治国理念。韩非的“以法治民”的治国理念,同儒家的“以德治国”的思想是根本对立的。在韩非看来,儒家的“以德治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