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941160
大小:173.5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8-09-11
《青少年校园暴力现状分析与干预策略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青少年校园暴力现状分析与干预策略研究26目录一、问题的提出二、研究架构(一)概念界定(二)研究目的(三)研究假设(四)研究方法与过程三、青少年校园暴力现状及成因分析(一)人口学变量及影响校园暴力因素的确定(二)青少年校园暴力现状调查与分析四、青少年校园暴力行为的干预策略(一)预防校园暴力的学校政策(二)教师预防技能培训策略(三)学生行为训练策略五、研究成效分析(一)教师技能训练成效分析(二)学生行为训练成效分析(三)预防校园暴力学校政策的成效分析六、结论与思考(一)关于青少年校园暴力现状及成因调查的几点
2、结论(二)关于青少年校园暴力干预策略的几点结论(三)几点思考26一、问题的提出校园暴力问题日益严重。据山东省少年管教所统计资料表明(王子孝、李康熙,1996):近年来,收押的未成年犯中学生的比例约占10%左右;整体上看,未成年犯罪有低龄化的趋势,1991年未成年人犯入监的平均年龄为16.19岁,1992年为16.04岁,1993年为16岁,1994年为16.19岁,1995年为16岁,五年来入监的平均年龄比八十年代提前了0.84岁;从犯罪手段上看,呈现暴力化、智能化的特点;团伙犯罪仍然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主
3、要形式,据统计,1995年参与团伙犯罪的未成年人占当年收押数的66.2%。据新华网香港12月30日报道,2004年岁末,香港小童群益会邀得2万多名香港中小学生,选出他们眼中十大头条新闻。结果显示,校园暴力事件位列第一,反映儿童最关心身处环境的安全问题。不仅如此,校园暴力也是一个世界性问题。2000年4月在日本召开的八国教育部长会议已将校园暴力问题列入议事日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在制定一项有关防范校园暴力的行动计划。2001年3月5日至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召开了主题为“校园暴力和公共政策”的第
4、一次世界性会议,来自20多个国家的400多名专家和政界领导人出席了这次会议。校园暴力严重玷污了学校这一教书育人的圣洁之地,扰乱了正常的办学秩序,违背了办学的主旨,损坏了学校的形象。校园暴力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极坏的影响:(1)会在青少年中造成一种不良暗示:邪恶比正义更有力量,武力比智力更有价值;(2)今日的问题学生,很可能就成为今后的犯罪分子,其后果是相当危险的。法林顿(D.P.Farrington,1989)发现,在12岁—14岁被老师评定为攻击性严重的学生中,22.4%的人随后因暴力行为而被定罪;在
5、被老师评定为攻击性较弱的学生中,只有7.2%的人犯罪。前一种情况可以解释暴力犯罪人中的60%。斯塔廷(H.Stattin)和马格努森(H.Magnusson)(1989),罗宾斯(L.Robins,1978)也得到了类似的数据,他们发现儿童期的打架斗殴可以一致地预测成年期的暴力行为。因此,不论是从维护学校正常办学秩序的角度看,还是从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角度看,关注校园暴力,研究校园暴力,都是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26但是,当前许多学校一味追求升学率,忽视学校德育工作;更为严重的是,有许多学校对校园暴力讳疾
6、忌医,“家丑不外扬”,不愿将其向社会公开以寻求帮助,也未能采取相应的措施;教育方式存在严重问题,仍停留在批评——处罚——送工读学校——进少管所的传统模式上,教师缺乏必要的培训;家庭教育也存在着许多不足;影视暴力文化泛滥;国家缺乏相应的法律规范等等。理论研究相当匮乏,实证性研究几乎空白;国外,大多数的研究也仅仅停留在暴力的事件的报道和浅显的分析论述上,缺乏系统、完整的研究。鉴于此,我们觉得在当前的形势下,研究校园暴力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二、研究架构(一)概念界定关于校园暴力的定义,不同研究者
7、有不同的观点。许多研究认为,校园暴力是指与在校师生有关的一切暴力行为。它既包括针对在校师生实施的身体上、心理上的暴力行为,也包括对学校财物或师生财物的暴力行为,以及师生对校外人士实施的暴力行为。从施暴者来看,它既可以是教师、学生,也可以是社会上的人士;从受害者来看,一般为在校的学生和教师,但也不排除因师生暴力行为造成社会人士的伤害;从发生的地点上看,发生地可以是校园,也可以是校园外的其他地方;从实施的对象上看,可能是人,也可能是物。在本研究中,校园暴力行为指的是发生在校园内,对学生的身体甚至生命造成侵害
8、的行为。它主要发生在学生与学生之间,按程度的不同,分为轻度校园暴力行为、中度校园暴力行为和重度校园暴力行为。(二)研究目的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1.了解高中生校园暴力行为的类型及分布情况;2.探讨具有不同人口学特质的高中生,其校园暴力行为的差异程度;3.探讨影响校园暴力行为因素与校园暴力行为之间的相关程度;4.寻找干预校园暴力的有效方法和策略。(三)研究假设根据上述研究目的,我们提出了以下研究假设:261.具有不同人口学特质(包括性别、年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