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优化教学管理论文

课堂优化教学管理论文

ID:17911560

大小:2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9-09

课堂优化教学管理论文 _第1页
课堂优化教学管理论文 _第2页
课堂优化教学管理论文 _第3页
课堂优化教学管理论文 _第4页
课堂优化教学管理论文 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堂优化教学管理论文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课堂优化教学管理论文课堂优化教学管理论文课堂优化教学管理论文课堂优化教学管理论文课堂优化教学管理论文课堂优化教学管理论文  在现代认知心理学理论研究基础上,现代哲学认识论正切开新的视角探讨认知的两极性及其张力。我们探索小学数学教学的认知活动就是以此为理论依据的。  所谓“张力”,实际上是一种拉力,是物体间或物体各部分间所能承受的拉拽的力量。其相互作用具有命名物价形变或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效应。认知张力则指在认知活动中,由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形成的各种思维结构与方式,即思维的立体网络。主体的探索使这种立体网络发挥出最大

2、功能,从而获得比较稳定的、高级的认知效果。随着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与不断完善,我们已经形成了这样几点基本共识:1.教学必须充分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2.必须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参与教学全过程;3.必须尽最大可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各种可能性;4.必须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打开思维通道,形成“顺应”“同化”的态势,获得比较高级的认知学习。这些基本认识不仅证明认知的张力是客观存在的、可能的,更为重要的是,它启示我们要加强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有关“认知张力”的研究,以此来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主客

3、互动是认知张力的条件  主体性、客体性是认知的两极,是互动的、对立统一的。在认知活动中缺一不可。教学中的主体是学生和教师。我们平常说的“主体”“主导”是主体性的两个方面。教学中的客体是学习材料,包括教材、实物、图片、音像资料以及供操作使用的学具等等。  为什么说主客互动是认知张力的条件呢?  教学中的认知,是主体获取关于客体的知识或原理的基本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认知活动中的主体因素,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下获得数学知识技能,形成相应的能力,发展智力,这是主体认知活动中的“合目的性”。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是很明确的。但是

4、,我们应该注意到,学生在认知活动中并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能动的。这种主动性、能动性使其在认知活动中可以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思维过程,并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扩展思维空间,积极深入到学习材料的意义、结构及本质特征的探索中去,不断获取认知成果,进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这种“展开”“探索”的过程,正是认知“张力”的过程。因此,主体性是认知张力的决定性因素。  刚入学的一年级儿童对10以内数的认识过程,能很好地说明主体性是认知张力的决定性条件。从认识1开始,孩子们经过认、数、摆个数是1的物体,抽象出“1”这个数概念,然后进行读、写

5、、认。这时,孩子们绝不会满足于幼儿园里对“1”的具体操作,否则就会表现得冷淡和缺少耐心。“1”的认知过程中所开展的六七种活动,正是认知的不断“张力”。接下来认识2—10,他们仍不会满足于上面的六七种方式,他们盼望有进一步“张力”的认知,发现和获取更新奇的东西,由此而带动出更具数学性的认知张力:数的大小比较;数的分解、组成;数的连续;序数、基数的出现;加减法的产生;运算的进行等。可谓丰富多彩。学习者和学习材料同步互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认知客体——学习材料,则是认知张力的必要条件,它以“合规律性”的原则呈现。改革开放以来,

6、教育思想、教学观念的转变,促进了教材的改革与进步。人教版的义务教材在实验本的基础上作了新的改进,形成了一套比较科学的便教便学的知识体系、结构体系。比如小学数学教材既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数学学科的特点,又考虑到知识的呈现过程与学生获取知识过程的有机统一,改变了过去那种单纯重结论轻过程,重知识传递轻学生参与的单一滞后的模式。尤为突出的是,教材中“想一想”多了,“摆一摆”多了,例题中要求学生“填空”的地方多了,“解法一、解法二”多了,“比较课”多了,“整理与复习课”多了,从而使学生进入到认知结构的深层次中。何为认知结构的深层次呢?“

7、经验—知识结构”。它包括两个方面的要素:经验知识要素;逻辑数理要素。前者不难理解,后者指主体认知客体所获得的经验知识并非处于混乱无序的状态,而是以一定的方式构成一个有序的整体。小学数学“比较课”、“整理也复习课”实质上是一种深层次的认知结构课。比较相同点和不同点,正是为了把一组数量关系纳入一个有序的高级结构中去。学生一旦获得这种高级结构的认知,他们“同化”“顺应”的能力将大大提高,解决问题的速度也大大加快,“有结构”的材料也就大大张开了认知的空间。例如“分数乘除法应用题”,不管是一般的还是稍复杂的,都将纳入到“一个数乘以分数”

8、的意义上来认知,也就是说“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张开后,可以呈现出不同的方式,提供不同的刺激情境,让学生强化意义的理解。而由分数的意义张开的诸如“求甲数是乙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求甲数比乙数多几分之几”、“甲数与乙数的比”等等,都成为一组有结构的材料,推动主体建立有序的整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