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904547
大小:2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9-09
《语文教材文学性探讨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语文教材文学性探讨语文教材文学性探讨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学性,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鉴赏能力和审美意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用文学情趣去陶冶学生,用文学形象去激励学生,充分发挥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拓展语文的广度和深度,增添语文学科的文学性。高中语文教材在语文教学中起到的是蓝本的作用,用他去设计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学性、文学素养,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依据作用。因而,我们要结合当前高中语文教材的文学性,强调对审美的探究,注重文学的象征意义和文学典型文化,使学生在教材作品鉴赏过程中,能够品味到文章的语言美,感受到作品的象征意义和典型形象的魅力意蕴,领悟语文文学性内涵。最终,中学文学教育的
2、教学目的是:学习我国和外国的优秀文学作品,培养文学语言的语感,发展形象思维,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发展个性,健全人性;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喜爱外国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陶冶崇高的情操,提高文化素质。 高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他们都具有一定的文学性,他们记载着文化的岁月,传承着民族的精神,是值得我们自豪的文化瑰宝。是学生学习和提高人文素养的最佳教材,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例如《诗经》中的《氓》,描写的是春秋时期女子从恋爱、结婚到被弃的全过程。表达了女子对丈夫负心的强烈怨恨,反映了当时妇女的悲惨命运,为学生成功塑造了当时社会中女子执着、
3、痴情、坚毅的典型形象。而学生分析、明确这一形象的过程,就让他对作品的背景、内容、手法等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这就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这一作品所蕴含的文学性。关于人物形象方面的文章还有很多,特别是一些小说,《阿Q正传》中的阿Q,《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陈奂生进城》中的陈奂生等。而经过千百年岁月淘洗的经典文言名篇,在鉴赏层面应该有着比白话文名篇更为精彩的内容有待师生发掘。《廉颇蔺相如列传》中除了人物形象刻画得非常丰满外,对话描写也十分突出,恰恰是其文学价值的集中体现,因而鲁迅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文学性也存在于话语之中,并进而承认文学文本与生活的深厚渊源。我们通过学习,去深入感
4、受文学语言的潜在魅力,去深切体悟文学语言中的情感因素和美的特质,能动地缩短读者与作者之间的距离。比如读李密的《陈情表》,我们就要去感受语言文字中那种直切肺腑的深沉和凝重;读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我们就要用心体悟古仁人志士忧国忧民却又怀才不遇的凄凉心境;读曹操的《观沧海》、《龟虽寿》,我们就要借助语言文字感受古代英雄的慷慨豪迈;读杜甫的“三吏”“三别”,我们就要从字里行间咀嚼出战争带给人民的深重灾难和诗人的良苦用心。《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所展示出的道德情操,《过零丁洋》所凝聚的民族气节,《烛之武退秦师》、《触龙说赵太后》、《邹忌讽齐王纳谏》等对古人的聪明睿知的展示,《勾践灭吴》对人的精神力量的肯定
5、,《寡人之于国也》、《过秦论》等对治国得失的规劝和考证,《劝学》对人的个性品质的培养等。只有引导学生去感悟文本当中所包含的文学性的内容,学生才会入情入境地品读文章,从而对语文教材产生浓厚的兴趣,也才会对语文学科产生兴趣。同时,对学生的成长与成才起到积极的塑造作用。《荷塘月色》,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文中所写的荷塘是月光下的荷塘,所写的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作者的高明之处是将描写荷塘与描写月色巧妙地结合起来,突出了物境之美。之所以能如此巧妙,归功于传神的动词、巧妙的叠词,以及通感等修辞。注意到作者在文章中营造的美:自然美、意境美、亲情美、语言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增强文学修养。学生
6、在阅读的基础上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及艺术手法的表现力。再如《林黛玉进贾府》,学生从了解《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和它的思想性、艺术性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等这些方面去把握作品的文学性,更加深入地去理解作品。 叶圣陶先生说:“要养成读写的知能,非经由语文学和文学的途径不可……站定语文学和文学的立场,这是对于国文教学的正确认识。从这种认识出发,国文教学就将完全改观。”张志公先生在1984年提出在中学语文中要进行文学教育。他洞察到当前语文教学的一大弊病:“目前的语文教材里有比例很不小的文
7、学作品,但并不是用来进行文学教育,而是用来进行‘读写训练’的,连古典文学作品也不例外。这样的语文教学、语文教材,实际上是一种互相掣肘,两败俱伤的作法。”他认为“应当向儿童、少年、青年进行文学教育”,提出在开设语文课的同时,“从初中起,增设文学课”。其任务是:“指导学生阅读丰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获得必要的文学知识,培养和提高文学素养,同时寓思想教育于其中,培养远大的理想抱负,高尚的趣味情操,并寓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