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884283
大小:30.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9-08
《提高城市建设水平的若干思索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提高城市建设水平的若干思索提高城市建设水平的若干思索提高城市建设水平的若干思索提高城市建设水平的若干思索提高城市建设水平的若干思索提高城市建设水平的若干思索提高城市建设水平的若干思索 摘要:城市不仅是一定地域的经济和政治中心,也是这一地域的文化中心,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独特的重要地位。当前,城市化、全球化在带来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和生活改善的同时,也给当代人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城市发展正面临着传统消失、建设趋同、缺乏个性和特色、环境恶化和高耗能等突出问题,建设性破坏和破坏性建设的威胁依然存在。建设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城市这一基本目标,要求我们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城市建设理念,致力于
2、全面提高城市建设水平,因此,有必要对有关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城市建设;生态园林;城市设计;节能建筑 c一、以建设“宜居城市”为目标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城市支援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新阶段。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各地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很快,全面提高我国城市建设水平的时机已经成熟。当前,建设“宜居城市”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迫切需要。 “宜居”就是适宜人类居住,“宜居性”是指空间、社会和环境的特点和质量。建设“宜居城市”,提高城市建设水平,应在提高“三个质量”上下功夫:一是提高“空间质量”。在
3、城市布局及其美感、土地使用方式、人口和建筑密度、公共设施等方面应加强研究,制定相应的总体规划,提出明确的目标要求,使具体工作有章可循,并要采取积极措施加以推进。二是提高“社会质量”。从实际出发,制定相应的政策,着力解决社会公平问题,让所有人都享受到所居住区的各种权益,包括住房、基础设施及其服务、食物、水、空气、教育、医疗等等。三是提高“环境质量”。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利用先进技术,使城市生态系统得到尊重和延续,保护大自然的质量。解决人居环境要遵循五项原则,即生态原则、经济原则、科技原则、社会原则、文化原则。五个原则中生态原则为首要原则,强调正视生态困境,
4、提高生态意识。实现科技追求与艺术创造相结合、人居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普通民众与社会共同利益密切关注的完美结合。 二、打造生态园林城市 减少城市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压力,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系统,实现人与自然、城市与乡村之间的相互和谐,应该成为城市发展的基点。建设生态城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方向。生态园林最早起源于欧洲,20世纪20年代,面对迅猛的城市化进程,从保护自然景观出发,景观设计师们就开始将城市绿地规划成与自然一致的植物生境和植物群落。实践证明,这一举措对于提升城市建设水平具有深远意义。 生态园林可弱化城市硬质景观,从城市设计角度讲,大量的拥
5、挤的城市硬质景观会对生活在其中的人们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而生态园林可大大弱化高楼大厦等城市硬质景观对人的影响,使城市环境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和尺度,有益于身体健康。同时,生态园林由于大量使用乡土植物,更能体现城市的地域特征,使景观风景有独特的韵味。 同时,生态园林具有明显的城市气候调节作用。生态园林的结构主要以复层林为主,乔、灌、花、草合理搭配,以枝叶繁茂、吸尘减噪、遮荫效果好的大型乔木为主调树种,植物的呼吸和蒸腾可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改善城市逆温层,减少城市硬质景观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加城市空气湿度,提高空气流通速率。生态园林接近自然的特征和较为稳定的植物层级结构及能量
6、服务功能,可有效增加城市生物的多样性,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 打造生态园林城市,应走城乡一体化的城市绿化路子。结合地域特点,体现城市特色,开展城市绿化工作,把园林绿化与地质地貌的恢复治理结合起来,尽量使用乡土绿化树种,驯化培植野生植物,把乡土树种和地带性植物作为新城区生态绿地设计建设的基础。利用生态位理论和植物物种间的关系,建立稳定并具有自我维持能力的植物群落,形成良性循环机制。同时,注意解决城市中工业企业造成的环境污染,既要加强企业自身设备净化,认真处理排放物,从充分利用废弃物的角度,最大限度地做好变废为宝工作。同时,又应因地制宜地大面积发展城市生态园林,利用最有效、最节
7、约的办法改善生态环境。 三、提升城市设计和建筑品位 一是提升城市内涵。城市内涵、城市功能是城市品位的重要标志。因此,我们既应重视城市外延的扩大,又应重视城市内涵的挖掘,既要把城市做大、做强,又要把城市做精、做美,建设特色、精致、和谐型城市。 二是提高建筑文化品位。增加文化内涵是好建筑的关键所在,建筑的文化内涵与文化品位决定建筑设计水平的高低,文化是建筑创作的核心、品牌的灵魂,建筑是文化的载体,可以而且需要别种艺术文化扶持、烘托,但只有在有助于该建筑的意义表达,并且成为建筑有机部分的前提下才可取。建筑设计的竞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