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农民田间学校介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农民田间学校农民田间学校的由来 v 最初农民田间学校(FFS:FarmerFieldSchool)是为培训印尼稻农学习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技术而开办的。1984年FAO开始在东南亚实施水稻IPM项目,1992年FAO在IPM项目实施中总结出在田间全生长季办农民田间学校的方法是使农民转变观念,改变乱用药现状,增加效益,保护环境的最好方法 农民田间学校在我国的发展 v 1989年我国加入联合国粮农组织项目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以来,农民田间学校模式在水稻、棉花、蔬菜、茶叶、果树等农作物有害生
2、物综合治理中推广应用。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与创新,农民田间学校模式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农业推广体系中的一项重大创新,解决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最后一道坎”的问题 农民田间学校的概念 农民田间学校就是一所没有围墙学校,是以“农民”为中心,以“田间”为课堂,以“实践”为手段,以“能力建设”为目的,以农民、辅导员为主进行信息、技术交流,经验分享的平台(模式) 农民田间学校的工作理念 v 推广教育的过程是给人,而不是为人工作的过程v 推广教育的过程是帮助别人自立的过程,而不是使他们有所依赖v 推广教育的过程
3、是农民和辅导员之间双向交流的过程v 以人为本、能力为先、自下而上的培训理念 农民田间学校的教学模式 v 三权:自主权、发言权、思维权v 三式: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v 三重:重需要、重实践、重技能v 三动:动手、动脑、动口v 三多:多途径、多手段、多方法 农民田间学校的培训特点 v 实操性v 针对性v 时效性v 实用性农民田间学校的目标 v 增强农民的自信心、生态意识、标准化生产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农民自主生产、科学决策和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农民素质v 为新农村建设培养有文化、懂
4、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v 解决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最后一道坎”的问题。使科技真正入户,将科技成果实实在在的送到农民手中农技推广最后一道坎v 改革开放开放以来,小规模经营农户很难将农业推广部门传授的新技术付诸实施。其原因:Ø 小规模农户生产条件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Ø 面临问题种类和问题的严重程度方面存在差异Ø 农民个人教育背景、经验和习惯方面的差异Ø 家庭经济现状及农民希望达到的目标存在差异 农民田间学校与常规培训的比较 v 传统技术推广告诉农民做什么Tellfarme
5、rswhattodo v 农民田间学校教农民如何解决问题Teachfarmershowtosolveproblems 比较内容常规方法田间学校参与主体外来者农民操作途径自上而下 自下而上方法简单的命令式、权威性参与,互动,透明,互相分享沟通模式单向,专家,官员为主,居高临下双向,互动,平等,相互学习对目标群体的态度和基本评价 素质低,保守-没有决策能力,-外来者必须代替他们选择和决策-农民是理性的、他们有自身的价值观、掌握乡土知识-有决策能力,但需要参与和赋权与农民的关系平等,尊重不平等,心理
6、歧视目标导向告诉农民做什么教农民如何解决问题 创建农民田间学校基本条件 v 1、有1-2名经过培训者培训的(TOT)辅导员v 2、25-30位自愿参加的农民(固定)v 3、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活动场所v 4、有一块试验田0.5-10亩v 5、根据农民需求设计培训内容v 6、某种作物的全生长季节的培训v 7、每周培训一次,每次半天v 8、农民5人左右编一组,以小组活动进行培训v 9、第一次培训为农民需求调查,签定学习合同v 10、培训前后各测验一次(BBT)v 11、培训过程遵循学习循
7、环的规律v 12、以田间实践活动为主v 13、能力建设为核心v 14、全程的质量监控 农民田间学校学员的选择 v 共同的利益群众v 主要收入来源相同v 不同的人员结构(领头人、社会性别、年龄)v 人数25-30人之间 农民田间学校活动场所的选择 v 便利性v 共融性v 适合开展今后的活动v 安全性v 社区的活动中心 农民田间学校训前训后票箱法测试 v 训前是了解学员存在的问题,制定培训目标和计划v 训后是为了评估培训效果,制定后续计划提供依据 票箱测试法 v 采用票箱测试
8、法(Ballotboxtesting):v 每道题的选项分别用红、黄、绿三种颜色示意,农民学员认为哪种颜色代表的选项正确,就撕下相应颜色的纸片,写上自己的学号,投入到答题票箱,依次答完20道题,测试要求在田间现场进行。测试方法形象、直观、简单,针对不同文化程度的人都方便应用一次农民田间日活动程序 v 上次活动内容的回顾v 本次培训内容介绍,与上次活动的关系v 开展活动Ø 下田观察或做试验Ø 分组分析讨论观察或试验的情况Ø 制作AE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