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鲁士大帝的嗣裔:从波斯到伊朗

居鲁士大帝的嗣裔:从波斯到伊朗

ID:17878129

大小:4.67 MB

页数:48页

时间:2018-09-08

上传者:U-14522
居鲁士大帝的嗣裔:从波斯到伊朗_第1页
居鲁士大帝的嗣裔:从波斯到伊朗_第2页
居鲁士大帝的嗣裔:从波斯到伊朗_第3页
居鲁士大帝的嗣裔:从波斯到伊朗_第4页
居鲁士大帝的嗣裔:从波斯到伊朗_第5页
资源描述:

《居鲁士大帝的嗣裔:从波斯到伊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居鲁士大帝的嗣裔:从波斯到伊朗2018-01-1700:00来源:叙拉古之惑《亚历山大大帝在居鲁士大帝的陵墓前》(AlexanderattheTombofCyrustheGreat)。作者Pierre-HenrideValenciennes(1750-1819)。描述了亚历山大大帝祭扫波斯帝国的创立者居鲁士大帝陵墓的情景。《居鲁士大帝》(CyrustheGreat)。作者不详。阿契美尼德帝国居鲁士大帝(前600或576年-前530年,在位约29-31年)即居鲁士二世,波斯帝国的创建者,阿契美尼德王朝(Achaemeniddynasty)的第一位皇帝。 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祖先是阿契美尼斯(Achaemenes),他在前705-前675年统治着叫做波斯(Persia)的王国,他的儿子Teispes把定都于埃兰(Elamite)。当时伊朗高原的大部分地区处于强大的米底王国(Medes)的统治下。居鲁士大帝在前559年登基,前550年灭亡了米底王国,统一了伊朗高原,前539年他又攻占了巴比伦,统一了美索不达米亚。这些从阿契美尼斯到居鲁士大帝的历史是后来的皇帝大流士一世补写的。希腊人的记载则是个神话:阿契美尼斯的父亲是希腊英雄帕休斯(Perseus),母亲是埃塞俄比亚公主安德洛墨达(Andromeda),阿契美尼斯是宙斯的孙子。这样一来,波斯帝国的历史,就有两种计算方式:前705-前330=375年(从阿契美尼斯算起)前550-前330=220年(从居鲁士大帝算起)不管怎么说,波斯帝国,又称第一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帝国(AchaemenidEmpire,前550-前330年)是古代世界最大的一个帝国,历经了200-400年之久。波斯帝国当时占地面积超过400万平方公里,人口估计在5000万以上。居鲁士大帝的统治疆域:西边到以色列,土耳其和达达尼尔海峡,东边到巴基斯坦和印度河流域,南边到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阿拉伯半岛和阿曼等地,北边到格鲁吉亚,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一带。波斯帝国的中心,位于现在的伊朗地区。古希腊时期的历史学家,对波斯帝国的统治者评价,不少都是负面的,唯一的例外是居鲁士大帝:仁慈宽容,创立了「大统一,小自治」模式,将50多个国家整合为一。公元前530年,居鲁士大帝在出兵攻打今天哈萨克斯坦的锡尔河(SyrDarya)地区的一个游牧部落联盟马萨格泰人(Massagetae)时,兵败被杀。历史记载:居鲁士大帝战败后,他的头被割下来,并被送给马萨格泰人的女王托米丽司(Tomyris)。所以,居鲁士大帝的坟墓实际上是一个「衣冠冢」。但是没有任何历史学家耻笑居鲁士的死亡:南征北战一生,理应战死疆场的古代英雄。这个陵墓现在是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居鲁士大帝的「人权,政治,军事思想,对后世影响巨大」:他的思想,首先传播到希腊地区,得到希腊各个城邦国家的认同。在波斯帝国200年后被希腊人征服后,他的影响继续存在。例如,希腊联军统帅亚历山大大帝,曾祭拜居鲁士的陵墓并下令修缮陵墓以示尊敬。又如,右图的文物现藏大英博物馆,称为「居鲁士圆柱」(Cyruscylinder),1971年被联合国称为「宣示古代人权宣言之证明」的文物:居鲁士大帝善于「从事不流血的征服和传播征服后的宽容」。例如,根据「希腊历史之父」希罗多德(Herodotus)描述:前539年,居鲁士的大军围困了当时世界最富庶的巴比伦,但是没有攻城。在一个狂欢节的夜晚,波斯大军突然出现在巴比伦的城里:没有抵抗,也没有屠杀。原来,巴格达建立在幼发拉底河岸边,城门下面的闸门封锁住了从河流进入巴格达的可能性。居鲁士查清了这些情报,趁着巴比伦节日之夜派出大军「从上游截断了河水」,使幼发拉底河的水位突然降低到「仅仅淹没小腿」的低水位。然后,波斯精兵趁着夜色,从河底钻过城门下面的闸门,进入了固若金汤的巴格达。高大坚固的巴比伦城墙,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第二天,居鲁士大帝入城,废黜了巴比伦国王,释放了奴隶,宽恕了所有人。《圣经》记载:巴比伦国王囚禁的以色列人被居鲁士大帝放回到耶路撒冷,并且允许以色列人重建被巴比伦人摧毁的神庙(圣殿)。希腊人,以色列人,波斯人都记录了居鲁士大帝的伟业和仁慈。居鲁士大帝时代的巴比伦,作者不详。 帕萨尔加德(Pasargadae),居鲁士大帝在位期间(前559-前530年)的波斯首都,宫殿遗址:Cyrusmademe,Istandtotestify(「居鲁士制作了我,我站在这里证明之」)。《居鲁士的头被送给托米丽司女王》(TheheadofCyrusbroughttoQueen Tomyris),作者鲁本斯。《托米丽司把居鲁士的头颅放在盛满血的革囊里》(TomyrisPlungestheHeadoftheDeadCyrusIntoaVesselofBlood),作者AlexanderZick(1845–1907)。关于居鲁士的死,「希腊历史之父」希罗多德(Herodotus)描述得更加绘声绘色,比司马迁的《史记》里的故事更加引人入胜。这里出现的一位女王,与以色列的莎美乐和埃及的艳后一样,成为西方艺术中永不凋谢的题材之一。据说,中亚有一个马萨革泰人(Massagetae)的国家,「生活方式与服装都类似于斯基台人」。这个国家的统治者是一个美丽的女王托米丽司(Tomyris),这个民族擅长骑马和射箭,经常南下侵扰。居鲁士的谋士建议:征服埃及之前,首先必须征服马萨革泰人,免除后顾之忧。于是,居鲁士首先给女王送去了一份「和亲」的建议,当然被女王拒绝了。「先礼后兵」,居鲁士名正言顺开始了一次远征:从伊朗出发,渡过了锡尔河(SyrDarya,现哈萨克斯坦境内)。托米丽司女王要求居鲁士停止侵略,居鲁士不同意;托米丽司女王又要求双方约定时间和战场,堂堂正正的决战一场,居鲁士同意了。一开战,居鲁士的军队就大败而逃,托米丽司女王的儿子斯帕尔迦披西斯王子(Spargapises)率领凶悍的骑兵,占领了「仅有少数老弱病残把守」的波斯大本营:这里,堆满了食物和美酒。王子和他的骑兵队伍很快喝得酩酊大醉,完全丧失了战斗力。居鲁士的大军返身杀回,俘获了昏睡中的王子。原来,居鲁士又一次进行了间谍战:他查明,马萨革泰人从来不喝酒,只喝奶。一旦喝酒 必定大醉而丧失战斗力。所以,居鲁士先在军营里为王子的军队准备了大量的美酒,然后佯败,诱敌深入……活捉了王子,作为人质。本来,居鲁士可以开始和平谈判,兵不血刃地再次拿下一块属地。但是,意外发生了:王子酒醒以后羞愧难当,愤而自杀了。失去了儿子的女王狂怒了,她修书痛斥居鲁士毫无信用,发誓要让「嗜血的居鲁士喝够血」,让他的军队淹没在血海里,并且再次约定「堂堂正正的决战」。实在没有什么台阶可下,居鲁士硬着头皮答应了「堂堂正正的决战」。斯基台人(Scythian)是一个分布广泛的游牧民族,骁勇善战,精于骑射,但是他们没有文字。希腊人记载的斯基台人分布区域从东欧到中亚和西亚。有人说匈奴可能就是斯基台人的一支。女王和王子的悲剧,感动了很多斯基台人的游牧部落。一场空前残酷的战争在哈萨克斯坦腹地展开了,无数斯基台骑兵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大会战,居鲁士大帝遇到了「人生中最为残酷激烈的一场战役」。天昏地暗,日月无光。没有人知道,互相杀戮进行了多少天。双方完全杀红了眼,没有任何俘虏的纪录。波斯远征军,几乎全部阵亡,连马革裹尸的机会也没有。居鲁士也死了,后来他的陵墓是空的,只是一个「衣冠冢」。女王胜利了。但是女王仍不解恨:她割下居鲁士的头,放进装满血的革囊,实践了让「嗜血的居鲁士喝够血」的誓言。后来,她每天都用居鲁士的头盖骨做成碗喝酒,直到她离开人间,去见她心爱的儿子……这个令人荡气回肠的曲折动人的故事,与中国项羽的「霸王别姬」一样,在西方和阿拉伯世界,代代传诵。居鲁士大帝的衣冠冢,获得了一个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托米丽司女王的名字,成为了一个罗马尼亚城市的名字。 居鲁士大帝衣冠冢。伊朗,帕萨尔加德(Pasargadae),居鲁士大帝在位期间(前559-前530年)的波斯首都。战乱不断的美索不达米亚,最后在居鲁士大帝手里,有了一个完美的结局。所有的大小国家最后都并入波斯,其中很多小国家都是主动归顺的。居鲁士大帝不断地征服,又不断地宽容对待不同的民族:仍然保留各国王室和贵族的特权,给人民安定的生活,尊重所有国家的不同信仰和宗教。居鲁士大帝的陵墓,比不上任何其他波斯帝国皇帝,也比不上很多其他国家帝王的陵墓,与中国陕西关中平原上几十个巨大的汉唐皇帝陵墓相比,更是小得可怜。但是,居鲁士的简陋的衣冠冢,列入了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因为,居鲁士不是征服其他文明,而是崇拜和保护了所有两河流域的文明。 居鲁士大帝的陵墓旁边的一根巨大的石柱上刻着:「我是居鲁士王,阿契美尼德宗室」。居鲁士大帝的儿子和继承者冈比西斯二世(CambysesII),在位时间7年:前530-前523年。冈比西斯二世继续征伐,主要是向西方征伐:他先后征服了埃及,努比亚(Nubia,现在埃及南部和苏丹北部的一个消亡的古国),昔兰尼加(Cyrenaica,现在利比亚东部地区)等地。根据「希腊历史之父」希罗多德(Herodotus)的记载:在征伐埃及时期,波斯国内发生叛乱,冈比西斯二世率领着大约五万人的军队返回波斯的途中,在一次非常猛烈的沙尘暴中彻底消失了。这是世界历史上最著名的悬案之一,后世曾经多次考察,直到今天也始终没有发现冈比西斯二世及其军队的任何踪迹。所以,后世记载为:冈比西斯二世「在位为前530-前523年,死于前522年」:当时也曾经寻找了将近一年。冈比西斯二世的继承者是波斯帝国第三位和第四位皇帝:大流士一世(DariusIofPersia),薛西斯一世(XerxesIofPersia)这两位波斯皇帝,由于分别发动过进攻希腊的战争,所以被希腊的历史学家们丑化了。这两位波斯皇帝,使得波斯帝国达到了巅峰时代:行省制度,军区制度等,逐步建立和健全。波斯帝国,由于居鲁士大帝到薛西斯的四位开国皇帝的功劳,一直兴盛了长达220年。在公元前3世纪以前,中东地区一直是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心:两河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从城邦国家,到地区性王国,再到洲际大帝国。最后出现的波斯帝国是中东历代文明的集大成者,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巨大帝国,波斯帝国的出现,也是世界历史的一个篇章的总结。尤其是其创立者居鲁士大帝:征战,征服和对被征服者的宽容,在人类历史上留下浓重的 印记。大流士一世(DariusIofPersia)和薛西斯一世(XerxesIofPersia)的陵墓。「我,大流士,伟大的王,万邦之王,波斯之王,诸省之王……」这是大流士在平定波斯帝国各地割据势力之后,用三种文字刻在石头上的话。大流士的话和这块巨石,现在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大流士并不是一位所向无敌的征服者,但他是历史上第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统治者,「他将风采各异的几十种文明和文化纳入一个有效运转的系统」。历史对大流士一世,评价很高:「大流士大帝」。波斯第一帝国,只有两个君主被称为大帝:居鲁士大帝,大流士大帝。 大流士大帝时代雕刻的贝希斯敦铭文(BehistunInion),三种文字铭刻。原文用三种文字雕刻:古波斯语=OldPersianlanguage,埃兰语=Elamitelanguage(一种消亡的语言),巴比伦语=Babylonian,又称阿卡德语(Akkadian),一种消亡的闪米特语言(Semiticlanguage)。 游客们站在贝希斯敦铭文(BehistunInion)的岩石的突出部分。贝希斯敦铭文(BehistunInion)的下面:这个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是伊朗的旅游胜地。波斯帝国对世界历史的影响,不在于其疆域,而在于其制度。波斯帝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具有世界性帝国,如何统治这样一个大国,过去没有经验,必须自己摸索。大流士大帝以居鲁士大帝「大统一,小自治」的原则为宗旨,摸索出治理这个巨大帝国的各种办法。大流士大帝建立和完善的各种制度,如行省制、军区制、税收制等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等世界性帝国。 大流士大帝建立的发达的水陆交通制度,大大加强了古代各个文明之间的交流,使世界的联系更紧密了。但是,暴力镇压与战争,依然不可避免:例如,大流士大帝,曾经「在一年里剿灭了九位自封的国王」。例如,大流士大帝,曾经远征希腊,但在马拉松战役失败了。例如,大流士大帝的继承者薛西斯一世,第二次远征希腊也失败了。波斯帝国的版图,在大流士大帝的时代,如下图所示:波斯帝国共有四个首都:巴比伦,苏萨(Susa),埃克巴坦那(Ecbatana),波斯波利斯(Persepolis)。据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Herodotus,前485-前425年)的记载:波斯帝国过于庞大,所以修建了长达2700多公里的皇家干道(上图中的棕色路线),「步行90天的路程,波斯信使的快马可以7天到达」。波斯波利斯的希腊文意思是「波斯城」,当时属于「世界财富的中心」。世界文化遗产,波斯波利斯遗址。波斯波利斯也是最大,最新,最著名的首都。波斯波利斯经历三代君主历时70多年才初步建成,后来又进行了扩建。DariusI522-486=36 大流士一世(,在位前前年年)薛西斯一世(XerxesI,在位前486-前465年=21年)阿尔塔薛西斯一世(ArtaxerxesI,在位前465-前424=21年)全部建筑大约可分为五期:第1期(前515-前490年):阿丹巴与库房第2期(前490-前480年):万国门,大流士寝宫第3期(前480-前470年):薛西斯一世寝宫与后宫第4期(前470-前450年):百柱厅,阿尔塔薛西斯一世王宫第5期(前360-前338年):32柱大厅等扩建工程波斯帝国君主的宽容,从居鲁士大帝一直延续到他的子孙。例如,两次希波战争中的希腊将领,雅典政治家,海军统帅地米斯托克利(Themistocles,前524-前459年),在关键性的萨拉米海战(BattleofSalamis)中包围了600-1200艘波斯战舰,摧毁了其中200多艘(希腊仅损失40余艘),打败了波斯海军,取得了第二次希波战争的最终胜利。地米斯托克利将军的海战胜利,迫使波斯皇帝薛西斯一世的几十万陆军,不得不撤回波斯。战胜波斯以后,由于威信过高,雅典和斯巴达流放和通缉地米斯托克利将军。他逃出雅典,然后他的朋友设法把他的家人搞出雅典,他们全家来到波斯。被他打败的薛西斯一世的儿子阿尔塔-薛西斯一世,不仅没有惩罚这位「敌国的主要将领」,反而给他全家三座城市作为封地。地米斯托克利颐养天年,65岁终老在波斯。宽宏大量的波斯帝国,这样对待敌手,最后的结果是:「波斯帝国没有敌手」。亚历山大大帝,在前323年,联合希腊各个城邦,进攻和灭亡了波斯帝国。在波斯波利斯,亚历山大大帝允许他的军队肆意抢掠。最后,一场大火烧毁了这座城市。直到今天也不清楚这场大火是出于意外还是蓄意下令纵火。部分城区被毁,其他大部分城区是后来损毁放弃的。现在,波斯波利斯遗址,列为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成为伊朗的一个旅游胜地。 世界文化遗产,波斯波利斯,遗址。世界文化遗产,波斯波利斯,遗址。 世界文化遗产,波斯波利斯,遗址。世界文化遗产,波斯波利斯,遗址。 世界文化遗产,波斯波利斯设计图。 世界文化遗产,波斯波利斯,遗址。世界文化遗产,波斯波利斯,遗址。 世界文化遗产,波斯波利斯,遗址。世界文化遗产,波斯波利斯,遗址。 世界文化遗产,波斯波利斯,遗址的波斯武士雕塑。世界文化遗产,波斯波利斯,遗址的进贡朝觐的浮雕。 世界文化遗产,波斯波利斯,遗址的进贡朝觐的浮雕。世界文化遗产,波斯波利斯,遗址的怪兽雕塑。 世界文化遗产,波斯波利斯,遗址的怪兽雕塑。巴黎,卢浮宫,波斯波利斯的部分遗物。 世界文化遗产,波斯波利斯,遗址的精美狮子与牛的浮雕。世界文化遗产,波斯波利斯,遗址的精美波斯武士群雕。 世界文化遗产,波斯波利斯,遗址大门处,巨大的人面狮身神兽的浮雕。当时中国处于春秋时代,也是一片混战,但是没有留下埃及,两河或波斯这样宏伟巨大的历史遗迹。居鲁士大帝和大流士大帝,不愧为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的两位西方帝王,他们的遗产一直被继承到今天。居鲁士大帝创立了波斯帝国,大流士大帝建立了波斯帝国的20个行省,最后扩展到36个行省,波斯帝国的有效管理的面积超过400万平方公里,人口大约5000万(一说1.2亿人口)。萨珊帝国第一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帝国)被希腊灭亡后,进入了希腊化时代(Hellenisticperiod,前323-前30年)。希腊化时代加上继承希腊文明的罗马帝国时代,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被异族统治了约600年。不述。第二波斯帝国,正式名称是萨珊帝国(SassanidEmpire)。历史学家这样划分是有道理的:第一,萨珊帝国,基本继承了第一波斯帝国的疆域(右图)。第二,萨珊帝国延续约430年(224–651年),长期的王朝。第三,萨珊帝国的统治者是波斯人,不是希腊或者罗马人的后裔。第四,萨珊帝国是拜火教,萨珊帝国被伊斯兰教灭亡:按照宗教区别。 萨珊王朝之后,中东北非西亚等地进入伊斯兰教哈里发王朝的时代,大大小小的不同派别的穆斯林国家的时代。所以,我们常说的「波斯帝国」有两个:阿契美尼德帝国(第一波斯帝国)萨珊帝国(第二波斯帝国)历史有时「很不公平」,对两类帝国历史的记载总是「特别丰富」:一类是留下大量宏伟建筑或工程的帝国,记载和研究特别多;一类是大规模杀戮战争的帝国,即使别无建树,例如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的帝国们。萨珊帝国一是没有留下宏伟建筑,二是没有发动大规模战争。萨珊帝国历史430年,记载很少,似乎很不公平。萨珊帝国的首都,泰西封(Ctesiphon),萨珊帝国王宫遗址。位于巴格达以南约35公里处。 萨珊帝国的遗迹,远远不如「波斯第一帝国」时代的遗迹宏伟壮观。萨珊王朝的镀金银盘,制作精美,现藏大英博物馆。 上图:马头,镀金银器,制作精美,4世纪萨珊王朝(Sassanid)的艺术品。出土于伊朗的Kerman。也就是说,中国人所说的「波斯」正是萨珊帝国。萨珊帝国的传承方式很有意思:不是长子继承制度,而是王室和大臣们联合推选传承人,所以「大部分推选的不是长子,反而往往是年幼的儿子,甚至还两次推选出女王」。不知道这种制度是怎么来源的。但是,这种制度下,王室和大臣们的权利比较大,不容易出现非常强势的君主或者暴君或者热爱战争的皇帝,所以萨珊帝国的战争遗迹不多,但是留下的艺术品非常精美。正是在这样的一个体制下,大唐和波斯之间开始了洲际贸易,很多波斯帝国亦即萨珊帝国的商人来到西安(唐朝的长安),甚至长期居住在长安:丝绸之路,正是萨珊帝国与唐朝建立的。后来,新兴的伊斯兰教开始了扩张:速度非常快。622年伊斯兰教创立,651年就灭亡了萨珊帝国:29年。上图的镀金银制盘子和马头,右图的镀金和镀银的宝剑都是中国同期的三国两晋时代和隋朝唐朝时代的文物里看不到的。萨珊帝国建立时,中国处于三国演义的时代,萨珊帝国灭亡时,中国处于隋朝和唐朝:三国:220-280年=萨珊224年建国唐朝:618-907年=萨珊651年灭亡,王子卑路斯(PerozII)带着一些人逃到中国长安,当时是唐高宗时代。这是中国与西方大规模交流开始的时期:丝绸之路从汉朝开始,唐朝达到高峰时期。阿拉伯的哈里发王朝,定都于巴格达,但是「主要朝臣都是原先的波斯帝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继续与唐朝等交流。唐朝把阿拉伯人称为「大食」。 阿拉伯的各个哈里发王朝中,最自由,最繁荣的是阿拔斯王朝:正是中国的北宋和南宋时代。世界很多历史学家认为:中国北宋和南宋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经济和文化最自由,最繁荣的时代。塞柱尔帝国,花刺子模帝国和蒙古伊尔汗国塞柱尔帝国(Seljuqdynasty,1071-1325年)是一个松散帝国。塞柱尔帝国,花刺子模帝国和蒙古伊儿汗国,三个朝代混合在同一个时期,并且互相攻伐,没有任何文化艺术建树,历史记载也不清楚。这三个王朝的主要贡献:毁灭了阿拉伯文明巅峰,阿拔斯王朝。大体的过程如下:乌古斯人(Oghuz,土库曼人的祖先)的首领塞柱尔父子两代攻占了从伊朗到土耳其的广大地区(右上图),他们的松散的帝国叫做塞柱尔帝国。后来,原先隶属于塞尔柱帝国的花刺子模(Khwarezmiandynasty,1077-1231)独立出来,成为波斯地区的「强国」。当时,塞柱尔王朝没有灭亡,互相之间和内部之间打来打去。塞柱尔和花刺子模都没有摧毁巴格达为中心的阿拉伯文明,但是把阿拔斯王朝「降低等级」成为属地,也是他们互相战争的争夺对象。后来,花刺子模招惹了蒙古,蒙古军队两次西征,灭掉了所有各国。蒙古帝国是各国历史记载大都予以否定的军事集团:灭亡了很多文明。在波斯和中东地区,蒙古帝国首先灭亡了阿拔斯王朝(1258年攻陷巴格达),21年后,也灭亡了南宋:1279年崖山海战是南宋最后一战,战败的陆秀夫背着小皇帝投海身亡。 上图是成吉思汗亲自第一次西征到波斯地区的示意图。成吉思汗第一次西征攻打花刺子模(Khwarezm)的时间为1219-1221年。花刺子模帝国,位于今天的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伊朗地区。成吉思汗出兵的原因是花刺子模杀死了蒙古的和平商队。35年后,成吉思汗的孙子旭烈兀(Hulagu,1217-1265年),第二次发动蒙古西征:1258年攻陷巴格达,阿拔斯王朝灭亡。1260年攻陷大马士革,阿尤布王朝灭亡(阿尤布王朝的创立者,正是当年打败了欧洲的十字军,收复了耶路撒冷的阿拉伯英雄,萨拉丁)。从622年伊斯兰教创立开始,延续了600年的穆斯林文明的两大中心,巴格达和大马士革,都被蒙古铁骑摧毁了。旭烈兀后来建立了伊儿汗国(Ilkhanate,1256-1353),基本上也是波斯帝国的疆域(右图),属于蒙古「四大汗国」之一。但是旭烈兀的伊儿汗国,比他的二哥忽必烈建立的元朝,管理得更糟糕也分崩离析得更快,因为他们的统治非常血腥和残忍。虽然旭烈兀的伊儿汗国在1295年宣布伊斯兰教为国教,但是这个松散动荡的蒙古人的波斯王朝几十年就垮台了。帖木儿帝国帖木儿帝国,1370-1526年:延续了156年。帖木儿帝国的版图,基本也是前两个波斯帝国的疆域,帖木儿帝国的巅峰时期包括美索不达米亚(两河流域),安纳托利亚(Anatolia),高加索地区,中亚地区,巴基斯坦和印度北部的大片领土。帖木儿帝国的创建者帖木儿(Timur,1336-1405)是突厥贵族,他的的母亲是蒙古人,所以这个帝国的王族也有蒙古血统。成吉思汗,摧毁了花刺子模:屠城,几乎杀死了所有人。 帖木儿,建设了花刺子模:他把首都迁到当年的花刺子模的首都,现在乌兹别克斯坦的第二大城市,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撒马尔罕(Samarkand,Uzbekistan),然后进行了大规模的经济和文化建设。在帖木儿帝国时代,伊斯兰文明的中心,从巴格达和大马士革,转移到了撒马尔罕。下图就是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撒马尔罕的列吉斯坦广场(Registan:波斯语意思为「沙子的土地」)。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帖木儿帝国遗迹,列吉斯坦广场(Registan):三座马德拉撒(Madrasah),阿拉伯语的意思为伊斯兰神学校或学校。这三座学院的的名称与建成年代为(从左到右):伊斯兰学院=UlughBegMadrasah:1417-1420年伊斯兰学院=Sher-DorMadrasah:1619-1636年伊斯兰学院=Tilya-KoriMadrasah:1646-1660年这段时期中国处于明朝(1368–1644年):为了防止帖木儿帝国和其他凶悍的游牧民族,再次大规模入侵中国,明朝开始大规模修建长城。今天我们看到的长城,都是明长城。秦汉隋唐的长城,遗迹都没有了。看到中国长城雄伟巨大,打进不来,穆斯林游牧民族们,就忙着建设自己的帝国了。 最左边的伊斯兰学院,UlughBegMadrasah的全景图。这是帖木儿帝国时代的建筑。帖木儿帝国创立者,帖木儿(Timur,1336-1405),位于乌兹别克斯坦的列吉斯坦广场(Registan)。帖木儿,在波斯-阿拉伯语里是「铁」的意思,他创建了帖木儿帝国(TimuridEmpireandTimuriddynasty),他在位35年:1370-1405年。 帖木儿帝国是几个蒙古帝国的继承者。帖木儿帝国又是穆斯林文明的继承者。帖木儿帝国,奥斯曼帝国,都是突厥帝国。区别在于:奥斯曼帝国=信仰逊尼派:这块疆域上是现代土耳其。帖木儿帝国=信仰什叶派:这块疆域上是现代伊朗,还有一部分帖木儿的子孙在印度建立了莫卧儿王朝,直到1858年才被大英帝国灭亡。1940年代的「印巴分治」就是把整个印度次大陆地区,按照什叶派穆斯林与印度教的信仰区别,划分为两个不同的国家:巴基斯坦和印度。所以,帖木儿和他的帝国是承前启后的一个帝国。蒙古帝国曾经杀戮了几千万人,历史名声很差。帖木儿帝国的征伐同样血腥,历史声名也很差。有的西方资料来源说:帖木儿帝国建立期间先后导致了1700万人的死亡。不述。安哥拉战役(BattleofAngora)是最著名的一场战役。1402年的安哥拉战役是奥斯曼帝国和帖木儿帝国之间,在现在的土耳其首都安卡拉(旧译安哥拉)附近发生的一场大战。某种意义上可以说:逊尼派和什叶派的这两个突厥帝国的这次大决战,奠定了后来的土耳其和伊朗的基础。1402年,帖木儿率领14万(一说20万)大军进攻奥斯曼帝国,奥斯曼的第四位苏丹,巴耶塞特一世(BayezidI,1360-1403,在位1389-1402年)率约8.5万(一说12万)人迎战。7月20日,双方在安哥拉(即现在的安卡拉)附近激战,巴耶塞特兵败被俘,第二年在囚禁中去世。这场战役规模巨大,兵力数据至今争议不止,很多文献认为,双方兵力分别为40-80万。 《帖木儿囚禁苏丹巴耶塞特》(SultanBayezidprisonedbyTimur),作者StanislawChlebowski。帖木儿是个跛子,图中他手持一根藤杖,身佩腰刀。巴耶塞特一世(BayezidI)神情沮丧的坐卧在榻上。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巴耶塞特一世战败被俘之后,被关在一个铁笼子里,他的王后则成为奴隶,如右图所示(作者JohannNepomukGeiger,1805-1880)。总而言之,安哥拉战役是亚洲中部地区规模最大,影响也最深远的一次大战。这次战役在西方和欧洲,人人皆知。帖木儿获胜后,没有继续进攻奥斯曼帝国,而是回师撒马尔罕,筹备征服中国。这次失败使奥斯曼帝国大伤元气,延缓了拜占廷帝国的灭亡:当时巴耶塞特一世正在围攻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他被俘后,他的四个儿子之间发生内战:1402-1413年内战11年。巴耶塞特一世是奥斯曼帝国的第四代苏丹,后来第七代苏丹穆罕默德二世(MehmedII,1432-1481)攻下了君士坦丁堡,灭亡了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奥斯曼帝国崛起。安哥拉战役之后,帖木儿解除了入侵中国的后顾之忧:他率领突厥和蒙古等多个游牧民族的联军,开始进攻明朝。当时,中国的汉族建立了明朝(1368–1644年)。元朝的势力被明朝驱除到了蒙古地区。因此,帖木儿(Timur,1336-1405,在位:1370-1405年)作为蒙古帝国的继承者「负有责任」征服中国。但在前往中国的途中,帖木儿病故了,他的军队又退回了帖木儿帝国地区。明朝的永乐大帝朱棣,则派使团前往帖木儿帝国的首都撒马尔罕,再次开启了丝绸之路的东西贸易。后来,帖木儿的一部分子孙攻占印度,建立莫卧儿帝国延续了长达332年(1526-1858年),大英帝国先是在莫卧儿帝国殖民和贸易,1857年印度大起义,大英帝国调集30万军队攻占了德里,彻底消灭了莫卧儿王朝。 世界文化遗产,印度泰姬陵,莫卧儿王朝的建筑(建于1632-1653年):这座建筑与上述的乌兹别克斯坦的列吉斯坦广场(Registan)属于同样的风格。这种风格被后世称为「波斯-伊斯兰-印度」风格。由于源自帖木儿帝国的子孙,所以莫卧儿帝国的上层是穆斯林,基层是印度教,波斯语是宫廷,外交,文学和上流社会的语言。正是因为上述的原因,这里把「大波斯地区」的战乱历史,分为两个博文。一个博文,从波斯帝国开始,到伊朗结束(什叶派穆斯林)。一个博文,从伊斯兰教开始,到土耳其结束(逊尼派穆斯林)。萨非帝国(Safaviddynasty)萨菲帝国(Safaviddynasty)是中世纪伊朗。萨菲王朝也是中世纪伊朗向现代伊朗的过渡时期。萨菲王朝或萨菲帝国的时代:1501-1736年=235年。对比帖木儿帝国:1370-1526年=两个帝国有25年时间重叠,也就是说,萨菲王朝成立后25年里逐步赶走了帖木儿帝国。从疆域上看,蒙古伊儿汗国(1256-1353),突厥帖木儿帝国(1370-1526),萨菲帝国(1501-1736年)都处于所谓「大伊朗地区」,所以萨菲王朝又称伊朗萨菲王朝(SafaviddynastyofIran)。当时的真实情况为:奥斯曼帝国与帖木儿帝国,两个突厥帝国,互相争斗了一百多年。奥斯曼帝国攻进欧洲后,学习和引进了欧洲的火枪和大炮,打得仍然使用长矛马刀的帖木儿帝国,不断败退。萨菲帝国的创建者是一个土库曼部落首领,伊斯玛仪一世(IsmailI,1487-1524年)。Shah 伊斯玛仪一世当时联合七个土库曼部落,建立了萨菲帝国,自立为「沙」(,国王)。一方面,他自称属于古代的萨珊王朝的后裔,另一方面,为了抗衡逊尼派的奥斯曼帝国,他尊奉什叶派的第十二伊玛目(Imam)伊本·哈乃菲叶为先祖,并将什叶派定为国教。这就是什叶派成为后来的伊朗国教的由来。说明:「沙」(Shah,国王)是波斯古语「万王之王」简称。萨菲自称古波斯帝国后裔,所以用这个称呼。萨菲帝国成立于1501年,当时定都在现在的伊朗的第四大城市大不里士(Tabriz)。然后,伊斯玛仪一世很快征服了整个波斯,亚美尼亚,伊拉克等广大的奥斯曼帝国的领土。大不里士(Tabriz),现在城市人口140万,仅次于伊斯法罕,伊朗的第四大城市。但是,萨菲帝国的军队也不行,也是长矛马刀,也打不过奥斯曼帝国的火枪和大炮。萨菲帝国成立86年后,1587年,16岁的阿巴斯一世(AbbasIofPersia,1571-1629)登基。关于阿巴斯大帝,各国资料都有介绍:英语资料说:他凶残好战,攻占很多奥斯曼领土,甚至把自己四个儿子都杀了。日语资料说:他占有「天下一半财富」,首都伊斯法罕建立了一批伟大的建筑物。历史事实,既是如此,也非如此。历史上,这个萨菲帝国的统治集团是一个极端什叶派教团,叫做Qizilbash,意思是「缠着红头的战士」,他们非常好战,也非常善战,如右图中伊朗博物馆的形象所示。阿巴斯大帝的父亲软弱无能,但是萨菲帝国皇室号称是「前萨珊帝国的后裔」,此外,萨菲皇室又是穆斯林先知穆罕默德的后裔(第十二伊玛目)。所以这些红头战士教团会打仗,但是他们自己不适合当皇帝。于是,这些红头战士就把年仅16岁的阿巴斯王子,从当时萨菲帝国的首都加兹温(Qazvin)抢夺到红头战士教团所在的伊斯法罕(Isfahan),并逼迫阿巴斯的父亲退位了。历史上,奥斯曼帝国与萨菲帝国,战斗了长达150年之久。阿巴斯一世,又称阿巴斯大帝的原因是:他绕过奥斯曼帝国,与英国等欧洲列强结盟并聘 请英国军官训练使用现代化武器的新军队,打败了奥斯曼帝国。16岁的阿巴斯大帝登基的时候,萨菲帝国的开国皇帝伊斯玛仪一世占领的伊拉克等许多地方,当时已经又被奥斯曼帝国抢走了。16岁的阿巴斯大帝登基后,这些极端什叶派穆斯林发动了一系列战争:大片土地又都被这些「缠着红头」的穆斯林武士(Qizilbash)拿着欧洲的洋枪洋炮抢回来了。阿巴斯大帝抢回来的领土主要包括:1598年:攻占乌兹别克斯坦等地。1609年:对库尔德人大屠杀,并占领了库尔德人的地区。1622年:打败奥斯曼帝国,攻占巴格达地区和高加索地区。1622年:攻占葡萄牙的贸易航线上,波斯湾的据点Hormuz(阿巴斯大帝与英国的东印度公司,荷兰的东印度公司都积极合作,扩大帝国财富的来源)。1629年,阿巴斯大帝去世的时候,他的五个儿子都无法继承他的王位了:两个儿子先于他去世,一个儿子被他下令处死了,两个儿子被他下令刺瞎了眼睛:晚年的阿纳斯疑神疑鬼,谁也不相信了。阿巴斯大帝去世时,萨菲帝国占有的领土包括:现在的伊朗,伊拉克,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格鲁吉亚的全部,以及部分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土耳其。1639年,逊尼派的奥斯曼帝国与什叶派的萨菲帝国,互相攻打了150年之后,都筋疲力尽了。1639年,双方在Qasr-eShirin签订了一项协议,确定了「直到今天继续有效的土耳其与伊朗的边境」。这时的萨菲王朝,开始被一个商贸集团控制了,这些商人主要来自自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和印度。他们用富甲天下的金钱财宝,在首都伊斯法罕,建造了一批世界文化遗产级别的建筑。波斯人把伊斯法罕称为Nesf-e-Jahan(「半个世界」):人口超过50万,163座清真寺,48所宗教学校,1801家商铺和263家公共浴场(土耳其浴场)。英国文豪莎士比亚在1601年的《第十二夜》也提到过一座极其富有的阿拉伯城市萨菲(即伊斯法罕)。萨菲帝国时期,相当于中国明朝的后半期到清朝的前半期:萨菲帝国:1501-1736年大明帝国:1368-1644年(萨菲帝国建国的1501年是明朝九个皇帝弘治十四年)大清帝国:1644-1911年(萨菲帝国灭亡的1736年是清朝第四个皇帝乾隆元年)大明和大清建立了一批宏伟的建筑,中东中亚当时最宏伟的建筑不在阿拉伯世界,而在萨菲帝国: 伊斯法罕,四十柱厅(ChehelSotoun),阿巴斯二世(ShahAbbasII,1632-1666)建造,萨菲帝国时代接见各国外宾和举行各种宴会及娱乐活动的宫殿。伊斯法罕,四十柱厅的内部,有很多巨大的穆斯林壁画,现在是一个博物馆。 《萨菲帝国的阿巴斯二世的宴会》(ShahAbbasIIofSafavidatabanquet),描述了萨菲帝国时期的奢华糜烂的宫廷生活。这是四十柱宫里的壁画之一。穆斯林的绘画和雕塑艺术,从未达到欧洲的水平。KhajuBridge桥,1650年左右阿巴斯二世建造,伊斯法罕最精美的桥梁。长度105米,宽度14米。23个孔。 这个桥通称「33孔桥」。1602年左右阿巴斯一世建造,原名:Si-o-sePol(意思就是有33个桥孔)。伊斯法罕的著名景观之一:「33孔桥」的夜景。伊斯法罕,伊玛目广场,「世界最大的广场」。原名全文为:Naqsh-eJahanSquare,这个名词的波斯语意思是「世界广场形象」,后来更名为国王广场,最后通称为伊玛目广场。这个广场,起初是阿巴斯大帝操练和检阅军队的地方:当年,萨菲帝国的军队在亚洲西部和中东所向无敌。其中:左边的圆顶建筑是国王清真寺,阿巴斯一世私人的清真寺,右边的宫殿叫做AliQapuPalace宫,七层建筑,阿巴斯一世接见外宾和举 行各种活动的皇宫。中间是伊玛目清真寺。详见下述。伊斯法罕,伊玛目广场,世界最大的广场的夜景。伊玛目广场的AliQapu宫,阿巴斯一世的皇宫之一。AliQapu的意思是「高大的门」。这座宫殿高度48米,七层,第六层是音乐厅,各国贵宾首先在这里得到阿巴斯一世的召见和宴请。 伊玛目广场,国王清真寺(SheikhLotfollah清真寺):阿巴斯私人的清真寺。伊玛目广场,国王清真寺(SheikhLotfollah清真寺)的奢华的内部。 伊玛目广场,伊玛目清真寺。伊玛目广场,伊玛目清真寺的奢华内部。伊玛目(Imam)的阿拉伯语原义是领袖,师表,祈祷主持的意思,什叶派里「伊玛目」还代表教长:介于人与神之间即人与真主之间的人物,真主的旨意只有通过伊玛目才能传达到人间。什叶派也分了很多派别:十二伊玛目派,七伊玛目派,五伊玛目派等(亦即分别承认5个,7个和12个伊玛目)。这些伊玛目出生年代为公元600-868年:这些什叶派尊崇的领袖人物早就去世了,他们的「伟大事迹」和故事都是后来的什叶派编写的,逊尼派并不承认。各个派别公认的第一个伊玛目是穆罕默德的女婿,阿里。 《伊玛目广场》(Naghsh-iJahanSquare),作者PascalCoste(1787-1879)是法国建筑师,他作为法国国王使团的成员访问了萨菲王朝的古都,在1839年创作了这幅作品。如前所述:伊斯法罕当时的人口超过50万,163座清真寺,48所宗教学校,1801家商铺和263家公共浴场(土耳其浴场)。其中最漂亮的仍然是伊玛目广场(Naqsh-eJahanSquare)的几座清真寺。伊斯法罕,现在虽然是伊朗的第三大城市,但是伊朗的第一大旅游热点城市。 但是,原先最繁华的大都市伊斯法罕,不可避免的衰落了:不是亡于战乱,而是亡于贸易衰落。欧洲人开启的各种海上航线,成为世界贸易主要形式。陆路贸易全部衰落了。丝绸之路,消亡了。1736年,萨菲帝国灭亡了:理论上,这是第三个波斯人建立的波斯帝国。但是,到底什么人算是真正的「波斯人」(伊朗人),现在已经说不清了:从帖木儿帝国开始,两个突厥人的帝国最后形成了两个穆斯林国家,土耳其和伊朗,两国的人口差不多,面积差一倍:1736年,萨菲帝国灭亡:拥有重兵的军阀灭亡了萨菲帝国,先后建立了四个寿命不长的帝国:1736-1796:Afshariddynasty(阿夫沙尔王朝,土库曼人建立,四个国王)1750-1794:Zanddynasty(桑德王朝,库尔德人建立,六个国王),设拉子(Shiraz)为首都1794–1925:Qajardynasty(卡扎尔王朝,土库曼人建立,四个国王),德黑兰为首都1925–1979:Pahlavidynasty(巴列维王朝,哥萨克人建立,三个国王),德黑兰为首都这四个王朝,合计243年,只干了一件事情:它们把历史上疆域广大的波斯帝国越搞越小,成为一个虚弱的伊朗。在东边,他们把波斯帝国的伊拉克弄丢了(萨菲帝国时代,还曾两次占有伊拉克地区)。在北边,他们这几个穆斯林帝国,打不过武器更好的基督教帝国俄罗斯(东正教),后来又打不过苏联,把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中亚地区,阿塞拜疆,亚美尼亚等高加索地区都丢失了。在东边,他们更打不过「世界霸主」大英帝国: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西部也丢失了。《俄罗斯军队攻占撒马尔罕》(RussiantroopstakingSamarkand),作者NikolayKarazin(1842-1908)。 当时俄罗斯分别与波斯(伊朗)和奥斯曼(土耳其)发生过多次战争,落后的俄罗斯占领了更加落后的两个帝国很多领土。上图描述1868年俄国打败土库曼人建立的卡扎尔王朝,攻占了现在的乌兹别克斯坦的第二大城市撒马尔罕。此间,伊朗与土耳其之间也多次爆发战争,各有胜负,伊拉克等地最终被奥斯曼帝国占领了。不述。从641-1979年的1338年里,整个「大波斯地区」称为「伊朗穆斯林王朝时期」(MuslimdynastiesofIran,见右图)。从面积巨大(400多万平方公里)的横跨亚洲非洲欧洲三大洲的波斯帝国,到只有163万平方公里的伊朗。从「宙斯的孙子」居鲁士大帝的血统高贵的波斯的子民,到「各个民族大混战和大混血两千多年」的一个新的族群。从希腊时代盛极一时的琐罗亚斯德教(Zoroastrianism,国内俗称「拜火教」),到伊斯兰教的什叶派中的十二伊玛目派穆斯林。我们不清楚,也无法弄清楚穆斯林教派的数量与区别,大体上,如下图所示:这张图是世界不同的穆斯林学派和分支的基本概况:逊尼派分为四大学派(School),什叶派分为四大流派。其中,伊朗的12伊玛目派是一个独特的派别,他们认为:第1个伊玛目阿里,出生在麦加,此后的10个伊玛目全部出生在麦地那,第12个伊玛目隐遁起来不见了,将来还会显身救赦信众。逊尼派的四个学派源自四个伊玛目办的神学院,四个神学院的名称影响力如上图。这两大派别下属的八个教派的详情,可以参照上图的英文名称搜索,本博文不予论述。这些争执了大约1400年的宗教问题,他们几十个教派都各执一词,说不清楚,所以本博文不予涉及。斯坦,能源与历史包袱 斯坦(stan)是一个古波斯语词根,意思是「土地」。所以「XXX斯坦」就是「XXX地方」的意思。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这五个斯坦都曾经是波斯帝国的地方。例如,距离今天的伊朗最遥远的哈萨克斯坦,就是波斯帝国开国皇帝居鲁士大帝远征阵亡的地方。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五个斯坦的边界是苏联时代确定的。在苏联解体以前,伊朗与苏联是直接接壤的,五个斯坦是沙俄和苏联抢走的。除了北边的五个斯坦(五块「地方」),波斯东边的两个斯坦(两块「地方」),也丢失了。巴基斯坦是「第六个斯坦」:突厥人和蒙古人混血的帖木儿帝国的后裔,占领了整个印度次大陆,建立了历时332年的莫卧儿帝国(1526-1858年):社会上层是伊斯兰教,下层是印度教,官方语言是波斯语。印度实际上是「一个波斯化帝国」,后来被英国殖民化了。莫卧儿帝国被历史学评论为「印度次大陆的波斯化时代」。莫卧儿(Mughal)一词源自Moghulistan,「蒙古斯坦」,意思是「蒙古人的土地」(LandofMongols):这也是波斯语,也是一个「斯坦」。1858年,英国灭亡莫卧儿帝国,英国女王兼任英属印度女王。1947年,英国允许英属印度(BritishIndia)独立,由于宗教信仰和宗教仇恨,不得不划分为两个独立国家:穆斯林的巴基斯坦,印度教的印度,北面则是1919年从英国独立的另一个「斯坦」,阿富汗斯坦: Afghanistan阿富汗斯坦(全称,中国简称阿富汗,伊斯兰教)。Pakistan巴基斯坦(伊斯兰教,后来东巴基斯坦独立为孟加拉)India印度(印度教,约300种宗教的合称)也就是说,不是只有「第六个斯坦」巴基斯坦,还有「第七个斯坦」阿富汗斯坦,中文译名简化为阿富汗,省略了波斯语根「斯坦」。换句话说:伊朗北面和东面,总共有多达七个斯坦(「地方」)都曾经是波斯帝国的范围(右图),后来都丢失了。伊朗=波斯,中亚影响最大的文明古国,类似中国在远东的地位和影响。人种上,伊朗人不是阿拉伯人,而是多民族的长期混血。宗教上,伊朗属于伊斯兰教什叶派的一个异类:十二伊玛目派。经济上,在20世纪的巴列维王朝时代,伊朗曾经是中亚和中东地区最富有的一个国家。巴列维王朝时期,1971年为纪念波斯帝国2500周年建造的「自由纪念塔」是德黑兰的标志性建筑。巴列维王朝时期,有些类似日本「明治维新」:巴列维(MohammadRezaPahlavi,1919-1980,右图)推行全盘西化,经济在中亚中东首屈一指,当时大规模建设的国家基础设施,至今远远超过很多阿拉伯国家。能源,进一步增强了伊朗的国际地位:在阿拉伯和中东地区,伊朗的石油储备第二位,天然气储备第二位,伊朗的综合能源储备第一位。但是,巴列维国王没有日本天皇那么幸运。巴列维的「全盘西化」的经济改革是成功的。但是「数千年伟大帝国」的政治包袱过于沉重,虽然巴列维甚至把国名也从「波斯」改为「伊朗」,政治改革始终难以推进,贪污腐化极其严重。最后1979年,他被背景原因极其复杂的,宗教色彩极其浓重的「伊斯兰革命」推翻,流亡埃及期间去世。 1979年的「伊朗伊斯兰革命」驱逐了巴列维国王,伊朗结束了君主制度。伊朗现在的制度叫什么制度?一直存在争议:国家议会和总统说了不算,什叶派穆斯林宗教领袖说了才算。有时称为神权政治制度。从1980-1988年,「伊朗伊斯兰革命」第二年,伊朗与伊拉克打了八年战争,史称「两伊战争」。此后伊朗一直大力发展军事工业和核工业,与西方争议不断,与东方关系也不好,与同为穆斯林的阿拉伯世界也不融洽。不述。德黑兰,伊朗的首都,第一大城市。德黑兰的大学生示威游行要求改革的手势和绿色丝带,从Twitter传播到世界。2011年,一战结束近百年后,中东北非22个阿拉伯国家全部出现改革甚至革命:「在Facebook,Twitter和其他电脑工具以及欧美电影电视等西方文化的影响下」,年轻的一代穆斯林「普遍不愿意继续维持旧的传统和习俗,这些改革运动都是自发的」「这些运动可能长期的,反复的进行下去」。伊斯兰世界,「改革的未来走向,尚不清楚」。伊斯兰世界,「永远也不会回到从前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